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冒著高溫酷暑,辛勤耕耘,認真教學;學生們刻苦讀書,增長知識,力求成才……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很佩服你們。”近日,廣西民族大學在複學復課後收到了一封來自雲南昆明一位學生家長的來信。信中,學生家長對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感謝學校對學生的真情關懷,也鼓勵師生繼續抓好各項防控措施,上下同心,共同抗疫。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廣西民族大學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學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全力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黨員先行凝聚抗疫合力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廣西民大黨員師生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成立志願者服務隊,讓初心在抗疫中閃耀,讓黨性在攻堅中錘鍊。
4月19-20日,是廣西民大第一批畢業年級學生返校時間。復課前,學校就面向全校黨員教職工招募志願者,協助後勤處開展對學生公寓的消殺工作。招募令一下發,近160名黨員教職工紛紛報名。最終,由近70名教職工黨員完成7棟樓1453間宿捨得檢查與消殺工作。
5月10-13日,第二批學生返校複學,327名師生志願者又加入暖心服務活動,為學生平安返校築起了一道道堅實的屏障。
從機場、各大車站接同學們回“家”,到校門口測體溫、消毒,再到校車專門運送行李,到入住宿舍,志願者堅持4天“三班倒”,提供“一站式”接待服務,順利完成1.7312萬名學生的返校接待工作。
5月29日,學校發動成立師生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到學校各餐廳食堂協助分發快餐、維持就餐秩序,規範疫情防控期間師生就餐行為等。全校363名師生黨員踴躍參加,組成56個小組分批進行志願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學校抗疫取得更大成效。
“廣西民大黨員在志願服務活動中踐行了‘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初心與使命,進一步強化了黨員的責任意識。”校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呂俊彪説。
線上教學彰顯集體智慧
“當前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我們堅信‘中國速度’定能跑贏疫情蔓延。”2月24日,廣西民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率先推出戰疫思政小課堂,推出了“見愛·不見面”“同心·愛無疆”“逆行·勇戰疫”“禮讚·精神美”共30節系列微課,將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轉化為鮮活的課堂。
除了思政課,其他專業課也積極用好疫情防控的豐富素材和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創作、朗誦防疫時刻“同舟共濟,以詩防疫”“攜手抗疫,眾志成城”“戰疫情,我們一直在!”等作品,與祖國同頻共振。傳媒學院教師李琳説,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教師,有必要更有責任將專業課教學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提升學生深刻認識媒體人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做好黨和人民的喉舌。
截至5月8日,廣西民大線上開課1026門,開課率達85.43%,參與在線教學教師855人,學生在線學習1.8075萬人、87.9246萬人次。目前,廣西民大本科生已經全面返校,學校根據疫情防控情況,採取“測試+答疑+補缺”的形式摸清網上學情,依據整體學習效果和學生個體差異情況,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課程教學已經由線上轉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教務處處長王新哲介紹,根據疫情防控部署,學校採用錯時、錯峰、錯空間上課,避免聚集,制定應急預案,隨時調整教學安排,確保師生安全。
服務學生踐行育人使命
“親愛的同學們,相思湖畔的春風掠過水面,你們熟視的那幾隻野鴨和天鵝,它們展開美麗的翅膀,蕩開平寂的湖面,激起陣陣漣漪……”這是文學院黃景懋老師給2019級漢語言文學一、二班同學們寫的一封信。
疫情發生後,廣西民大師生通過短信等多種渠道加強聯繫。全校至少有353位班主任自發地給負責的班級全體學生寫信,共有374個班2.1萬餘名學生在共同戰疫期間收到了班主任的問候信。
5月23-24日,廣西民大2020屆畢業生夏季雙選會舉行,共有120余家用人單位進校攬才。為解決疫情期間就業難的問題,廣西民大全力推進“互聯網+就業服務”新模式,為畢業生提供全天候的就業指導服務。在微信公眾平臺、畢業生網站加設在線招聘專欄、線上就業指導、線上手續辦理等內容。開通平臺線上預約服務,聯繫校內“賽領工作室”老師,為畢業生提供線上“一對一網絡就業指導”。同時利用好“空中求職創業指導課堂”,通過QQ、電話和網站預約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服務,解決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的實際困難。
學校針對2020屆畢業生共舉辦大中型雙選會13場(其中4場為網絡雙選會)、專場宣講會364場(雲宣講8場),共有3500余家單位來校招聘,為畢業生提供崗位1.35萬餘個,提供崗位數9.4萬餘個,平均每生18個崗位,高於去年同期水準。
廣西民大黨委書記卞成林説:“在疫情面前,廣西民大積極挖掘育人資源,將抗擊疫情的英雄事跡、感人故事和實際行動與為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貫通起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引導青年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轉化為務實行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彰顯了學校立德樹人的鮮明本色。”(廣西日報訊 記者 劉 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