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駱秋妤 通訊員 何少鳳):出門直走是縣城、左轉去上學、右轉去上班、門口有社區醫院……8月12日,在廣西興業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老鄉家園”裏,陣陣微風,陣陣歡聲笑語。
“窮窩”換“新房” 圓了安居夢
整齊的樓房、寬敞乾淨的小區道路、翠綠的樹木草皮、完善的配套設施,近日,住在四樓的搬遷戶譚麗玲在自家陽臺眺望著整個小區,嶄新的生活環境,她怎麼都看不夠。
“老鄉家園”裏整齊的樓房 攝影 駱秋妤
2017年11月以前,譚玲麗一家5口住在興業縣高峰鎮高峰村,50㎡的泥磚房裏,“風吹塵起、雨落透瓦”是在老房子裏十幾年來的真實生活寫照。
“那時候,一家人能吃飽穿暖就已經很滿足了,能在城裏有一套房子是想都沒想過的。”迫於家庭困境,譚玲麗只能常年離鄉背井遠赴廣東打工,丈夫黎煥嘉在家打散工兼照顧老人和小孩。
2017年11月,興業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老鄉家園”建成投入使用,12月,1259戶5558人從風吹塵起、漏雨透風的磚瓦房中,搬進了嶄新明亮、配套完善的現代化小區,圓了安居夢。譚玲麗一家也在2017年搬進了新小區。
興業縣委書記陸金學説:“在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中,我們縣堅持做到精準施策,力求編制規劃精準、搬遷對象精準、執行政策精準。”2018年,1273戶5617人全部入住“老鄉家園”,真正做到了精準施策。
譚玲麗一家“窮窩”換“新房”是興業縣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群眾過上幸福日子的一個縮影。為豐富搬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該縣還免除所有搬遷戶有線電視安裝費和一年數字電視使用費用,並在小區配設體育健身器材,舉辦春節慰問演出、送春聯和十九大精神進社區等活動,讓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安家更安心。
“農民”變“市民” 上學不再難
“搬到縣城後,一家人的戶口也搬遷到了城西社區,現在三個小孩在小區配套的城西小學讀書,我老婆在附近一家工廠打工,我自己跟表哥學做手撕雞賣,一天能賺60-80元。”來自興業縣龍安鎮馬鵬村的貧困戶鐘業海高興地説,“農民”變“市民”不僅是他們一家身份的轉變,更是家庭生活的大轉變。
配套幼兒園與“老鄉家園”僅一墻之隔 攝影 駱秋妤
“幼兒園、小學、中學、衛生所、超市、餐飲店等,孩子上學、老人就醫、平時購物等都可以在家門口解決。”作為第一批搬遷進來的“老鄉”,興業縣北市鎮宏福村的詹永鳳提起如今的幸福生活,臉上笑意盎然。
在搬遷前,詹永鳳與丈夫兩人在廣東打工,兩個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留在村裏唸書,由奶奶代為照顧。和鐘業海一家一樣,詹永鳳家搬進新小區後,孩子的上學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我的兩個孩子已經分別進入小區旁邊的興業縣第四中學和城西小學就讀。”能夠讓孩子就近上學,詹永鳳心懷感激。
更讓詹永鳳高興的是,不但解決了孩子的入學問題,她還順利找到了工作,她説:“雖然工資沒有以前多,但是能陪伴兩個孩子成長。”
在興業縣政府的努力下,搬遷戶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不僅在家門口可以就學、就醫、就業,出行還有扶貧公交專線。“只要刷指紋就可以免費搭乘公交車,可方便了。”詹永鳳感嘆道,“家裏老人70多歲了,又有慢性病,搬進小區以後我們都不用煩惱看病的問題了。”據悉,“老鄉家園”裏的社區衛生計生服務站不定期組織小區裏的老人免費體檢。
興業縣副縣長鄧廣芳介紹,在“老鄉家園”安置小區周邊配套建設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共可容納學生8000多人,新建學校在2018年9月開始招生,搬遷群眾子女全部實現了就近就學。
“窮業”改“樂業” 家門口就業
8月12日,在興業縣扶貧車間的服裝廠裏,電動縫紉機運轉的聲音縈繞在耳畔,只見車間裏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四排縫紉機,33名女工坐在機器前認真縫製休閒褲。車間負責人韋蘭也正埋頭趕制一批褲子。
位於“老鄉家園”門口的製衣廠 攝影 駱秋妤
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興業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教育培訓平臺,設立勞務服務培訓中心,對搬遷戶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激發搬遷戶的內生動力。今年以來,共開展了培訓班3期,培訓人員500多人次。早在2017年,韋蘭便積極參加了培訓。
今年30歲的韋蘭是貴州人,2008年嫁進了興業縣小平山鎮金華村,婚後的她圍繞著家庭和孩子打轉,“以前在玉林市的一個製衣廠打工,後來小孩上學,為了照顧孩子,就在幼兒園做生活老師。”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她越發渴望有一份獨立、穩定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
2017年,韋蘭一家搬進了“老鄉家園”安置小區,早有想法的她抓住了政策和機會,在小區門口的扶貧車間裏著手創建了一家製衣廠,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的願望。
為解決易地搬遷貧困戶後續就業創業問題,興業縣在“老鄉家園”南門右側設立了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服務中心。此外,在小區附近建設“老鄉田園”農田400畝,讓搬遷群眾“耕有其田”;在小區附近建設了“創業城”,共設“老鄉家園”商鋪113家,免收搬遷群眾半年租金,鼓勵其自主創業;依託“淘農村”等電商平臺,拓寬特色農産品線上銷售渠道,目前,已培育電商企業83家,發展網店416家,帶動269名搬遷群眾在電商産業鏈中增收。
創業兩年的韋蘭,談及工作充滿了自豪,“現在有33名員工,其中32名是和我一樣住在小區裏的,我們都是搬遷過來的。”韋蘭説,“我們是計件的,多勞多得,努力一點的話每個月可以拿3000元,少的也有1800元。”結束了東奔西走的打工日子,韋蘭如今的生活有了新奔頭。
“安居”是“樂業”之本。如今,經過興業縣的不斷努力,易地搬遷戶在新家開啟了新的生活,實現了就學、就業、就醫一體化,幸福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