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電話擾民 如何有效抵制
編者按
大數據時代,不少個人信息在“裸奔”,越來越多的行銷電話也讓人不勝其煩。近日,有運營商向用戶推送短信稱,為維護用戶合法權益,將對涉嫌行銷擾民的電話號碼進行依法處置。此舉能否奏效?個人信息遭洩露,有哪些套路?阻擊行銷電話,運營商、監管部門已採取何種措施,難點又在哪?本報今日推出特別報道,敬請關注。
南國早報記者 阮萃
近日,南寧不少手機用戶收到了運營商推送的短信。其中,中國移動推送的短信稱:“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未經用戶同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向用戶撥打商業行銷電話。為維護用戶的合法權益,我們將對涉嫌行銷擾民的電話號碼進行依法處置……”實際上,這是2018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中的要求。根據該方案,今年3月底前,各基礎電信企業、移動轉售企業要完善技術手段,具備通過短信、閃信等業務為國內手機用戶提供涉嫌騷擾電話來電號碼標注提醒和風險防控警示能力。整治騷擾電話開始動真格了嗎?運營商執行起來是否有難度?
1 現象
被騷擾煩不勝煩
“你好,南寧市某城區有房子,你需要了解麼?如果想了解,請您摁1號鍵。”最近,南寧有市民接到一通銷售電話,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智慧語音撥打的。她很好奇,以前語音電話都是外地號碼打來的,沒想到本地也出現了。
“有時候,我一天接到好幾個行銷電話,保險、貸款、住宅、商鋪、教育等,讓人不勝其煩。”説起行銷電話,市民黃女士苦不堪言。她説,有時在外地出差,看到陌生來電,以為有急事,接了電話才知道是行銷電話,她出於禮貌往往是婉言謝絕,當然有時候也會直接挂斷。
市民張先生説,只要看到陌生來電標注著保險、推銷之類的標簽,他就會立即挂斷。不過,也因此錯過一些重要電話。
記者在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網站看到,今年2月,該中心共收到舉報涉嫌騷擾電話約3.7萬件次。其中,內容為貸款理財類、違規催收類和電話轟炸類的舉報信息居前三位,佔比分別為24.2%、15.7%和9.3%。
2 走訪
有行銷人員每天打上百個電話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電話行銷業務比較多的行業。一名從事房地産仲介的行銷人員告訴記者,幹他們這行每天都需要不停地打電話,有的客戶號碼是通過購買獲得的。這樣打電話,前幾年有些效果,但隨著業主入住穩定後,收效甚微。如果客戶詢問號碼是如何獲得的,他們自有説辭,“這些電話是隨機撥打的”,讓你無可奈何。
據介紹,現在大部分仲介都通過網絡渠道獲取客戶,有的是客戶主動打電話來的。慢慢地,行業小白也能積攢些人脈。還有的人在朋友圈發佈信息,或者通過朋友轉介紹,然後把提成分給朋友。
一售樓部的工作人員稱,轉介紹往往比銷售人員獲得的提成還高。現在行銷人員已經不是單兵作戰了,各種關係猶如一張網,每個人都可能是一個網點。另一名從業者説,現在樓盤的行銷方式比以前多了,比如到外面開展活動。有一次,他們推廣新盤,在某單位蹲點了一個月,每天給工作人員免費送早餐,然後登記客戶信息,或者在街上通過掃碼送禮物的方式,很容易就拿到客戶的電話號碼。至於語音電話,一名房産仲介認為,智慧語音沒有情感,而做這行要給客戶信任感,所以他們很少使用語音電話,“即使有,也只是智慧語音做開場白,隨後再轉人工服務”。
在保險電銷方面,對電話行銷的要求比較嚴格。一家保險公司要求電銷人員每天要打通至少100個電話,而且每天的通話時長累積要達到至少3小時。一名保險電話行銷人員説,以前只要促成一定額度的保險單,當天就可以不用按照通話時長完成任務,現在則越來越嚴格。另有電銷人員表示,有時電話一接通,對方知道是賣保險的,立即挂斷電話,自己心裏也不舒服。
採訪中,不少市民稱,以前經常收到保險行業的行銷電話,這兩年似乎少了。據了解,這是因為監管部門對電話行銷有了規範管理。
對於行銷電話可能會被採取依法處置的措施,一名行銷人員稱,這麼多年來都要求不能撥打行銷電話,但行銷電話依然存在,這意味著運營商執行起來是有難度的,“但如果動真格,對行銷電話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並不很大”。
3 警方
信息洩露有三源頭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個人信息是如何洩露的呢?南寧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相關負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個人不經意間將信息洩露出去。例如,乘坐火車、大巴後,沒有將票面上的個人信息進行處理而隨意丟棄;沒有做任何處理就將包裹上的快遞單隨便丟掉;在公共場合隨意連接Wl-Fi;在微博等社交媒體發佈的信息中透露個人資料等。這都是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導致的信息洩露。
同時,互聯網服務商、通信運營商、銀行、仲介機構、房地産開發商、保險公司、快遞公司、外賣機構、淘寶賣家等各種機構或企業,在長期的經營中,逐漸積累並形成了用戶信息數據庫,其中涉及姓名、性別、年齡、生日、住址、婚姻狀況、電話、銀行賬號等大量個人基本信息。由於信息安全管理不善,被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竊取。
此外,一些組織和個人違反職業道德和保密義務,將本單位在工作中獲取的信息數據竊取後出售牟利。在警方查獲的個人信息洩露源頭中,有快遞公司、銀行、房地産公司等企業工作人員,也有醫院、學校等機構人員,他們利用自身崗位的特殊性,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大量個人信息。
警方提醒,收集公民個人信息並負有保管責任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工作職責對外洩露、販賣公民個人信息,如有違反,將負相應的法律責任;情節嚴重的,公安機關將依法追究其行政、刑事法律責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