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南寧隆安:接續奮鬥解水困 惟願甘泉進萬家

2019-06-06 13:12:13 | 來源:南寧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南寧隆安:接續奮鬥解水困 惟願甘泉進萬家

隆安縣南圩鎮愛華村龍逢屯村民在家中用上了潔凈的自來水。 本報見習記者胡雁 攝

南寧隆安:接續奮鬥解水困 惟願甘泉進萬家

當年的找水人站在水源地石碑前遠眺。

南寧隆安:接續奮鬥解水困 惟願甘泉進萬家

坐落在隆安縣都結鄉隴選村綿綿群山中的二級供水加壓站。 本報記者程勇可 攝

  車行在隆安縣大石山區盤山公路上,群山險峻陡立,山路蜿蜒曲折。從車窗望去,遠處山頂上的黃色供水加壓站清晰可見,一條條水管布設在山坡上、懸崖邊、馬路旁,在植被的掩映下若隱若現,它們共同織就了一張供水網,汩汩清泉奔涌,如血脈般滋養潤澤大石山裏的村莊。

  作為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隆安縣3.2萬多人長期面臨“吃水難、水難吃”困境。貧瘠、落後,都匯成兩個字:缺水。

  水,是石漠化地區群眾的祈盼。解決水的瓶頸,隆安脫貧攻堅格局將豁然開朗。

  “不能把飲水不安全問題帶入小康社會。”“統一思想,抓好落實,一鼓作氣,頑強作戰,越戰越勇,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聲音言猶在耳。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飲水安全‘四大戰役’。”自治區黨委、政府部署要求。

  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決落實自治區相關部署,回應百姓的強烈渴盼,以擔當之姿向貧困的“痛點”亮劍,在隆安縣啟動集中連片跨區域供水工程。

  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小東向全市廣大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群眾發出動員號令:補齊短板再用勁,脫貧品質再提升,發動群眾再加力,對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全力打好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安全保障、飲水安全“四大戰役”。

  這是一次傳奇的續寫。為造福子孫,改寫缺水的命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老一輩人用敢想敢幹、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愚公”精神書寫了半個世紀的找水傳奇。

  這更是一次特殊的接力。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新一代“愚公”矢志不渝,勇擔重任,接續奮鬥,讓“愚公精神”薪火相傳,譜寫了一曲“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時代壯歌。

  這是一種為民情懷——

  與其“苦熬”不如“苦幹”

  “痛點”在哪“重點”釘哪

  “看看,這水多清啊。”隆安縣南圩鎮愛華村村委委員農業立

  興奮地向記者展示自家的自來水,但幾乎就在記者摁下快門的瞬間,他馬上關上水龍頭。大半輩子的缺水生活,讓這位60歲的老人對每一滴水倍加珍惜。

  “山上無泉水,山下無河水。”這是廣西大多數石漠化地區的生動寫照。石漠化的地質就像一個天然漏斗,天上下雨地下漏,地表水難以保存。

  南圩鎮愛華村、都結鄉隴選村一帶是隆安縣缺水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兩個村一共35個自然屯,就有20個屯存在季節性缺水的難題,用水得看老天爺“臉色”,如果不下雨,每年12月就開始斷水,一直持續到來年的春節前後,長達兩三個月。

  愛華村裏有個10平方米左右的水塘,每年旱季前,村民都會趕牛到水塘裏,將水塘底踩實,盡可能減少積水滲流,靠著水塘裏積下的雨水度過旱季。“衛生特別差,積水後也沒有遮蓋,牛的排泄物也在水塘裏,味道非常難聞。”農業立説,等到水塘裏的水見了底還沒到雨季,村民就得到幾公里外挑水喝。

  就算是臟水,村民仍不得不“一水三用”:一瓢水得先洗菜、洗米,再洗臉、洗腳,最後喂牛、喂豬,甚至洗衣服剩下的肥皂水還要稍微沉澱過濾後拿來喂牲口。“人家説我們養的豬肉都是餿的。”村民無奈地説。

  十幾年前,地頭水櫃出現在愛華村,但蓄的依然是“等天水”。早期的水櫃沒有蓋,上面漂滿了樹葉、雜草、浮萍,甚至還有動物屍體,村民需要將水過濾澄清後才能飲用。“相比我外出務工時飲用的自來水,差了一大截。出去打工久了,回來都喝不慣這裡的水。”村民許青碧説。

  經過排查,隆安縣存在季節性缺水、飲水安全問題的鄉鎮共有3個,涵蓋18個行政村156個自然屯,涉及人口32000多人。缺水,成了這些村屯擺脫貧困的最大障礙,這18個村中貧困村就佔了16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0個。

  當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這個嚴峻的難題擺在了隆安縣委、縣政府面前——飲水不解決,談何脫貧?

  貧困的“痛點”在哪,扶貧的重點就落到哪!“一定要補齊飲水安全問題短板。”在指導隆安縣精準脫貧工作時,市長周紅波作出了明確要求。

  2016年,隆安縣委、縣政府決定實施跨鄉鎮、村屯遠距離引調水的集中連片跨區域供水工程建設。將18個村156個自然屯劃分成5個集中供水區域,以水源較為豐富的村作為集中供水點,修建集中連片跨區域供水工程項目。

  這是一種決心韌勁——

  劈山鑿壁巋然不懼

  勠力攻堅誓不低頭

  水,是隆安縣石漠化地區群眾世世代代的盼,日日夜夜的求。水,也激起隆安人的鬥志,他們一直跋涉在漫漫找水“長征路”上。

  邁出找水“長征路”上的第一步是在1971年,“靈感”源自1969年建成的紅旗渠。為什麼就不能有一條隆安“紅旗渠”?楊灣公社組織了4個屯的民兵和青壯年,翻越36個山頭,計劃建設一條長達16.8公里的水渠,從布良水庫引水。經過11年的不懈努力,水渠終於建成了。布良水庫整整放了三天三夜的水,然而所有努力與喜悅很快化為泡影:18萬方水僅有1萬方到達愛華村,水幾乎都漏光了。這條水渠從此棄用。

  找水的腳步從未停止。1990年10月25日晚,愛華村的黨員、隊幹、村民骨幹又集中到村口“議水”。有著水利勘測經驗的黨員農萬光提出,一山之隔的三樂村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且地勢高,若能從半山腰鑿出一條穿山隧道,就可以引出泉水。與會人員激動得連夜回家拿手電筒,走了兩公里崎嶇山路到三樂村查看水源。當時正值枯水期,當發現約12米深的地下洞裏有潺潺流水時,大家興奮不已。

  “只要人心齊,堅持下去,哪怕再長再深的洞,總有一天可以打通!”眾人豪情激蕩,很快把周邊5個屯的村民組織起來。

  沒有經費怎麼辦?集資!坡井屯的隊長農業佳家庭十分困難,可他毫不猶豫地把家裏僅有的一頭豬賣了,帶頭交了集資款。最終,各家各戶先後籌得28000多元。

  1990年12月3日,鑿洞引水工程破土動工。沒有任何機械,靠一人拿鋼釬,一人掄錘子,一錘一錘地打炮眼。炸松岩石後,再把石塊慢慢摳出來。雖然工程進度非常緩慢,但從嚴冬到盛夏,從日出到日落,炮聲、錘聲始終不斷。

  當隧洞延伸到80多米時,碰到山體橫斷,兩端截面深陷,深不見底,隨時有被落石砸中或掉入深坑的危險。有4個屯的村民選擇退出,僅剩的坡井屯村民也動搖了。還有人説風涼話:如果你們能打通,我給你們放一萬頭炮。面對軍心渙散,坡井屯的農業佳、農萬光、農建通、農建福四人卻堅如磐石:“只要我們在,鑿洞引水工程就在!”他們帶領坡井屯村民架橋前行,繼續掘進。

  1992年底,為了確保施工安全,工程交給了專業施工隊。但隨著施工難度加大,施工隊也從起初的幾百人縮減至五人,在懷疑與嘲笑中,五個人依然篤定前行,“老愚公”“五壯士”之名也逐漸傳開。有三名村民被這種“愚公精神”打動,主動請纓加入其中。八個人,一條心,不退縮,不放棄。他們堅持到了最後,掘進深度總長120.6米。

  愛華村人永遠不會忘記這八個人的名字:農建確、農建福、農業德、農本山、農華東、黃福江、農本討、黃成能。

  愛華村人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數字:歷經4年多,高1.7米、寬1.5米、長達438.2米的莊垌人工水源洞,于1994年4月8日終於鑿通,解決了坡井屯80多戶300多人的飲水問題。

  當時的愛華村人沒有想到,修建莊垌人工水源洞這一壯舉,竟在多年後的集中連片跨區域供水工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這是一種接續奮鬥——

  立愚公志戰天鬥地

  凝精氣神眾志成城

  修建集中連片跨區域供水工程,無疑要比修建地頭水櫃、水窖投入更大、工期更長,這是一個“舍易求難”的選擇,但同時也是一個更利於保障飲水安全、造福百姓、長遠發展的選擇。

  從保障水量、水質以及群眾取水方便的角度,集中連片跨區域供水能讓石漠化地區群眾的用水跟城市用水別無二致。

  這是隆安縣史無前例的供水大工程,其難其艱考驗著黨員幹部擔當實幹之能。

  南圩愛華、都結隴選片區跨區域供水工程項目的水源,經反復篩選和論證,最終選定莊垌人工水源洞。“尋找合適水源是個大難題。我們考慮的水源點第一個是布良水庫,但工程造價極高且項目實施難度大。第二個是隴選村的一口井,但出水量無法滿足需求。第三個就是莊垌人工水源洞,自治區國土廳的專家反復測量了三次,並經過衛生部門檢測水源品質,確認這裡可以滿足項目建設的要求。”隆安縣水利局局長馬樹寶説。

  歷史在這裡交匯,精神也在這裡傳承。“當年,村民用‘愚公精神’征服了水源洞,今天我們也要做新時代‘愚公’。”建設者心裏憋著一股勁。

  2017年10月,南圩愛華、都結隴選片區跨區域供水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缺水的村屯分散在大石山區,村與村之間、屯與屯之間隔著綿綿群山,山頭一個比一個高,只能建設二級加壓站、三級加壓站,才能保證水頭高度和壓力穩定,施工難度系數不小。二級供水加壓站選址隴選村布律屯一座高419米的山上,山上沒有路,地面上全是細碎的砂石,人踩上去腳就往下滑。泵房使用的水泵重達幾百公斤,僅靠人力一步三滑送上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就修一條登上山頂的階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沒有什麼能阻擋幹部攻堅克難的決心和腳步。

  276級臺階,其陡峭程度遠超普通臺階。那一天,十多名建設者沿著這個臺階,肩扛手抬,一步一步,整整花了大半天時間,才把幾百公斤重的水泵等設備送上了山頂。“到山頂後大家都在盡情吶喊,我也在放聲喊,就覺得我們又邁過了一個大坎,心潮澎湃。”馬樹寶説。

  在當地群眾期盼的視線裏,建設者的身影就是那道最美的風景——

  隆安縣水利工程建設服務站站長隆玉萍和同事總出現在人跡罕至的山頭。整個工程的水網線路,都是她和同事陪著設計單位一起,一步一步,在沒有路的陡峭山林間勘測選定的。“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隆玉萍説。

  南圩愛華、都結隴選片區水管鋪設長度接近70公里,有三個高位水池和加壓泵站分別建在360米、419米、505米的山頂上,在平地只需4個人抬的鍍鋅鋼管,得11個人才能抬上山。

  隆安的山頂多為低矮灌木叢,並無半點陰涼,夏日酷熱,建設高位水池的施工人員頭頂烈日、汗流浹背。“做好每一個細節,保證工程品質,是我對鄉親們的承諾。”施工人員韋建東説。

  建設者們擔責不推,逢難不怯,用行動踐行“擔當為要、實幹為本、發展為重、奮鬥為榮”理念,真抓實幹、善作善成、造福於民,在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新征程中,在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譜寫南寧高品質發展新篇章中展現了新擔當、新作為。

  這是一種幸福體驗——

  民生答卷溫暖人心

  脫貧路上奮力追夢

  “盼了好多年,終於如願了!”擰開水龍頭,潔凈放心水嘩嘩流出,隴選村內雷屯村民馬日安忍不住捧起一把嘗了一口,真甜!

  一張四通八達的供水網正在隆安石漠化地區逐漸成形,它像埋在肌膚裏的血管,讓每一寸土地都充滿活力。

  水,正在開啟村民的生活新希望。

  如今工程進展過半,已有1.8萬人受益。其中,在2018年底,南圩愛華、都結隴選片區的20個自然屯4000多名群眾已用上了自來水。

  “挑了幾十年的水,從今以後,子孫後代再也不用受這份苦了”“我們也像城裏人一樣,用上甘甜衛生的自來水了”……石漠化地區群眾由衷感嘆。

  項目建成後,在村民集體商議的基礎上,涉及集中連片跨區域供水的村屯均選出了用水協會和理事會,負責供水用水的管理,村民沒有後顧之憂。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進一步夯實農村水利基礎,通過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是水利工作的目標之一。”隆安縣副縣長翟珊妹説,“在飲水安全這道民生考題上,我們交上了一份隆安答卷。”

  水,正改寫小山村乾渴貧困的命運。

  隨著一條條管線向大山深處延伸,一股股安全水、放心水流進了缺水山區,滋潤大地,更滋潤心田,讓貧困群眾鼓起了自力更生擺脫貧困的心勁。

  南圩愛華、都結隴選片區二級供水加壓站就建在李日良家承包的山林地裏,當時他毫不猶豫地無償提供林地。如今,隴選村通自來水已近半年,李日良家享用著自來水,逐步增加家禽的養殖數量,“今年肯定要翻一倍!”他自信滿滿,“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黨的恩。黨委、政府花最大力氣精準扶貧,我們自己肯定不能懶。”

  通自來水近半年來,隴選村的變化也讓第一書記李敏欣喜不已。由於長期飽受缺水的困擾,一直以來隴選村增收渠道單一,村民主要靠外出務工增收。如今不少村民開始養牛、養豬、養雞。目前,隴選村還有貧困戶46戶166人,今年計劃脫貧36戶,將貧困發生率降低至1.9%,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當年莊垌人工水源洞的建設者都是青壯年,30年過去了,如今他們大多已年近古稀。當年的建設者之一農建確已滿頭白髮,至今仍每天到水源洞轉一轉,看一看。“多少年滴水貴如油,如今清水流入千家萬戶。”他滿眼欣慰。

  目前,布泉興隆、南圩南興、都結新風等三個集中連片跨區域供水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預計今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屆時,長期困擾隆安縣18個行政村156個自然屯32000多名群眾的季節性缺水、飲水安全問題將從根本上得到徹底解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