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弱村”變“強村” 廣西荔浦市書寫村集體經濟發展新篇章

2019-09-04 10:39:31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林潔琪):“在2017年以前,村裏的集體經濟基本為零,我們想要為村民多做點事都做不了,如今利用靈芝、清水魚、烏雞‘三駕馬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18年實現村集體收入16萬元,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紅火。” 8月27日,廣西荔浦市茶城鄉文德村黨支部書記曾凡鈺對2019主流媒體荔浦采風團的媒體記者們説。

“弱村”變“強村”  廣西荔浦市書寫村集體經濟發展新篇章

文德村黨支部書記曾凡鈺接受采風團的採訪 攝影 龐海波

  2017年以前,荔浦市除了部分村靠出租辦公場地有一些資産性收益外,大部分村都是集體經濟“空殼村”,基礎十分薄弱。2018年,荔浦開發利用各村資源、發揮各村優勢作為培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路徑和突破口,讓全市144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91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萬元,39個村超過3萬元,14個村超過5萬元。  

 把黨組織建在産業鏈上,特色産業風生水起

  8月27日,在茶城鄉文德村的靈芝養生園,一朵朵靈芝在林下“撐開”小傘,長勢喜人。“目前靈芝園已經擴種至200畝,吸納周邊村民到此務工,增加村民收入。有的村民選擇入股到靈芝園裏,每年能獲得幾千元的分紅。”曾凡鈺介紹説。

“弱村”變“強村”  廣西荔浦市書寫村集體經濟發展新篇章

乾燥的靈芝 攝影 龐海波

  靈芝産業發展態勢一片明朗,這只是文德村以黨建助推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文德村是茶城鄉最邊遠的少數民族村,地處山區,基礎産業薄弱,黨支部作用長期弱化。文德村“第一書記”韋德富介紹,為了早日實現村民脫貧致富,該村在産業集中區建立黨建工作站,通過創建“一站一組兩會”工作制度,推進黨組織全覆蓋,把黨組織建在産業鏈上。如今,依託靈芝種植,娃娃魚、清水魚養殖等特色産業,根據不同扶貧對象,實行不同的産業扶貧,推行“支部+産業扶貧”模式,文德村特色産業百花齊放,村集體經濟風生水起,前景一片向好。

  如今的文德村,處處可感受到文明村風。在友善互助,勤勞共勉的良好社會風氣引導下,村民自發修整魚塘,割草喂魚和看護靈芝,共同維護村集體經濟發展。

  據文德村“第一書記”韋德富介紹,下一步,文德村將重點建設靈芝養生園、瑤鄉文化園、生態魚莊園、農事體驗園、森林氧吧園等一批旅遊項目。力爭到2020年,通過體驗式現代農業産業鏈,給文德村村集體經濟帶來年均50萬元穩定純收入。

“弱村”變“強村”  廣西荔浦市書寫村集體經濟發展新篇章

文德村板坡屯黨建工作站 攝影 林潔琪

 集體經濟“破殼”發展,村民腰桿子硬氣了

  “我們村雖然不屬於貧困村,但是集體經濟薄弱,缺乏持續發展資源,無法為村民幹實事做好事。”荔浦市茶城鄉坪社村黨支部書記李倫儒介紹説。

  為了突破村集體經濟為零的現狀,2018年,坪社村利用村集體4.3畝土地,發揚“無中生有”的荔浦精神,在沒有上級項目資金支持的情況下,以土地入股,採取“以建代償”機制,引進企業前期墊資641萬元建設坪社村高標準綜合服務中心和水果倉儲加工中心項目,實現村級活動場所的跨越式發展和村集體經濟“破殼”新發展。

  坪社村水果倉儲冷藏加工項目的建成,解決了坪社、茶香、過村、屯留四個村的集體經濟發展難題,使高速路出口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實現面上村村級集體經濟跨越發展。“項目建成後,2018年已經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2萬元,提供就業崗位40個,帶動群眾參與産業發展300余人。”李倫儒説。

“弱村”變“強村”  廣西荔浦市書寫村集體經濟發展新篇章

坪社村黨群綜合服務中心 攝影 林潔琪

  “如今村裏富裕了,村民腰桿子也硬氣了,村裏逢年過節慰問貧困戶、維修基礎設施等都沒問題了。” 李倫儒説。如今,坪社村充分整合發揮村委綜合服務中心的設施功能,將黨建、廉政教育、兒童家園、文化服務中心、集體經濟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綜合性的高標準示範點。

“弱村”變“強村”  廣西荔浦市書寫村集體經濟發展新篇章

坪社村村委綜合服務中心的兒童之家 攝影 林潔琪

  特色産業讓水庫移民村“翻了身”

  8月28日,2019主流媒體荔浦采風團來到花篢鎮南源村。據了解,南源村是荔浦最邊遠的水庫移民村,2017年以前,村集體經濟幾乎沒有收入,村裏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著許多難題。

  2016年,南源村根據當地的環境優勢開始大力發展香菇種植産業,2017年獲得了廣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的支持,建設了20畝現代化香菇種植基地。2017年是項目實施第一年,基地吸納了村裏的種植能手加入,並請來公司幫忙管理運作,當年就有16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弱村”變“強村”  廣西荔浦市書寫村集體經濟發展新篇章

南源村現代化香菇種植基地的“致富菇” 攝影 陳樹華

  “由於家人體弱多病,家裏勞動力不足,所以我在農閒時常去香菇種植基地裏務工,一天能得100多元的收入,村裏也有很多補貼幫助我們家度過難關,現在種植沙糖桔一年也能有8萬元的收入,生活輕鬆多了。”南源村2017年實現脫貧的村民李翠鸞説。

  南源村“第一書記”陳樹華説:“原來的村集體收入不足1000元,2018年村集體收入增加至18萬元,目前村集體收入主要用於集體經濟再投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建設及扶助貧困戶等。希望吸納更多群眾參與香菇種植,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弱村”變“強村”  廣西荔浦市書寫村集體經濟發展新篇章

村民在香菇種植基地務工 攝影 陳樹華

  如今,南源村計劃引進食品深加工企業和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業,進一步拓展培育食用菌産業鏈,讓集體經濟形成良性循環,獲得更大的經濟收入,並成功創建註冊了“南源菌業”品牌,保障香菇種植産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長效投資,保證集體收入的持續性與穩定性。

  據了解,下一步,荔浦市將進一步加大集體經濟項目資金整合力度,把發展集體經濟成效列入市鄉村三級幹部年終績效考評,集合全市力量把集體經濟做“大”做“強”,力爭到2019年底,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萬元,打造一批超20萬元和50萬元的集體經濟示範村和集體經濟強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