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立改革發展急需之法 立人民群眾呼喚之法

2019-01-22 19:43:26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瀠溪

  本報記者 許丹婷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韓非子這句話來強調製度應當順應時代變化,才能把社會治理好。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品質,確保地方法規能夠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2018年,是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全面依法履職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區地方立法工作邁出堅實步伐的一年。全區有立法權的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為根本遵循,始終圍繞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重大決策部署謀劃立法工作,立改革發展急需之法,立人民群眾呼喚之法,讓一批散發濃濃“廣西味道”的良法在促進發展、保障善治中發揮著獨特作用。

  為改革發展搭載新引擎

  法治與改革如同鳥之兩翼,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早在去年下半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即“搭臺唱戲”,進一步推動“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與”的科學立法工作。

    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並與有關方面反復溝通、共同研究的基礎上,圍繞全區工作大局,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從社會各界提出的217件立法建議項目中,確定正式項目36件、預備項目28件,用法治方式重點推動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併為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高水準開放等立法任務預留空間。

  2018年10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批准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及其常委會5年立法規劃;10月30日,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召開立法工作會議,對5年立法規劃的組織實施進行部署。圍繞服務工作大局,科學安排立法項目,突出重點領域立法,以良法促善治,成為了全區地方立法工作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經南寧市委批准的南寧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5年立法規劃,圍繞全市工作大局,以推動法治南寧升級、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法制保障為目的,共安排立法項目38個。”南寧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陸沾鵬介紹,根據南寧市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的預期,該市5年立法規劃重點安排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立法。

  同時,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圍繞“放管服”改革,修改土地監察條例等10件法規,減少、下放審批和備案流程;適應電信改革工作需要,制定電信設施建設與保護條例,完善電信設施規劃,規範電信監管、保障電信設施共建共享,提高信息化應用水準,推動“寬頻廣西”建設;適應科技體制改革需要,全面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將有關獎勵比例從50%提高到不低於70%,用法規確立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權益保護、激勵機制等,確保改革于法有依。一年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法規6件,修改法規18件,審查批准設區的市法規17件,審查批准自治縣自治條例、單行條例3件,為全區改革發展搭載上新的引擎。

  突出環保促進生態文明

  近年來,我區空氣品質穩中向好,總體可控,空氣品質狀況在全國排名靠前,但一些地方大氣污染事件仍時有發生。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為依法呵護廣西“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全區有立法權的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不斷加強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立法,依法保障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部署,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將制定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新增為2018年的立法項目,由自治區人大法工委負責條例草案的起草工作,由主任會議提出議案。在認真開展立法調研、召開專家論證會、立法座談會和廣泛聽取、反復研究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條例草案提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進行審議。

  “立法助推我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制定我區大氣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規很有必要。”……2018年9月29日上午,在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出席會議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人員在分組審議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時表達了共同的心聲。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陳偉雄表示:“我們將繼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立法,積極探索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先於國家進行立法。”他告訴記者,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將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土地整治、土壤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農村供水用水、水污染防治、輻射污染防治、野生動物保護、循環經濟促進、清潔生産促進等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法規項目列入5年立法規劃,並指導設區的市將南寧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條例、桂林市煙花爆竹管理條例、貴港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河池市城市建築垃圾管理條例等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法規項目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計劃,將南寧市城市揚塵治理條例、柳州市噪音污染防治條例、桂林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15項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法規項目列入當地人大及其常委會的5年立法規劃。

  以匠心體察民生細微處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不當危害人們的健康,應該建立食品添加劑使用記錄製度,才能從源頭做好食品安全防控工作。”“目前,很多保健食品在經營場所以外現場銷售時稱包治百病,很多老人受騙,因此,禁止在許可的經營場所以外現場銷售保健食品非常必要。”……這是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自治區食品安全條例,在廣泛徵求意見、多次論證評估和審議的基礎上,召開聽證會,圍繞自製泡酒經營、在許可的經營場所以外現場銷售保健食品、患有國務院衛生健康部門規定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從事送餐服務等重點難點問題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情景。目前,自治區食品安全條例草案已經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即將提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進行審議。

  民眾有所呼,立法有所應。全區有立法權的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圍繞群眾最關切、最現實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補短板、填空白,立法工作不斷向民生細微處覆蓋,以匠心生動詮釋著立法為民理念。

  2018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了民族教育促進條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保障民族教育經費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受到了社會普遍的關注和媒體的點讚;制定的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強化規劃建設管理,推動城鄉公告服務均衡發展,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由於柳州市現階段城市養犬管理不規範帶來的問題日益突出,犬類管理長期處於缺位和真空狀態,柳州市人大準備參照南寧的做法,啟動人大立法,儘快出臺通過《柳州市城市養犬管理條例》。“社區裏有人遛狗不拴繩、不收拾狗屎,大家只能口頭指責一下沒什麼辦法。聽説以後市裏要有專門的法規把這些人管起來,大家都拍手叫好。”1月18日,柳州市民宋女士高興地告訴記者,“這個法立到大家心窩裏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