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經濟發展
2020-02-18 09:26:35來源:廣西日報編輯:駱秋妤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目前我們的復工率在40%左右,每天産量在1000噸到1500噸。”2月17日,在賀州市新偉業粉體有限公司發貨出口,記者看到多輛大型貨車在忙碌裝車。據介紹,該公司産品中有適用於生産無紡布口罩的原材料。疫情突發後,客戶對粉體原料的需求量非常大,該公司第一時間復工復産。

  南國春來早。儘管溫度還較低,但南國壯鄉已涌動著春的氣息。

  根據中央和國務院部署要求,自治區黨委積極會商研判當前全區疫情形勢,一手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一手出臺多項措施保障企業復工復産。

  2月7日,自治區出臺的《關於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經濟平穩運行若干措施》,提出了30條具體政策舉措,力爭在2月底前全區實現50%的規模以上、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復産經營,爭取3月底前實現全部復産經營。力爭在2月20日前全區大中型超市開業率達95%以上、具備防疫條件的農批市場經營戶開鋪率達80%以上。

  這是工作要求,也是“硬核指標”,全區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出臺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有效保障企業抗疫渡難關,各地復工復産漸入高潮。

  新偉業粉體有限公司的復工復産,得益於賀州市採取的“五抓五統籌”舉措。該市制定了應對疫情保障中小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十條政策,從穩生産返保費、穩就業享補貼、穩收入減免稅、穩經營緩繳費等十個方面支持企業依規復工生産。截至2月17日,全市22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已復工復産70家。51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已復工復産14家;全市限額以上114家法人企業中,已復工復産43家。

  與賀州“十條政策”類似,梧州市的政策措施簡稱“梧州十三條”,從稅費、租金、信貸、項目審批等方面為企業發展送上“及時雨”。這些政策專門加大疫情防控物資生産企業支持力度,對疫情期間經市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防控物資生産企業的新建和技術改造等項目,給予固投金額20%或生産設備50%的補助資金,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採用後補助方式,專項支持防控物資生産企業實施擴能改造。

  截至2月13日,梧州市已復工的工業企業共163家,企業返崗人數約9000人。其中,廣西梧州制藥(集團)等重點企業在春節期間保持持續生産,發展態勢良好。該市要求科學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産、經濟穩增長工作。企業復工復産前,疫情排查不能漏掉一個人,企業復工復産後,疫情防控必須要達到要求,確保2月底80%的企業實現開工生産。

  “目前,我們企業已納入今年疫情期全市工業企業租賃標準廠房補助第一批資金計劃,這樣可以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經營成本和壓力。”2月10日正式復産的廣西朗盛食品科技公司,董事長助理王榮侃表示,現在企業訂單充足,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隨著物流恢復和人員逐步返崗復工,企業將迎來達産的目標。

  這家企業將得到的“真金白銀”扶持,來自南寧市促進企業復工復産、降本減負、加大融資支持、強化惠企政策等4個方面推出的16條“硬核”措施。該市迅速組織開展2020年疫情期全市工業企業租賃標準廠房補助申報工作;按照“特事特辦、服務企業”的原則,實行企業材料申報與部門核查同步進行的並聯審批方式,目前101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已列入2020年疫情期南寧市工業企業租賃標準廠房補助第一批資金計劃,租賃面積達62.18萬平方米,共計獲得補助資金2645.41萬元。

  據初步統計,截至2月14日,南寧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的有460家,復工率45.8%,返崗職工人數達6.5萬人。其中,青秀區、江南區、西鄉塘區、良慶區、隆安縣、賓陽縣復工率超過50%。

  在玉林市,連日來,各相關部門加強服務、整合資源,想方設法為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産提供要素保障,竭力解決復工復産中面臨的防疫物資緊缺、融資、用工、運輸、原輔材料不足等諸多難題。

  在項目復工上,玉林市出臺《關於印發有效應對疫情穩投資促增長工作措施的通知》,就全市重大項目復工、重大項目開工等工作提出了具體措施,要求一邊密切關注疫情發展,一邊保障各種生産要素供給,確保疫情防控和投資增長“兩不誤”。

  按照計劃,玉林市力爭在2月底前實現332個在建項目復工,其中包括220個續建項目、91個竣工投産項目以及1月已開工的21個項目。“對於春節放假停工項目,重點項目優先開工;對於不需人員密集施工,適宜機械化操作、規模化施工的分項工程、關鍵工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及時組織參建人員進場復工。”玉林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駱怡 潘登 喬曉瑩 唐群峰 閉初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