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林市興業縣:蕉海蔗林演繹的脫貧路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20-06-12 17:41:36

  【A】玉林市興業縣:蕉海蔗林演繹的脫貧路

  南村的蕉海蔗林種植基地 攝影 駱秋妤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駱秋妤):近年來,香蕉種植效益持續下滑,6月11日,在玉林市興業縣大平山鎮南村的蕉海蔗林種植基地裏,忙於務工的群眾卻絡繹不絕。談及原因,該村“第一書記”羅政給出了答案:“我們村的香蕉一是品質高,二是有註冊品牌。所以種植的面積大,帶動的就業崗位也多。”

  南村道路兩旁翠綠挺拔的香蕉樹同樣給出了答案:這裡種植的是口感佳、外觀飽滿的粉蕉。南村粉蕉種植面積達1200畝,近年來打造的“金豐浩”品牌,輻射帶動了南寧市,貴港市,崇左市以及玉林市博白縣、福綿區等地發展相關産業。

  【A】玉林市興業縣:蕉海蔗林演繹的脫貧路

  在蕉海蔗林種植基地務工的當地農戶 攝影 駱秋妤

  【A】玉林市興業縣:蕉海蔗林演繹的脫貧路

  南村粉蕉呈現豐收場面 攝影 駱秋妤

  “以前也種香蕉,但是都被市場牽著走,很被動。”羅政介紹説,南村早有香蕉種植的歷史,2015年前,村裏各戶種植面積共800畝,奈何在收益方面一直沒有起色。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推開後,南村“村兩委”進一步拓寬思路,通過投入300多萬元實施建設粉蕉苗圃大棚出租、自主進行粉蕉甘蔗輪作、購買商鋪、入股光伏等項目,不斷拓新特色産業發展路子,充實村級集體經濟。

  【A】玉林市興業縣:蕉海蔗林演繹的脫貧路

  綠樹成蔭的南村一角   攝影 駱秋妤

  “單一種植粉蕉,不利於改善土壤結構。我們經過研究發現,粉蕉和甘蔗輪種不僅有利於土壤結構改良,還可以作為一個特色種植産業進行打造。”大平山鎮黨委書記梁曉表達了對南村産業發展的看法。

  如今,南村通過成功創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四星級核心示範區——興業縣蕉海蔗林農業示範區,樹起了興業縣“蕉海蔗林”品牌,有力助推扶貧産業發展登上新臺階。

  2017年—2019年,南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0多萬元,實現了從“空殼村”到“富裕村”的華麗轉變。流轉土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農戶每年可獲得每畝16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全村貧困戶共獲得扶貧産業分紅31.8萬元,每戶最高獲得4200元。

  【A】玉林市興業縣:蕉海蔗林演繹的脫貧路

  貧困戶陳獻梅正在為粉蕉樹施肥 攝影 駱秋妤

  “不記得今天挑了多少擔咯,反正撒完了又去挑。”當天,南村貧困戶陳獻梅邊擦汗,邊憨憨地笑著介紹。今年55歲的陳獻梅在蕉海蔗林種植基地務工,月均可拿到1600元補貼家用,主要工作是施肥和撒藥。此外,陳獻梅家裏流轉有3畝土地,每年可獲得收益4800元。2018年脫貧的陳獻梅表示,只要有活幹,就不會“退休”。搖曳在風中的蕉海蔗林成了陳獻梅邁上致富路的新寄託。

  【A】玉林市興業縣:蕉海蔗林演繹的脫貧路

  陳獻梅在蕉海蔗林種植基地穿梭 攝影 駱秋妤

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