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改革開放40週年回眸 櫛風沐雨四十寒暑 喜看改革春華秋實

2018-12-17 13:19:45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40年前,廣西的改革開放在這樣的基礎上起步——槍炮聲尚未遠離,區內各地發展水準差異大,貧困程度極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區各地各級各部門大膽地從各個方面進行改革的探索。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上下共同努力,一批標誌性關鍵性改革方案順利出臺實施,一批改革重大舉措落地生根,一批制度性成果提煉形成,廣西的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特色凸顯的新局面。

  春雷——

  自上而下吹響改革號角

  40年前,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使廣西打破僵化停滯局面,增強改革意識,捕捉發展機遇,以奮起直追的姿態施行改革開放。

  1984年,自治區成立“廣西體制改革委員會”,在城市農村開展全面改革。多年來,廣西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局部改革到全面改革的歷史進程。

  新世紀,改革進入深化期。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講話精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協同推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制度保障。

  政若通,人亦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切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抓主體責任、抓關鍵少數”的要求,以上率下、示範擔當,認真落實相關領導任務制度,領銜推動落實機構改革等17項重大改革。

  2016年,我區修訂自治區立法條例,進一步完善立法機制、規範立法行為,並制定一批各行業領域體制改革工作方案,保證改革和開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近兩年來,我區司法體制改革有力推進,陸續出臺廣西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並制定20多項配套制度,一批喜人成果紛至遝來——全區公安機關紮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廣西法院家事審判改革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自治區檢察院推進“一站式”綜合檢務服務平臺建設被作為“廣西經驗”在全國推廣……

  貴港市近年來的黨建“書記工程”為這座新興城市注入強大動力。該市領導幹部開展“書記面對面”“書記問效”“基層直通車”等,強化履職盡責,避免改革“上熱下冷”,形成了“書記工程”引領、夯基固本的工作新格局。

  改革也延伸到基層組織。我區深入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星級化”管理,完善考核評價、管理監督機制,全面激發基層黨組織的內在動力。

  這幾年,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黨支部越來越忙碌——自從開展農村黨組織“星級化”管理以來,村黨支部的戰鬥力有了顯著提高,先建設美麗家園,再發展鄉村旅遊,村集體收入實現了零的突破,村民收入也逐年增高。該村黨支部于2016年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評為“五星級”。

  如今,廣西共有1.4萬多個建制村黨組織全面推行“星級化”管理,黨員群眾創先爭優、比學趕超,興起一股“追星”熱潮。

  春風——

  簡政放權放開手腳促發展

  2017年4月24日,在濱海城市防城港,廣西桂海鑫進出口代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胡興龍拿到了一張特殊的營業執照,這是全國首張34證合1的“一照通”營業執照。

  “一照通”登記制度,是我區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這項制度改革並非孤例,讓“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各就其位,是我區推進簡政放權的目標。

  該管的管好,該放的放到位。2013年,我區取消、下放和調整了380項行政審批事項。2014年,我區正式印發實施自治區發改委等45個部門職能轉變方案,自治區本級取消職能153項,下放150項。

  2016年,我區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消、下放、調整700項行政審批事項,清理規範193項仲介服務事項。當年,南寧、柳州市行政審批局正式運行,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4個市啟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

  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我區出臺“1+14”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文件體系,切實解決企業在行政審批、融資服務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批試點在全區各市鋪開——

  南寧、柳州、北海3市和恭城、合浦、興業、靖西4縣(市)開展清理規範證明事項試點。截至2017年底,7個試點市縣共取消證明事項774項,精簡近六成。

  南寧、桂林兩個國家級高新區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推進101項審批事項改革,桂林市可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共628項,全程電子化業務總量佔全區總量的86%。

  防城港市啟動企業名稱自主選擇試點、企業簡易登出登記改革試點,企業辦事更加便利。

  簡政放權,成為深化改革的“開路先鋒”,使我區在許多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