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森林覆蓋率70年大增近3倍

2019-10-30 10:26:12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廣西森林覆蓋率70年大增近3倍

廣西動員全社會力量大種樹,每年義務植樹近1億株。圖為南寧市小學生參加3·12義務植樹活動。雷超銘/攝

  本報記者 袁 琳 通訊員 李巧玉 黃周玲 尹承穎

  1952年,黃溫利、黃秀蓮夫妻二人與26名年輕人來到剛建起的高峰林場時,到處都是荒山野嶺,場部只有一間破爛泥土房。

  為了綠化祖國荒山,28名年輕人在陡峭的“大高峰”山頂安營紮寨,住的是茅草棚,睡的是木頭架子,吃的、用的全靠肩挑人扛。

  如今,黃溫利、黃秀蓮這一對“全區勞模”夫妻的青絲變成了白髮,而曾經的荒山卻披上了綠裝。

  70年來,廣西始終堅持不懈大種樹,出臺並落實一系列政策措施,實施造林滅荒、綠化達標、“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等重大行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堅定不移推動植樹造林工作,森林覆蓋率從1950年的16.04%增長到2018年的62.37%,成就了今天的綠色壯鄉。

  一代接著一代大種樹

  廣西地處我國北回歸線“綠帶”,林木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林木綜合生長率是全國平均水準的2-3倍,非常適合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利用。全區森林面積達2.22億畝;林地面積保有量超過2.4億畝,佔全區國土面積的67.6%,是耕地面積的近4倍,人均林地面積超過4畝。

  進入上世紀80年代,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造林綠化工作,“咬定青山不放鬆”,一代接著一代幹,換屆也不停造林步伐。尤其是21世紀後,廣西大力實施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推進“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建設和“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村屯綠化專項活動,使植被生態品質持續好轉。近10年來,全區每年植樹造林穩定在350萬畝以上。鄉土樹種、珍貴樹種、經濟林樹種造林面積佔造林總面積的60%以上,創建了9個國家森林城市。

  得益於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天峨縣喀斯特石漠化山區披上綠裝。2018年底,天峨縣森林覆蓋率達81.5%,土壤水源涵養能力大大增強。

  全區在開展“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活動的過程中,將“村屯綠化”列為三個專項活動之首加快推進。據統計,全區共完成自治區級綠化示範村屯建設任務1.005萬個,佔任務1萬個的100.5%;一般村屯建設任務12.5萬個,完成率100%。活動累計投入資金21.22億元。全區共種植各類苗木2725萬株,新增綠化面積26萬多畝,完成14萬株古樹名木的普查和掛牌保護,全區村屯綠化基本實現全覆蓋,為農村全面建成小康和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生態基礎。

  全區林業部門將造林和管護有機統一,只做“加法”不做“減法”,堅持科學植樹造林。大力推進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重要區域的樹種結構調整,實施人工純林改造試點項目,發展鄉土樹種、珍貴樹種和油茶、核桃、堅果等特色經濟林,培育大徑材、無節材和混交林,營造花化彩化森林。全區重點生態工程營造鄉土樹種、珍貴樹種、混交林比例從過去1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

  廣西森林品質和生態效益日漸提升,全區森林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42萬億元,相當於2018年度全區GDP的69.8%。據不完全測算,2017年度全區森林植被和土壤年固碳量達5851.1萬噸,氧氣釋放量達1.2599多億噸,全區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上被森林所固定。

  愛綠植綠成為新風尚

  “我來南寧工作生活已經10年了,每年都會參加義務植樹活動,能為我的第二故鄉增添一抹綠,感到非常自豪。”老家安徽的南寧市民葉歡説,2020年的植樹節,他還打算帶上自己的孩子一同參與。

  動員全社會力量大種樹是廣西造林綠化的基本經驗。“2010年以來,廣西每年有約2500萬人次參加各種義務植樹活動,每年植樹近1億株,共計近8億株。”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介紹,在村屯綠化活動中,村民群眾義務投工投勞參與其中,形成全民造綠的“大會戰”。

  “儘管廣西是‘小財政’,但在造林綠化上一直舍得投入。”自治區林業局副局長陸志星説,上世紀90年代每畝人工造林補助15元,而近些年補助提高到500元以上。2011年至2014年實施“綠滿八桂”工程,自治區財政每年拿出4億元,加上市縣財政投入、造林業主及其他社會綠化資金投入,累計投入“綠滿八桂”工程建設資金90多億元。多渠道籌措資金,使造林綠化投入從主要靠政府轉變為主要靠社會,形成多元化投入長效機制。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這一觀念在廣西深入人心,各地“愛綠、植綠、護綠”行為蔚然成風。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推進植樹造林常態化、長效化。部分地區探索推廣“互聯網+義務植樹”模式,設立“美麗西江·美麗北部灣”網絡植樹平臺;還有的地方鼓勵和支持適齡公民通過相應勞動量折算、開展撫育管理、捐贈綠化基金、認建認養樹木、保護古樹名木、參與綠化公益宣傳等方式履行植樹義務。

  金名片收穫綠色福利

  “大規模植樹造林使‘山清水秀生態美’成為廣西靚麗的‘金名片’,也為因地制宜發展林業、林産和林下經濟創造了條件,讓廣大農民特別是貧困農民收穫更多的‘綠色福利’。”黃顯陽説,廣西“八山一水一分田”,貧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大石山區,脫貧希望在林。全區林業部門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核桃、油茶、堅果、林下經濟等特色林業産業,是為貧困人口提供“長期糧票”的主要措施。

  造林綠化打造出的“綠水青山”為發展木材加工等第二産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基礎。2018年,全區人造板年産量達4317萬立方米,約佔全國的1/8;培育了三威、高林、祥盛等全國知名品牌,廣西成為全國重要的人造板生産基地。

  林業産業成為農民增産增收的重要來源。全區集體林地面積佔林地總面積的90%左右,是林農發展林業産業、增産增收、脫貧致富的主戰場。全區林産企業2.56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50多家,年産值1億元以上的60家,10億元以上的12家,有力帶動了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全區發展特色經濟林帶動600多萬林農種植油茶、200多萬林農種植核桃;森林旅遊接待遊客量和總消費近幾年增長了近10倍;各級現代特色林業示範區帶動林農增收近10億元;林業為農民年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自2016年生態護林員選聘續聘工作開展以來,廣西累計利用各級財政資金11.85億元,連續4年在64個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縣、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組織選聘續聘了3.74萬名生態護林員,讓14.3萬貧困人口受益,戶均年增收7800元。

  截至目前,全區生態護林員管護總面積達6300多萬畝。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對貧困戶脫貧的平均貢獻率達60%以上,真正實現了“聘用一人護林、帶動一戶脫貧”。2016年以來,全區林業直接帶動50萬以上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脫貧之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