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南寧今年實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9% 打好三戰役

2018-01-09 17:02:43 | 來源:南寧晚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昨日,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勝利召開,一幅“南寧2018”城市發展新藍圖正徐徐展開。站在新起點上,南寧市將在新的一年裏持續推進“六大升級”工程,奮力推動首府經濟社會向更高品質發展。

  展望2018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5%

  財政收入增長7%

  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5%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重大部署 打好三大攻堅戰

  1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要深化公共資産負債管理智慧雲平臺建設,推進財政、國資、扶貧資金管理等系統一體化建設,發揮好平臺在防範債務風險、拓寬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強化扶貧資金監管等方面的作用,確保公共資産“摸得清、來去明、管得住、利用好”。

  2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要盯緊盯牢進度、品質、資金三個關鍵,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八包”責任,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將新增脫貧攻堅資金、項目、舉措向深度貧困地區集中,鼓勵支持金融機構與貧困地區精準對接,推動幫扶企業真幫實扶,利用好粵桂扶貧協作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推動每個貧困縣發展2~5個特色産業、每個貧困村發展1~3個特色産業,加快形成“一村一品”,建立貧困戶與産業發展主體間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3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抓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健全揚塵污染治理長效機制,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整治。

  政治生態 從嚴治黨不鬆懈

  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團結帶領全市上下奮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要旗幟鮮明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糾正“四風”、加強作風建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決查處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

  重點工作 緊扣發展高品質

  1

  做大做強實體經濟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持續深化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建設,繼續培育和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加快建設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産業園,進一步發揮基地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推進高層次産學研合作,培育和提升南南鋁加工研究院、富士康東盟矽谷科技園等創新平臺,加快高新區生物工程技術中心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瞪羚企業”培育計劃,發展壯大一批創新型企業。

  ◎推動工業提質發展

  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重點做好産業發展、園區建設、企業培育三篇文章,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重點産業,進一步提升三大産業在全市工業中的比重。

  著力打造以富士康、瑞聲科技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産業集群,以南南鋁為龍頭的新材料産業集群,以源正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以中車為龍頭的軌道交通裝備産業集群,以柳藥、海王、培力等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引領産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著力提升經濟發展品質

  ◎提升服務業發展水準

  大力實施“引金入邕”“引資入邕”,推動渤海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邕設立分支機構,推進平安銀行南寧分行、國富人壽保險公司開業運營。

  深入實施“電商南寧”工程,加快高新區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等項目建設。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重點抓好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等建設。

  推動傳統服務業優化升級,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推動華潤集團、研祥智谷、泰康集團、中民投集團等企業項目建設。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保持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全力抓好項目投資和服務企業工作

  優化投資結構,重點擴大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實體經濟投資,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服務配套等補短板領域投資,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等國家支持領域投資。

  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推進迎接自治區成立60週年公益性項目建設,力爭區市層面統籌項目完成投資750億元以上。策劃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力強、經濟社會效益好的項目,爭取更多項目納入自治區統籌計劃。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完善領導聯繫重大項目、服務重點企業制度,建立健全市直部門服務、支持園區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工作機制,著力解決項目建設、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

  務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深化“産村互動、農旅融合”建設模式,升級打造一批縣、市、自治區、國家級示範區。

  深入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産業“10+3”提升行動,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推進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加快發展農産品加工、農村電子商務和農産品流通,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扶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加快縣域發展

  加強縣域與中心城區的産業聯動,大力發展相關配套産業,積極培育休閒旅遊、新型農業等産業。

  著力解決縣域基礎設施薄弱等突出問題,紮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完善能源、農田水利、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設施能力。

  要提高縣域城鎮化水準,加快重點鎮建設,積極發展特色小鎮,打造一批産業重鎮、文化旅遊名鎮。

  ◎加快宜居鄉村建設

  深入推進以産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為重點內容的宜居鄉村活動,謀劃啟動幸福鄉村活動,推動實現農村産業興、服務優、基礎強、環境美。

  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全面完成改廚、改廁、改圈重點任務。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3

  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動力

  ◎持續推動深化改革升級

  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統籌推進投融資、財稅等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國有資本經營公司試點和混合所有制試點,健全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持續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

  ◎加快打造“南寧渠道”升級版

  加快推進南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完善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和綜合運輸網絡,積極參與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

  加快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中心等一批項目建設。深度參與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加快研究建立邕廣深合作直通平臺,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

  4

  加快建設美麗南寧 提升城市生態宜居水準

  ◎提高城市建設水準

  加快南寧五象新區申報國家級新區工作,加快推進總部基地金融街等片區建設,統籌新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推動産城融合發展,確保今年核心區基本成型。

  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推進軌道交通2號線東延長線和3、4、5號線一期工程建設,以及東西向快速路西段、高速公路改快速路、鳳嶺綜合客運樞紐等重點交通設施建設,統籌推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試點建設。

  建成邕寧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加快邕江兩岸綜合整治,打造“百里秀美邕江”景觀帶。高效推進園博園建設,辦好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

  提升城市道路綠化美化亮化彩化水準,推進五象嶺森林公園、江南公園等一批公園建設,加快“三街兩巷”、棚戶區等舊城改造項目建設。

  ◎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加快構建便民利民服務管理體系。

  深化“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持續整治市容環境,加強共享單車等新事物的管理,優化城市交通組織。

  ◎提升綠色發展水準

  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承辦好2018年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南寧)年會。

  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推進西津、大王灘等濕地公園建設,推進脆弱地區生態治理,維護生態安全屏障。

  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行動。

  5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推動南寧教育園區等項目建設,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改革,著力解決“擇校熱”“大班額”“大通鋪”等突出問題。

  積極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困難群眾、返鄉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創業,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紮實推進健康南寧建設,支持市兒童醫院、市第二福利院等項目加快建設,持續推進縣鄉醫療一體化、醫聯體建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工作,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以“醫養結合”為重點的健康養老模式。

  繼續辦好群眾性文化活動,打造電視劇《朱槿花開》等一批文藝精品,推動南寧圖書館(新館)等項目建成使用,推進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為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優質的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

  ◎全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紮實推進法治南寧建設,加快電動自行車管理、地下綜合管廊管理等領域立法,加強基層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深入實施“七五”普法。

  推進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和網格化管理,健全公共安全和治安防控體系,加快建設“智慧警務”系統,堅決打擊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傳銷等違法犯罪行為,提高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記者 王小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