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梅花”香自苦寒來 萬紫千紅春滿園

2019-04-12 09:01:20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蔣 林

  兩年一遇,奪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是戲劇人心中最美好的夢。

  4月13日至23日,南寧,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競演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文聯、自治區政府、中國劇協主辦,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聯承辦。

  這不僅是中國戲劇界的大事,更是廣西文化藝術事業的大事。

  從京劇《戰洪洲》、崑曲《牡丹亭》、豫劇《白蛇傳》、川劇《目連救母》等整理改編的傳統劇目,到京劇《春秋二胥》、越劇《團圓之後》、潮劇《李商隱》、壯劇《牽雲崖》等新編歷史劇,從話劇《谷文昌》到歌劇《白毛女》……1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中直院團、部隊的12個劇種輪番亮相,廣泛的題材,多樣的形式,讓本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競演煥發出別樣的風姿:百花齊放,春色滿園。

  本屆梅花獎經全國推介和層層選拔,共有44名演員進入初評,17人進入終評,爭採15朵“梅花”。17個演員就是17個異彩紛呈的看點。國家話劇院辛柏青主演的《谷文昌》,把共産黨人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感人,不少評委在審看錄影的現場潸然淚下。歌劇《白毛女》是大家心目中的經典,而解放軍藝術中心的雷佳又是大家熟知的歌唱家,此次由她主演,讓更多的觀眾期待。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張培培是入圍演員中年齡最小的,今年28歲,她在豫劇《戈壁母親》中塑造一位平凡而崇高偉大的女性。

  中國戲劇有348個劇種,很多劇種無緣進入梅花獎系列。壯劇也是第一次進入中國戲劇梅花獎,廣西戲劇院的哈丹將以壯劇《牽雲崖》作為參評劇目競逐梅花獎。《牽雲崖》入選了2019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暨優秀民族歌劇展演,並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在劇中,哈丹一人分飾兩角。一對雙胞胎姐妹,一樣的容貌,不一樣的心地:一個貪,一個勤;一個愛財,一個愛才。哈丹準確地理解人物內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特點,用不同的唱腔,不同的肢體語言塑造和表現兩個不同個性的人物形象。

  中國劇協主席濮存昕曾兩次奪得梅花獎。在他看來,“戲劇,舞臺藝術是角兒的藝術,一定是以演員為中心的。”他認為,之所以在中國劇協的多個獎項裏那麼突出梅花獎,實際上是突出舞臺藝術水準,在繼承和發展中提高隊伍的素質,提高這個隊伍對於觀眾、對於文化市場的吸引力。眾多演員在梅花獎的引領下獲得了榮譽和關注。濮存昕説:“我們在這兒展示兩年一度的舞臺藝術成果,把這兩年來全國最好的演員邀請來了,‘台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他們的藝術追求在舞臺上得到實現,得到觀眾認可,我覺得這就是梅花獎對演員的意義。”他説:“就像梅花一樣要寒徹骨,最後釋放出芬芳。”

  本屆梅花獎競演花落廣西,跟廣西近年來在戲劇繁榮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成績分不開。

  早在1996年,自治區黨委就提出讓廣西戲劇衝向全國的目標,並制定了《廣西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了黨委政府、文化團體各自的職責,調動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力量為精品生産保駕護航。近年來圍繞加快推進民族文化強區建設,大力扶持戲劇的繁榮和發展,又相繼出臺《關於促進地方戲曲傳承承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

  由此,廣西戲劇界不斷推出民族文化精品:民族音樂劇《白蓮》、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先後獲得“文華獎”,《八桂大歌》還獲得2003-2004年度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劇目”、第七屆中國藝術節“觀眾最喜愛劇目”殊榮;壯族舞劇《媽勒訪天邊》接過接力棒,入選2004-2005年度“十大精品劇目”;桂劇《大儒還鄉》,自2005年創演至今,囊括中國戲劇獎、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劇目等國家舞臺大獎,實現了“大滿貫”;大型舞劇《碧海絲路》先後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獎”、舞蹈最高獎“荷花獎”,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等;桂劇《七步吟》、壯劇《牽雲崖》、音樂劇《桂花雨》等一批彰顯桂風壯韻的精品競相亮相全國戲劇舞臺……

  藝術離不開創新,創新離不開繼承,戲劇要發展傳承,人才培養是關鍵。近年來廣西各級宣傳文化部門和文藝院團高度重視戲劇人才培養工作,健全戲劇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業務練兵、藝術比賽、集中培訓、選派進修、資助拜師等活動扶持藝術人才成長。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介紹:“我們在重點劇目讓本土人才擔任主演和主創,努力為戲劇人才成名成家創造條件,造就推出了一批戲劇領域領軍人物。同時,我們還注重扶持戲劇青年人才的成長,實施了名家傳戲計劃,支持優秀青年演員、編劇、導演等拜名家老師學藝,組織舉辦了地方戲的表演、編劇和導演等藝術人才培養活動。”

  去年開始,廣西實施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力求做好文藝創作的頂層設計,加強重點選題策劃和扶持引導,每年安排5000萬元,三年一個週期安排1.5億元專項資金用於精品創作,形成強有力的發展助推。

  下一步,廣西將繼續加大對戲劇發展的支持保障力度,抓好精品創作、人才培養、活動組織等工作,大力推動廣西戲劇走出去。今年10月將在北京舉辦廣西地方戲曲劇目展演,推出彩調劇《新劉三姐》、壯劇《百色起義》等一批具有廣西特色的優秀作品。還將繼續深化與東盟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不斷提升廣西戲劇的影響力,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貢獻廣西力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