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廣西南寧:古老邕劇熱唱迎春舞臺
2020-01-10 18:03:02來源:南寧日報編輯:駱秋妤責編:趙瀅溪

廣西南寧:古老邕劇熱唱迎春舞臺

  今年元旦,邕劇摺子戲《雙陽公主追夫》作為開年大戲精彩上演。  

  本報記者雲亦云 文/圖  

  繼邕劇摺子戲《雙陽公主追夫》作為開年大戲之一,于1月1日在我市新會書院舉行的“邕州神韻”地方戲曲周周演元旦專場演出後,邕劇經典劇目《三進士》又將於1月31日(農曆大年初七)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精彩亮相。節目出品方南寧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借助傳統節慶契機,弘揚傳承本地戲曲藝術,讓古老的邕劇綻放我市迎春舞臺。

  淵源久遠劇目眾多  

  邕劇,獨具特色的本地劇種。其淵源久遠,過去傳承僅靠言傳身教,不留文字,因此其起源説法不一。在周民震、顧建國等編纂的《廣西通志·文化志》中,關於邕劇的起源就記載了3種説法:一説是清咸豐元年(1851年),根據祁劇藝人來邕所傳技藝,由本地的戲班改編創制;一説是清咸豐年間隨粵劇藝人李文茂率領的起義軍從廣東來邕的紅船子弟,在起義失敗後落戶於此,以演戲謀生,即為邕劇發端;一説是清代南寧本地藝人以祁劇、桂劇為基礎,吸收民間藝術而逐漸形成邕劇這一表演方式。

  上述説法中,紅船子弟始創説最富傳奇色彩。國家藝術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之一,由周民震等編纂的《中國戲曲志·廣西卷》認為,如今邕劇表演中的“六部通行”“五色真軍器”即源於起義軍將士。不過,陳謨志等編纂的《南寧市誌·文化卷》認為,邕劇起源應早于咸豐元年:“邕劇,發端于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年至1821年)。”此外,近年史學界還有許多新説法,迄今並無定論。

  邕劇的舞臺語言採用邕州官話(戲棚官話)演唱,對於“老南寧”來説,戲文入耳便覺親切。據李玉昆等編纂的《南寧戲曲志》記載,早期邕劇戲班無女演員,隨著時代發展,旦行才逐漸由女演員擔任。“邕劇”作為特定名稱首次出現,是在1932年春天。其時,南寧商界人士舉辦“南寧紅十字會籌款遊藝大會”,主辦方將本地班在遊藝大會中所演戲曲冠以邕劇的雅稱,由此在戲迷中流傳開來。   早期的邕劇常演劇目僅有“江湖十大本”(一説為“江湖十八本”),經過歷代藝人勤奮創編,劇目最多時有700多部。雖然歲月滄桑,多有遺佚,但在1960年至1963年入選《廣西戲曲傳統劇目彙編》,得以流傳至今的劇目也還有400多部。  

  盛裝披掛重返舞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有關部門對邕劇展開了一系列搶救工作。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施項目中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啟動以來,我市有關部門積極響應,發起邕劇保護拯救計劃,挖掘整理出一批邕劇傳統劇目及一批新劇目。作為南寧傳統民俗、地方文化符號的邕劇,得以盛裝披掛,回到了戲劇表演舞臺。  

  2006年,邕劇被列入第一批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7年,南寧市恢復邕劇團建制;2008年,邕劇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16年9月28日,作為稀有劇種的邕劇,應邀晉京參加南方戲曲匯演,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三進士》,舞美、服裝、演技、唱腔均令人驚艷。  

  2011年,邕劇展示中心在新會書院掛牌成立。在新會書院常年上演的“邕州神韻”地方戲曲周周演系列活動,最近還光榮入選2019年度廣西特色旅遊演藝項目名單。  

  邕劇的人才儲備和技藝傳承也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批准,南寧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執行的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邕劇排場人才培養”,于2018年12月在我市順利結項。該項目吸引了來自桂、粵、瓊、湘4省(區)11個文藝院團、高校的學員前來學習交流。主辦方特邀2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3名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4名市級非遺傳承人為學員開展邕劇排場培訓。此舉旨在培養邕劇排場人才,推動邕劇傳統排場的搶救性挖掘、保護、記錄和傳承、傳播,彰顯南寧本土優秀傳統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特色和魅力,為古老的邕劇藝術增添新活力。  

  弘揚經典喚醒鄉愁   

  正是有了眾多前輩的努力開拓、用心積累,邕劇藝術才能風姿不減,在新時代的戲劇舞臺上重放光芒,並在今年南寧市的迎春文化系列活動中頻頻出彩,成為市民遊客關注的新熱點。

  國家一級演員、南寧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姚艷,既是邕劇摺子戲《雙陽公主追夫》的女主角,又是邕劇經典劇目《三進士》主演之一,近期都在排練場上加緊排練。《三進士》有粵劇版,也有邕劇版,姚艷透露,兩版劇情基本一致,但由於演唱語言不一樣,唱詞根據不同韻腳的需要,有所改動。已看過粵劇版的觀眾,此次再來看邕劇版,一定會有新感覺。

  姚艷表示,近年來我市粵劇觀眾多於邕劇觀眾,能讓自己痛痛快快表演邕劇的機會還真不多。南寧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此次抓住元旦、春節的節慶契機,一口氣推出一批邕劇摺子戲、經典劇目,讓演員與戲迷都痛痛快快地過了把癮。  

  南寧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在這個時間段推出邕劇節目,一來因為戲迷有“傳統節日看傳統大戲”的習慣,南寧人更要看南寧戲,邕劇適逢佳時;二來元旦、春節是一家團聚的好日子,老中青三代甚至少年兒童聚在一起和和美美地看戲,氛圍特別好,也有利於邕劇培養新一代年輕觀眾。或許年輕人觀看邕劇的初衷只是為了陪伴老人,然一旦有所涉獵,或許就會被注重説白、武功,以南派武功見長的邕劇吸引,閱盡生、旦、凈、醜四大行當,小武、武生、散發、花臉四行當家,沉浸在“甩發”“宮仔”“孖宮仔”“馬步”“跳臺”“過山”等表演程式的獨特魅力中,被邕劇之美喚醒鄉愁,甚至從此愛上邕劇。

  喜氣洋洋的邕劇開年大戲,將唱出廣大市民遊客對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熱愛,唱出新時代我市戲曲工作者自信自強、積極創新的精神風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