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寧邕寧區:種養專業合作社奏響脫貧致富曲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5-27 15:23:53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近日,在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村民們在桑蠶養殖基地裏有條不紊地工作。“這些年自己對村裏最大的貢獻,就是成立了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貢獻了綿薄之力。” 三江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社長黃永昌説道。

  南寧邕寧區:種養專業合作社奏響脫貧致富曲

  黃永昌(左)正在查看小蠶進食情況 攝影 覃捷攝

  2015年,那樓鎮三江村被認定為貧困村,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7戶453人。種桑養蠶是三江村的傳統,但一直以來各家各戶單打獨鬥,沒能形成規模化産業化,村民經濟收入也一直提不上去。

  2016年,扶貧工作全面開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成為扶貧工作的一個硬指標。“20世紀80年代,三江村全部土地都承包到戶,一些集體所有的山塘、禾場、曬場也屬於生産隊所有,並且大部分已承包給個人,這就導致村集體所有的土地、集體資産幾乎是一片空白。”那樓鎮三江村的村支書李文傾説,這也是很多貧困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所面臨的困境。

  2016年初,三江村決定把種桑養蠶這個村裏的傳統産業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一個重要項目,該項目由村委成員帶頭成立合作社,由黃永昌負責吸納社員。經過多次努力,黃永昌成功吸納4名種養殖大戶入社,每人入股15萬元作為合作社啟動資金,並且成功流轉800多畝土地,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成功掛牌。

  2016年4月,南寧市祥聯種養專業合作社種下第一批800畝桑樹,通過組織社員聯種聯養,與企業簽訂保底收購合同,當年出售1000多公斤蠶繭,實現收益3萬多元,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萬元。隨著合作社工作的不斷推進,黃永昌對發展的前景表現出了一些擔憂,問題在於桑蠶産業提升效果不明顯。

  正當黃永昌迷茫之時,南寧市邕寧區領導到三江村為産業發展把脈問診,在得知合作社發展存在的問題後,引進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落戶三江村,幫助三江村桑蠶産業轉型升級。“我們公司落戶三江村後,黃永昌社長積極與我們對接,並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貧車間+農戶’的形式開展合作,實現了合作社的轉型升級。”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民説。

  三江村還整合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和邕寧區共400萬元的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扶持資金,建設蠶房作為“扶貧車間”。在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指導下,黃永昌不斷提高蠶房管理水準。如今,小蠶共育室、蠶繭收購站、蠶沙無害化處理池、優良桑苗繁育地等先進養殖設施一應俱全,從桑苗的選育、自動喂蠶、自動上蔟到高速分選蠶繭等全部實現自動化。“蠶繭品質也由原來的2A、3A級標準提升到5A級以上標準,蠶繭出繭頻率翻了一番,出售均價每公斤高出市場價1.5元以上。”黃永昌高興地説。

  南寧邕寧區:種養專業合作社奏響脫貧致富曲

  合作社社員正在用桑葉喂蠶  攝影  農建進

  合作社發展效益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其中。為做好合作社社員的管理,黃永昌積極鑽研現代管理技術,用責任制來規範管理合作社,把全體社員分為四個組,挑選出四個組長,分別負責養蠶、桑園、車間、合作社的管理事務。“小組制實施後,分工明確,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大家幹活的勁頭更足了。”車間組長廖春年説。

  隨著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三江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由2017年的2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4萬元。“截至2018年底,三江村實現103戶417人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6.39%降至1.66%。”那樓鎮黨委書記陸文威介紹説,如今的三江村,大部分農戶都有三本賬:土地流轉賬、産業基地務工賬、合作社分紅賬。特別是通過合作社委派,在桑蠶示範基地務工,桑葉採摘高峰期可以解決三江村100多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務工增收。(文 熊千梅 編輯 穆德爽)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