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村裏建舞臺 唱好文化戲 ——荔浦市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見聞

2019-01-28 09:01:33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1月18日,在荔浦市東昌鎮栗木社區小彩調戲臺,一場集專業文藝隊與鎮村群眾自編自演于一體的“文化進萬家暨精準扶貧文藝惠民活動”拉開了該市2019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序幕。一場“草根文化盛宴”在荔浦市鄉村文化戲臺奏響,讓冬日的鄉村熱鬧非凡。

  A 因地制宜建設文化戲臺

  “近年來,全市投入4000多萬元,改造、新建鄉鎮村級文化中心112處,13個鄉鎮村屯有了文化戲臺、娛樂中心、文藝隊,全市文化基礎設施得到夯實。”荔浦市文新廣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荔浦市結合鄉鎮、村屯文化特點,先後對13個鄉鎮因地制宜建設文化戲臺:

  新坪鎮、東昌鎮的彩調演出歷來深受群眾歡迎,則以彩調為主導,建成集戲臺、文藝隊伍、娛樂、彩調小戲設施于一體的文化服務中心戲臺;

  蒲蘆瑤族鄉、龍懷鄉是瑤族同胞聚居地方,則結合少數民族特色,增添民族元素,豐富瑤寨瑤族文化舞臺,投入1000多萬元建成的蒲蘆瑤族鄉民族文化廣場是荔浦市文化舞臺的標杆;

  大塘鎮五登村是壯族同胞聚居地,每年都舉行盛大的“三月三歌節”,荔浦市依託壯鄉三月三歌圩日特點,打造大塘五登壯鄉“三月三歌節”戲臺和楓林灣壯鄉文化廣場……

  “以前吃過晚飯就是嘮家常打打牌,現在有了戲臺,音樂器具一應俱全,大夥都能將廣場舞跳得順溜。”家住茶城鄉屯留村的李雪香説,她最近喜歡鄉村廣場舞。

  “村民集資3萬元,上級撥付28萬元,將村裏的廢水塘填了,建起文化樓、球場、舞臺,大夥在這裡下棋、聊天、跳舞,享受著濃濃的鄉土文化。”東昌鎮盤瑤村村民趙有球,每天晚飯之後習慣到村裏的文化中心湊熱鬧。

  走進“全國文明鎮”馬嶺鎮老黎村,道路旁綠樹成蔭,墻壁粉刷一新,古香古色、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休閒六角亭建在池塘上與文化舞臺相互映襯。“村裏將廢水塘、荒地改造成花園、舞臺,為村民搭起文化戲臺。”村民林慶修説。

  據介紹,在建設鄉村文化戲台中,荔浦市整合村裏的集體土地與村頭巷尾荒廢的土地水塘,投資2000多萬元在13個鄉鎮建起文化服務中心67個,為廣大群眾提供了體育鍛鍊和文藝演出舞臺。

  B 示範培訓促精品迭出

  如今,荔浦市鄉村文化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

  “荔浦市群眾藝術館以抓好輔導培訓、精品創作、文藝演出、非遺傳承和保護為出發點,先後獲得中國曲藝之鄉、第九屆全國牡丹獎曲藝大賽節目獎提名獎等榮譽。”該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周仕光如數家珍。

  據悉,近年來荔浦市免費開辦彩調、舞蹈、聲樂、書畫等公共文化培訓班20余期70個班,培訓人員1萬餘人次,參加桂林市、自治區文化培訓15期50人次,示範帶動全市鄉村文藝培訓發展;連續舉辦了22年的“荔江之夏”廣場文化周成了鄉村文藝愛好者展現小品、彩調、文場表演的“最愛”。文藝工作者帶戲下鄉、送戲進村,不少精品節目在全市122個行政村文藝露天舞臺進行巡迴演出,帶動了鄉村文藝創作與繁榮,鄉村文藝愛好者先後獲得全區文化館才藝比賽二等獎。

  隨著系列文化軟實力投入,全市文藝創作表演捷報頻傳:廣西文場《文·蘭·匯》分別獲廣西“八桂群星獎”演出金獎和全國第二屆“中國曲藝之鄉”曲藝大賽演出銀獎;壯族末倫《堵寨門》分別獲廣西“八桂群星獎”演出金獎和全國第三屆“中國曲藝之鄉”曲藝大賽演出銀獎、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一等獎,入選參加由中國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優秀曲藝節目展演。

  C 文化下鄉架起連心橋

  “每年荔江之夏文藝匯演,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專業文藝隊表演讓觀眾直呼過癮;逢年過節,村裏文藝隊也能上臺亮一場。”每年的文化進村、送戲下鄉都受到了群眾的歡迎,通過專業演員帶動文藝培訓,全市組建了300多支文藝隊,農閒之際,村民洗腳上岸,搖身一變成了“文藝人”,大塘鎮龍獅表演隊、新坪鎮青龍村的彩調表演隊先後到外縣登臺表演。

  “為了讓‘戲臺’更精彩,組織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的同時,市、鎮、村新春佳節、元宵晚會文化活動也在精心編排系列節目,傳統彩調、趣味小品和現代歌舞融入新春節目單,老少皆宜。”荔浦市委宣傳部部長李宗慶對搭好文化戲臺信心十足。

  作為荔浦市級層面,每年的“荔江之夏”文藝匯演、荔浦芋文化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春節文化活動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還為13個鄉鎮群眾提供政策解讀、免費開展義診、科技幫扶、贈送春聯等活動,送上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並架起了連心橋,帶動鄉村文化生活常態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