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月三”期間,青秀區開展民俗文化展演活動。(盧伊琳 攝)
2019年3月31日,“壯族三月三青秀民族風”蓉茉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系列活動精彩上演。圖為蓉茉社區居民穿上盛裝,唱歌跳舞歡慶“壯族三月三”。 本報記者劉增璇 攝
2019年“壯族三月三”活動中,學生正在雕刻。(黃佩強 攝)
本報記者李靜 通訊員余宴
“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同是一顆心,同是一條根,幸福化祥和,都是一家人”。伴隨歌曲《一家人》的旋律,新竹社區的少數民族群眾共聚一堂,翩翩起舞。這是青秀區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創建工作過程中舉辦的眾多活動的一個縮影。
青秀區有戶籍人口70.97萬人,居住著漢、壯、苗、瑤等47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7.7743萬人,佔人口總數的39.14%;流動人口21.13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比為27.9%。自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創建工作以來,青秀區以創建活動為載體,以維護民族團結為基礎,以共同進步和發展為目標,組織各級各部門結合本職工作,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全力推進創建工作的開展,讓各族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幸福。
上下齊心營造良好氛圍
白瓦青磚、古木翠竹……走進南陽鎮古岳坡,迎面而來的是具有壯鄉特色的民族建築群,村民在這裡生活,還建起多個民族文化工作室,該坡芭蕉香火龍、採茶劇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壯族傳統民俗文化得到較好傳承。今年4月,古岳坡榮獲“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這也是青秀區開展民族團結工作取得的成效之一。
在青秀區,民族團結工作是一項長期的重大工作,按照“區委牽頭、政府主導、三級聯動、全民參與”原則,青秀區堅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組織機構,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青秀區堅持每年認真組織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月”活動,重點以“壯族三月三”民族傳統節日活動為主題,利用文藝晚會、山歌比賽、宣傳專欄等形式,大力宣傳《民族區域自治法》、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讓黨的民族理論、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家喻戶曉。
青秀區還創建街道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站,加強對街道、社區少數民族流動群眾的服務管理工作,為少數民族流動群眾排憂解難。開展多種形式的民族團結宣傳、互助、關愛活動,慰問社區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少數民族經營戶和少數民族貧困家庭。近年來,青秀區爭取上級下撥少數民族發展資金800多萬元,分配少數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80多萬元到轄區學校,有力推進了民族聚居區生産、生活條件的改善。
民族團結“八進”工作推動有聲有色
“這裡是鳳嶺北社區的民族之家,平時居民在這裡學習製作繡球、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宣傳……”隨著主持人的娓娓講解,一幅鳳嶺北社區居民民族團結和諧的畫面展現在觀眾面前。
鳳嶺北社區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這裡生活著2萬多名居民,其中有壯、瑤、彝、苗等20個少數民族3400人。每年“三月三”期間,社區都會開展“百家宴”“對山歌”等活動,各民族齊聚一堂,非常熱鬧。今年受疫情影響不能舉辦這類活動,青秀區就利用“手上青秀”APP,把各種活動“搬”到線上,專門設置了“三月三”活動端口,推出民俗鑒賞、非遺文化等板塊,把鳳嶺北社區居民製作的繡球、壯錦等以圖文形式推送到網上,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壯族三月三”民俗,受到廣大網友的歡迎和點讚。
青秀區結合實際、創新思路、齊抓共建,積極發掘培育民族團結先進典型,通過民族團結進機關、進街道、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企業、進宗教場所、進家庭等“八進”活動,打造出一批民族團結示範點,大力推進民族團結創建活動。
目前,青秀區在轄區5個街道設立了民族團結事務工作辦公室,建設了111個基層就業服務平臺。2018年以來,城區各街道共培訓壯、回、白、仫佬族少數民族群眾5000多人次,幫扶少數民族困難職工子女就業、就讀。鳳嶺北、新竹、蓉茉、金葫等社區以及桂雅路小學、濱湖路小學、新興民族學校等單位組織開展春節少數民族團結遊園活動、“壯鄉歡歌三月三·少數民族團結文藝演出”、“民族風·慶五一”、“慶中秋·民族廚藝大比拼”、“迎國慶·民族歌曲大家唱”等活動;廣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開展民族團結進企業創建活動等,增進了少數民族群眾間的友誼,為進一步做好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文化引領促進民族團結和諧發展
激動人心的舞龍表演、精美絕倫的壯族民族服飾秀,還有充滿特色民族風情的巡遊……豐富多彩、趣味橫生的活動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讚不絕口,大飽眼福。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促進城區民族文化蓬勃發展,是青秀區開展創建活動的又一重要抓手。青秀區每年“三月三”都舉辦民族風情系列文化活動,2018年以來,共舉行“三月三”山歌文化交流等文藝演出1000多場。此外,在伶俐鎮淥口坡建成廣西首個村級博物館,在南陽鎮古岳坡建設古岳文化藝術村,現在已有古岳藝術館、廣西非遺文化符號工作站、梁漢昌和莫江霖鄉音錄製工作室、莫江霖文學工作室、梁漢昌工作室、梁桂花工作室、“桂布坊”、譚湘光大師壯錦技藝傳承基地等,得到各方專家學者的肯定。芭蕉香火龍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有效保護傳承,城區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如今的青秀區,無論是鄉鎮、機關,還是大街小巷、廣場公園,處處都呈現出一派民族團結和諧氛圍。各族群眾以更加博大的胸懷,像珍惜眼睛和生命一樣珍惜民族團結,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中凝聚“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力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