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讓農民輕鬆瀟灑種水稻

2018-07-20 10:12:33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讓農民輕鬆瀟灑種水稻

  ——記“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徐世宏

  廣西日報記者 李新雄

  “把好的技術好的品種送到農民手上,讓他們輕鬆瀟灑地種水稻,我這輩子就是要把這件事情做好。”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組專家、廣西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徐世宏説起種水稻臉上滿是愉悅的神情。

  創新是徐世宏科研征程上克難攻堅的利器。30年來,他在水稻栽培技術上銳意創新,實施“三大變革”造福了廣大農民:第一次引進旱育秧技術,讓死秧爛秧幾乎絕跡;第二次推廣拋秧技術,讓農民直著腰板也能種田;第三次引進研究水稻免耕技術,讓村裏的耕牛“下崗”了。這三大變革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改變了農民種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歷史。

  以前,水稻育秧壯秧一直是個難題。早稻倒春寒,晚稻寒露風,“兩寒”嚴重束縛著廣西水稻的增産潛力。每年因為“倒春寒”各地都會出現大片的死秧爛秧。經多方調研實踐,徐世宏和他的研究團隊從日本引進旱育秧技術,並根據廣西氣候條件改良技術,在桂中、桂北稻作區擴大中、遲熟雜交組合的種植比例,讓死秧爛秧幾乎絕跡。旱育秧技術實現了從“水育”到“旱育”的稻作栽培變革。據各地不完全統計,旱育秧技術已在全區累計推廣2.6億畝,新增稻穀65億公斤,新增總産值130億元。

  彎腰拔秧插秧是千百年來農民種田的老規矩。1992年,徐世宏和他的研究團隊引進並加以改進的拋秧技術,使直著腰板拔秧插秧成為現實。徐世宏跟記者描述第一次在老家稻田裏推廣拋秧的情景:他隨手一拋落下的秧苗一棵棵在田裏東倒西歪。村民們覺得這樣“亂七八糟”的秧苗不可能在田裏生長。可是拋秧15天后,那些東倒西歪的秧苗開始“站”了起來,更令村民驚訝的是,三個月後,拋秧的這塊田是村裏水稻收成最好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村民陸續放棄了傳統勞累繁雜的插秧模式,採用拋秧技術。漸漸地,拋秧技術席捲廣西。據不完全統計,水稻拋秧技術在全區累計推廣2.5億畝,排全國第一位,新增稻穀62億公斤,增收節支160億元。

  彎腰犁耙田也是農民種植水稻的一項苦差事。徐世宏決定挑戰這一難題,他和研究團隊引進研究水稻免耕技術。他們記不清試驗了多少次,也記不清失敗了多少次,終於研究形成了具有廣西特色的水稻免耕拋秧技術體系,填補了我國在水稻免耕技術上的空白。經國內外專家鑒定,該技術體系在技術研究和創新、推廣面積、應用效果等方面居國際領先水準。水稻免耕技術至今已累計推廣1.1億畝,新增稻穀25億公斤,增收節支90億元,推廣面積居全國第一,技術成果居國際領先水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