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記者 唐志強 通訊員 韋 軒 韋付增):在百色市淩雲縣沙裏瑤族鄉弄塘村弄交屯,只要説到弄交屯脫貧戶劉進飛,當地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劉進飛身殘志堅,把種桑養蠶産業做大,帶富一方群眾,受到了群眾的讚賞。
劉進飛在採摘桑葉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只有勤勞工作才能掙到錢。”劉進飛把肩膀上那滿滿一袋的桑葉輕輕放下,憨厚的臉上露出笑容。從年初到現在,劉進飛的蠶繭銷售額達10萬餘元,小蠶供育銷售收入2萬多元。2019年對劉進飛一家來説是個豐收年。
劉進飛1971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他出生剛六個月,不幸就降臨到他身上——因不慎摔進火坑裏,劉進飛右手高度燒傷。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加之家庭困難,劉進飛右手的五個手指沒能保全,只剩殘缺的中指。
“我覺得自己是個正常人,大家能做的我也一樣能做。”在弄交屯蠶房前,劉進飛利索地一邊剝蠶繭一邊説。
2011年,劉進飛從工地回老家建房。歷經大半年時間,新房建好,夫妻倆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欠了6萬餘元外債。後來,劉進飛夫妻外出打工,掙來的錢用來維持生活和還債,直到最近兩年才還清債務。
外出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劉進飛在河池幫桑蠶大戶打工時,了解到養蠶掙錢來得快,回鄉養蠶創業的想法逐漸在他的心裏紮根。2017年,劉進飛和一個親戚合夥,種了70畝桑田,並於次年喂蠶,獲利3萬元,當年就實現了脫貧。
劉進飛查看蠶的生長情況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2018年底,劉進飛租了40畝地,建起一個300平方米的大蠶房,還租了村裏的集體經濟大蠶房,小蠶有地方放,大蠶有地方養,劉進飛一年可以養12批蠶。
談及這兩年養蠶最大的收穫,劉進飛説:“現在收入穩定了,好事也多起來了。去年大兒子應徵入伍,今年小兒子考上大學,村裏15戶貧困戶和我一起種桑養蠶,戶均收入在3萬元左右,均實現脫貧增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