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良坡村:貧困村的華麗蛻變
2020-06-08 15:35:15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路晶森

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良坡村:貧困村的華麗蛻變

  港南區木格鎮良坡村發展種植150畝藿香,積極安排貧困戶到基地務工,增加經濟收入。圖為貧困戶在給藿香打除草劑。 譚天力 吳紀序/攝

  連片的藿香苗長得鬱鬱蔥蔥,點綴著彎彎曲曲的田埂,顯得錯落有致。村民們正在忙碌著澆水、施肥、打除草劑,這是在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良坡村150畝藿香種植基地看到的景象。

  木格鎮良坡村是一個貧困村,在2016年以前沒有任何産業,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沒有錢,什麼活動都難以開展,村幹部沒法帶動群眾致富,村委沒有號召力,整個村就像一盤散沙。”回憶起當年的情況,村文書李朝感慨良多。

  2017年,港南區林業局駐該村第一書記韋朝瓊和駐村工作隊員蘇永成、甘志永會同村兩委班子,因地制宜、挖掘資源,成功發展了藿香、高標田、茶葉、速豐桉等産業,以多元化産業引領村民增收致富。

  “我到藿香田幹活,每天約有60-80元,每月收入1800-2000元左右。”良坡村李村屯貧困戶蒙慧瓊説。目前基地每天都要安排不少工人松土、施肥、除草等,其中大部分都是貧困戶。

  良坡村地勢平緩,土壤富含硒元素,該村瞄準市場需求,大力發展高標田稻穀種植,目前已種150多畝。為確保品質,韋朝瓊多方聯繫港南區農業和科協等部門的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

  韋朝瓊還與村黨組織積極探索適宜本村的發展路子,經多方籌措資金,入股70萬元到本村的北一茶場,每年可獲分紅3萬元,茶園還安排了50名貧困戶參與種植、管理、採摘等,每個月約有2000元的收入。此外,該村承包林地種植速豐桉110多畝,近日砍收速豐桉收入達32.6萬元。

  據初步統計,今年良坡村速豐桉、藿香、高標田、茶葉等種植業均有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多萬元,一躍成為木格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排頭兵”,全村210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按目前行情,今年收入很可觀。下一步將根據實際情況,繼續擴大規模,藿香種植面積計劃擴大到200多畝。”韋朝瓊充滿信心地説。(文 譚天力 吳紀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