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廣西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貧困村蛻變“明星村”
2020-05-22 19:00:43來源:中新網編輯:劉洋責編:胡曉萌

  貧困村蛻變成“明星村”

  ——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探訪

  中新網廣西新聞5月22日電(韋慧蘭 樊榮華 陳猛火 黃文媚)5月的和律村生機盎然,果蔬大棚整齊排列,一株株哈密瓜苗正在茁壯成長;李子飄香,豐收在即;村道乾淨整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處處都是一幅幅美麗鄉村的景象。

  和律村位於武宣縣桐嶺鎮,是人多地少的貧困村,貧困發生率曾達18.6%。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短短數年,這個昔日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蛻變成脫貧“明星村”:扶貧産業蓬勃發展、農村黨組織堅強有力、村民收入節節攀高、農村舊貌換新顏。2018年底,和律村摘掉頂在頭上多年的“貧困帽”,貧困發生率降到0.13%,“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宜居鄉村”順勢崛起。

  昔日的貧困村 如今“明星村”

  5月12日,記者來到和律村,在武宣縣桐嶺鎮“瓜果飄香”種養循環産業扶貧示範區,哈密瓜藤正“瘋狂”生長,部分已開花結果,十幾位村民正在將瓜藤扶苗上架。

  “為了保證品質,一株哈密瓜藤只留一個瓜,優勝劣汰,多出來的瓜要摘掉。”

  興農哈密瓜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何開反介紹,這裡的哈密瓜分三批上市,第一批哈密瓜預計6月下旬可上市。“每個大棚預計收入3500元,目前合作社有300個大棚,一年可收兩季,預計每年哈密瓜收入100多萬元。”

  過去,和律村的部分村民也嘗試種植哈密瓜,但因土地貧瘠,加上種植技術跟不上,哈密瓜産業舉步維艱。2015年,剛到任的駐村第一書記李永楷在上級農業部門的支持下,帶領村“兩委”幹部突破哈密瓜産業發展瓶頸,通過無土栽培技術,用濾泥、木薯皮、豬糞等發酵後種植哈密瓜。

  “我們合作社從最初的20畝發展到現在260畝,銷售額也從13.5萬元提升到135萬元(2019年),還吸收了50戶貧困戶入股,成為合作社的股東。”李永楷笑著説。

  “2017年,我以3萬元入股合作社,2018年就獲得5800元的分紅,加上獲得1萬元産業補貼金,當年就脫貧。”貧困戶、興農哈密瓜專業合作社股東韋恒焦談到入股,一臉的幸福。

  嘗到甜頭,村民發展扶貧産業的信心更足、願望更強。如今,除了哈密瓜,和律村還有李子、食用菌、百香果、泉水魚等多種種養産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變強,從單一到多元的嬗變,還形成了生態循環産業鏈。

  短短數年間,昔日貧窮的小山村捧回多個大獎,先後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來賓市“生態村”“美麗來賓•宜居鄉村”“美麗來賓•幸福鄉村”綜合示範村等稱號,成為令人交口稱讚的“明星村”。

  做強扶貧産業 增強“造血”功能

  從窮變富、從弱變強,和律村的改變,跟一個人息息相關,他就是駐村第一書記李永楷。

  “我剛來到這個村時,村黨組織渙散,村集體經濟為零,是一個典型的‘空殼村’。”2015年10月,李永楷受組織委派,從自治區黨校來到和律村,這是村子給他的第一印象,他感到“壓力山大”。

  壓力催生動力,李永楷迎難而上。當時正值新婚燕爾,為了讓妻子安心,他將妻子帶到村裏,讓妻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因為接下來,他要開展一場“硬戰”。

  要想改變,人的思想要通。李永楷首先在村裏推行農村黨員分類管理“評分定星”辦法,把村裏的黨員團結起來。其次,他還組織村裏的黨員代表先後赴區內南寧、貴港和區外廣東、貴州、吉林等地考察學習,開拓眼界,提高認識,暢談體會,激發他們幹事創業的熱情。

  果然,黨員代表想富盼富創業致富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靠什麼致富呢?産業,唯有産業才是致富的法寶,李永楷篤信。

  可是,和律村沒有特色産業,更沒有支柱産業,傳統種植的玉米、木薯收益低。通過反復調研、考察,李永楷決定,在村民種植哈密瓜的基礎上,把這一産業做大做強。

  做大做強需要資金的加持,錢又在哪呢?

  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赤誠贏得民心。李永楷通過學政策、鑽研政策,開始為扶貧産業項目資金奔走。彙報、申請,一次不行,兩次、三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短短幾年時間,他竟從上級各部門爭取到扶貧項目資金3000萬元。

  2016年5月,村集體牽頭註冊成立興農哈密瓜種植專業合作社,李永楷將爭取到的扶貧資金轉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股金,其中以166萬元入股哈密瓜合作社,佔股72.46%,創新採取股份制合作模式。不僅如此,李永楷還利用這些扶貧資金入股其他合作社,成立武宣縣第一書記農産品直營店。

  經過不懈努力,和律村探索出一條“支部建在産業鏈上,黨員聚在産業鏈上,群眾富在産業鏈上”的脫貧路子。村集體經濟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扶貧産業從弱變強,從單一到多元化,實現了質的飛躍。2019年,和律村村集體經濟突破50萬元。

  引進返鄉人才 破解鄉村振興難

  開展扶貧工作這5年來,所有的“硬骨頭”都被李永楷一一啃掉。談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最硬的骨頭、最大的困難,李永楷認為是人才問題。

  “農村人才留不住、引不來,缺乏人才成長機制和環境,沒有人才,就無法管理好村集體經濟,無法讓扶貧産業持續健康發展。”這個問題一度讓李永楷頭疼。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産業有了,誰來管理?為了引進人才,李永楷在日常工作中多了個心眼。他從村民口中得知村民何開反、何開巒、韋山峰等人不僅是致富領頭人,還有很好的管理能力或技術。李永楷經過“三顧茅廬”,終於把這些人才引到村裏的合作社。

  人才,為鞏固發展扶貧産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18,李永楷用爭取到的扶貧資金350萬元創建“瓜果飄香”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依託哈密瓜種植基地,和律村還註冊成立多個合作社和農業開發公司,形成了“種植→養殖→有機肥(沼液)→種植”的“種養+”生態循環生産模式。

  如今,和律村已建成“千畝哈密瓜扶貧産業園”“千畝返鄉人才創業扶貧産業園”“萬頭生豬扶貧産業園”。扶貧産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走上了産業化的發展道路。目前,村裏的産品遠銷區內外,有效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