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摸清古籍遺産家底 150部古籍有望走出“深閨”

2017-12-14 15:24:16 | 來源:南寧晚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卷軼浩繁的古籍記載著歷史久遠的文化精髓,摸清家底將讓古籍得到精准保護。昨日,記者從2017年度廣西保護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在經歷了10年的普查後,廣西已經摸清了古籍文化遺産家底。截至今年12月,全區45個收藏單位累計完成27000多條古籍普查登記數據的著錄,並完成了50%以上的數據審校工作。

  普查登記讓古籍有了“身份證”

  2007年,我國開始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古籍普查登記。目前,廣西已全面完成了收藏單位的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截至今年12月,全區45個收藏單位累計完成27000多條普查登記數據的著錄。通過廣西古籍普查平臺,已經能夠便捷地檢索到15000多部古籍數據,古籍普查登記編號讓每一部珍貴的古籍擁有了專屬的“身份證”。

  廣西首部正式出版的古籍普查登記成果——《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于昨日舉行首發式,登記目錄首次對自治區圖書館館藏的古籍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揭示,特別是王鵬運、龍啟瑞、陳宏謀等一大批明清時期祖籍或客籍廣西的人士著述和廣西地方史典籍,對研究廣西各個時期藏書、刻書情況乃至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50部古籍有望走出“深閨”

  通過10年的普查,廣西摸清了古籍文化遺産家底,基本建立了古籍分級保護機制。目前,全區共有73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372部古籍入選廣西珍貴古籍名錄。

  古籍保護的意義在於持續地研究和利用,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主任韋江表示,目前27000多條普查登記數據已經完成了50%以上的數據審校工作,明年將推進分省卷的編纂工作,以及少數民族古籍普查,特別是古壯字的普查工作。

  此外,明年是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成立十週年,保護中心計劃開展“我與廣西古籍保護”的主題徵文活動,開辦古籍修復培訓班等系列宣傳推廣活動,尤其是向國家保護中心爭取了明年舉辦“冊府千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冊府千年”系列古籍展已陸續在四川、廣東、湖北、湖南等眾多省份展出,明年在廣西舉辦的特展計劃集中展示廣西全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以及部分入選自治區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屆時將有150部藏于“深閨”的古籍與廣大讀者見面。 (記者 陳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