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李志雄 黃宇鑫
近年來,借“創特”契機,淩雲不斷健全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綜合接待能力,打造了一批生態旅遊景區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大提升。今後,淩雲將採取哪些舉措,補足發展短板,做大做強旅遊産業,推動全域旅遊發展邁上新臺階?記者對淩雲縣委書記伍奕蓉進行了專訪。
記者:淩雲將如何大力實施“旅遊+”戰略,推動旅遊業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好全域旅遊發展大文章?
伍奕蓉:我們將著力做好旅遊規劃,推動旅遊與文化、體育、交通、農業、林業等融合發展。
“泗水繽汾”田園綜合體是挑起淩雲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開始,我們將集中力量打造“泗水繽汾”田園綜合體。我縣是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勝地重要區域,東臨巴馬長壽鄉、南靠右江紅色教育基地、北接樂業天坑群,隨著高速公路開通和鐵路建設步伐的加快,必將成為桂西旅遊的重要一極。
“泗水繽汾”田園綜合體位於淩雲茶山金字塔、泗城古州府和環浩坤湖3個國家4A級景區的重要支點上,處在“一肩挑兩頭”的重要位置,建設好這個項目,可以把3個國家4A級景區有機串聯成帶,形成淩雲獨具特色的全域旅遊核心區,成為我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強引擎”。
此外,我們將進一步探索“旅遊+”模式,持續創造性地舉辦茶交易會、全國冬泳比賽、慶豐收民俗文化活動、全國徒步大會、戶外騎行活動等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活動,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參加賽事,讓貧困群眾在為遊客提供服務中實現脫貧增收,實現“賽事塔臺,文旅唱戲”的目標。
記者:淩雲將如何推動旅遊扶貧,讓旅遊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伍奕蓉:近年來,我縣引導、鼓勵景區周邊群眾參與農家樂、民宿、民俗表演等業態的融合開發,已形成全縣農家樂向景區集中、景區農家樂向周邊延伸的格局。下一步,我們將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明確定位,繪就發展藍圖。縣委、縣政府把文化旅遊産業作為全縣五大支柱産業之一來培育,納入全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寫入黨委、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對全縣人民的莊重承諾來逐項推進落實。圍繞“城古、茶香、湖秀”3張旅遊名片,打造休閒度假、康體養生旅遊目的地,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二是編制規劃,強化資源保護。堅持規劃引領,強化對旅遊資源的科學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對特色旅遊資源、重點流域、重點生態區域制定保護規劃,研究出臺保護政策和治理措施,按照“一心一帶四基地”總體規劃進行佈局,著力構建生産、産業、經營、生態、服務、運行、鄉村治理七大體系,繪就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綜合服務為一體的“泗水繽汾”發展畫卷,打造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示範項目。
三是挖掘特色,樹立旅遊品牌。立足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特色旅遊核心品牌。依託淩雲山清水秀風光美的資源優勢,持續打造浩坤湖、茶山金字塔、納靈洞等山水文化景區升級版。
四是加大投入,健全服務功能。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
五是創新宣傳,聚集人氣。積極參加各種旅遊推介會,講好淩雲旅遊故事,巧設國內外各種大型文體賽事活動,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參加賽事,不斷提升淩雲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六是在用政策抓招商上下功夫,推動項目落地。積極研判政策,學好用好政策,及時爭取國家、自治區項目建設資金,釋放出最大的政策紅利。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好項目包裝,積極引導有資質的企業、投資商到淩雲投資開發旅遊項目。
記者:當前,淩雲將如何補足旅遊發展短板,促進旅遊業更好更快發展?
伍奕蓉:近幾年淩雲縣旅遊業發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受交通條件制約,遊客可進入性不高,拉動旅遊消費能力不強;旅遊從業人員層次參差不齊,綜合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下一步,我們將全力破除發展瓶頸,全力推進全産業融合發展。
一是加強精神引領,助推旅遊産業發展。全力落實旅遊發展政策措施,加強領導在旅遊發展中的組織帶頭作用,抓任務、抓落實,確保任務得到有效實施。
二是加強資金注入,全力推進旅遊項目建設。強化旅遊項目資金投入力度,將“泗水繽汾”田園綜合體列入自治區重大旅遊項目名錄,並加快浩坤湖、古府淩雲、汽車營地等項目建設和景區景點創A、創星等品牌升級工作,增強淩雲縣的整體旅遊品牌效應。
三是加強特色挖掘,力爭産業規模不斷壯大。依託淩雲縣“中國長壽之鄉”品牌優勢,深度挖掘福壽文化、山水文化,以水墨浩坤湖山水健康養生為主題,全面建設環浩坤湖山水生態體驗區,打造淩雲“長壽養生度假”核心旅遊品牌。圍繞茶山金字塔特色資源,與淩雲民俗文化相結合,深度開發淩雲茶文化,延伸産業鏈,推進茶産業和茶文化旅遊發展,打造“生態茶鄉”品牌。利用淩雲縣獨特的千年州府文化,完善淩雲古城休閒旅遊區、泗水繽汾田園綜合體等特色縣城及八桂淩雲白毫茶科技産業園休閒購物街等特色街區項目建設,推出綠道騎行、文廟國學體驗、水源洞祈福、朝臺筵等多個特色服務項目,打造“古府文化”品牌。
四是加強品牌行銷,打造淩雲品牌核心競爭力。持續強化在電視、報刊、展銷會和推介會等傳統旅遊宣傳方式的同時,積極跟進時代發展,突破常規、勇於創新,通過網站、微博、抖音等新型網絡媒體宣傳作為行銷新手段,以“生態茶鄉·長壽淩雲”的旅遊形象,設計一系列主題文創旅遊産品,打造淩雲品牌核心競爭力。
五是加強設施建設,提升旅遊服務接待水準。完善我縣道路交通設施條件,實現國家3A級以上旅遊景區、四星以上級鄉村旅遊區(農家樂)全通三級以上公路,提升各景區景點的通達性;嚴格對標規範標準,不斷完善我縣旅遊諮詢服務中心、景區遊客中心、旅遊廁所、自駕車營地、星級飯店等公共配套服務設施,提升我縣旅遊接待服務水準。
六是完善人才培育,構建旅遊人才發展體系。加強與旅遊培訓機構合作,對我縣旅遊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升旅遊服務團隊素質。與區內旅遊專業院校合作,引進專業人才,構建完善的旅遊人才發展體系,強化我縣旅遊專業人才儲備。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