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淩雲:特色産業發展促脫貧 小康生活越來越近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6-27 11:40:42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林潔琪 通訊員 祝有慧):6月25日,在廣西百色市淩雲縣邏樓鎮歌頂牛心李産業核心示範區,3000多畝的牛心李果園枝芽透綠,“目前牛心李産業已輻射周邊村屯種植7500畝,帶動就業人員500多戶近20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1戶400余人,實現增收7000元以上,2019年預計增收1萬元以上。”核心示範區負責人周于允説。

  牛心李産業只是淩雲縣發展特色産業的一項。近年來,淩雲縣大力發展壯大“三張葉子一隻雞”特色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三個産業,立足資源優勢,探索“生態+産業”模式,讓産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讓小康生活越來越近。

廣西淩雲:特色産業發展促脫貧 小康生活越來越近  

已經挂果的牛心李樹 攝影 林潔琪

  特色産業帶動脫貧

  歌頂牛心李産業核心示範區除了牛心李外,還發展林間種養業,養殖養蜂160箱,種植鐵皮石斛15畝,巴西人參50畝,山豆根50畝。採用“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運行,實行村集體資金入股,以“保底收入+參與分紅”方式實現穩定收入。

  歌頂村村民黃昌平説:“我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後,就來到這裡工作,現在每個月收入4000元,因此實現了脫貧。”據介紹,貧困戶養蜂每天有保底120元一箱的管理費,種植巴西人參一天也能收入100元。

廣西淩雲:特色産業發展促脫貧 小康生活越來越近

牛心李果園裏的蜂箱 攝影 林潔琪

  不同於牛心李産業的發展模式,邏樓鎮磨村村委主任滕樹揚採取“合作社+公司+貧困戶”的就業扶貧新模式,帶動周邊貧困戶種植橘紅,如今橘紅已經開始挂果。滕樹揚介紹:“橘紅三年才開始挂果,平均畝産2000斤,每畝産值可以達到2萬元以上。目前橘紅乾果市場價80元一斤,生果16塊一斤,收入十分可觀。”

廣西淩雲:特色産業發展促脫貧 小康生活越來越近

滕樹揚看著豐收的橘紅喜笑顏開 攝影 林潔琪

  為了帶領鄉親們一起創業致富,滕樹揚成立興源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吸納全村136戶群眾通過土地入股,其中貧困戶36戶,共種植橘紅300畝,並聘請周邊貧困戶管理果園。滕樹揚還和百色三樂農貿公司簽訂保價收購協議書,由公司負責苗木、肥料以及技術服務指導,為村民解決種植和銷售的後顧之憂。

廣西淩雲:特色産業發展促脫貧 小康生活越來越近

橘紅藥材産業示範點 攝影 林潔琪

  此外,淩雲縣正大力發展茶葉、油茶、桑葉、烏雞“三張葉子一隻雞”特色農業。圍繞創建“全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縣”目標,整合2975.23萬元,完善産業道路、標準化大蠶房等基礎設施,“三張葉子”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升。目前,全縣擁有茶園面積11.2萬畝,油茶27.1萬畝,桑園7.6萬畝。2018年産幹茶5503噸,産值4.9082億元;産幹油茶籽1.152萬噸,産值3.9億元;銷售鮮繭8.7萬擔,産值2.14億元。

  淩雲縣借力“淩雲烏雞”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機遇,加強與廣西萬壽谷投資集團合作推進林下養殖項目,計劃建設8個以上縣級和8個以上鄉鎮級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示範區,預計到2020年後,每年可出欄500萬羽。目前,已在邏樓鎮開展試點養殖,投放9600羽雞苗,預計年飼養雞1.8萬羽,年産值147萬元,年利潤25萬元。 

 旅遊産業促進增收

  近年來,淩雲縣依託當地豐富的旅遊資源,讓山區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4A景區環浩坤湖、泗城州府和3A景區水源洞、雲臺山、獨秀峰吸引各地遊客前來觀光,帶動酒店、旅遊、餐飲、交通運輸、服務行業等第三産業加快發展,有效促進當地群眾脫貧增收。

廣西淩雲:特色産業發展促脫貧 小康生活越來越近

浩坤湖景區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浩坤村浩高屯貧困戶羅世東一家以前依靠外出務工謀生,自從旅遊業發展起來後,如今羅世東在景區擺賣自家的紅薯和芭蕉,每天收入都在150元左右。羅世東的丈夫在景區開船,每個月固定收入3000元。羅世東信心滿滿地説:“現在景區發展紅火,以後脫貧摘帽肯定沒問題。”

  生態旅遊成為浩坤湖周邊群眾脫貧奔小康的支柱産業。環浩坤湖景區在2018年“十一”黃金周接待遊客6萬餘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000萬元,已成為淩雲旅遊産業發展最重要的一極。

廣西淩雲:特色産業發展促脫貧 小康生活越來越近

遊客坐船遊覽浩坤湖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如今,淩雲縣不斷擦亮“城古、茶香、湖秀”“三張名片”,把淩雲古城、白毫茶、浩坤湖作為發展服務業的資源和重點。2018年5月,淩雲縣正式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縣和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據了解,淩雲縣2018年旅遊從業人員達1萬多人,通過發展旅遊帶動了5000多名貧困群眾脫貧,全縣旅遊綜合消費19.36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56%。

  “電商”扶貧帶農産品走出山門

  為解決貧困村、貧困戶農産品銷售難的問題,淩雲縣借助電子商務助力脫貧攻堅,充分利用創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契機,大力開展電商扶貧活動,大力創建服務網點。目前,全縣已建成縣級服務中心(電商扶貧愛心超市)1個,鄉鎮服務中心7個,村級服務中心98個,為優質農産品增加銷售渠道,打通精準扶貧的“最後一公里”。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返鄉投入到電商創業當中,泗城鎮上蒙村那景屯陸定樂正是其中一位。2019年4月,陸定樂在縣城開了一家電商服務點,“雞鴨、果蔬、蜂蜜等土特産在農村很常見,但是村民獨自對外銷售的成本太高。我從周邊村屯購進農産品,再利用電商平臺銷售,不僅能方便貧困群眾銷售難問題,同時我也能增加收入。” 因此,陸定樂被村民推薦為上蒙村電子商務負責人。

廣西淩雲:特色産業發展促脫貧 小康生活越來越近

陸定樂介紹在網上銷售的蜂蜜 攝影 林潔琪

  淩雲縣各級電商服務中心日趨完善,通過定期開展線上線下特色産品促銷活動等方式,將淩雲烏雞、淩雲峰蜜、八角、百香果等在線上線下進行推廣,為村民在網上購物提供了便利,讓群眾不用出家門就可以出售自己的土特産。目前,全縣貧困村實現物流網點、服務站點全覆蓋,為貧困群眾拓寬了增收渠道,累計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戶39643人次,累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銷售産品收入319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人數為1519人。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