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既要“頂天立地” 又要“鋪天蓋地”——看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産業扶貧成果
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老鄉家園一家電子廠扶貧車間,搬遷群眾正在生産線上忙碌。近年來,該縣先後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老鄉家園創辦了10家扶貧車間,提供1700個就業崗位,讓更多搬遷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蒙增師/攝
一棵草,一頭牛,一串葡萄,一根甘蔗……從山腳到山腰,從縣城到鄉村,在小塊地裏,在石頭縫裏,這些尋常作物,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形成了扶貧攻堅支柱産業。
一棵草,是青蒿;一頭牛,是黃牛;一串葡萄,是毛葡萄;一根甘蔗,就是“雙高”糖料蔗。此外,該縣還有油茶、柑橘等特色産業。羅城主要領導表示,扶貧攻堅必須以産業作支撐,必須因地制宜發展産業,大産業要做到“頂天立地”,小産業要做到“鋪天蓋地”。在發展扶貧産業中,該縣還注重注入科技力量,組織農業、林業、科技等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的志願者深入農村田間地頭,圍繞桑蠶、毛葡萄、柑橘、水稻、中藥材、肉牛養殖等特色産業抓培訓,根據貧困戶需求編制“培訓菜單”,提高培訓實效。2019年以來,羅城共開展各種實用技術培訓300余場,培訓貧困群眾3萬餘人。2015年底,全縣共有8.39萬貧困人口、82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28.47%;到2019年,全縣累計8.2萬貧困人口脫貧、63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2.21%。
因地制宜 突破制約開拓産業
沒有産業,無以談脫貧。但是,羅城地無三分平,怎麼發展産業?羅城全和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韋王銘給出答案:看地種植。“山多地少,有些地在半山腰,以前農民多是種玉米、花生等作物,但收成不佳,收入很少。”韋王銘説,“一畝地,種玉米大約有1000元收入,但是種青蒿,就有2000多元收入。”
韋王銘在羅城天河鎮街上經營中藥材生意,2013年他得知外地制藥公司大量收購青蒿,就鼓勵當地農民種植。當年只種了40畝,但到2014年就擴大至200畝。到2016年,看到種青蒿來錢,很多貧困戶加入種植行列,種植面積上千畝。如今,羅城的青蒿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萬畝,是廣西最大的青蒿種植基地。
青蒿等中藥材是羅城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收入的重要産業,帶動貧困戶2800多戶種植,戶均增加收入3400多元。2019年,羅城中藥材種植面積1.85萬畝,實現産值3300多萬元。
比青蒿生存環境更惡劣的毛葡萄,羅城不僅把它做成大産業,而且做成治理石漠化的典範,成為中國野生毛葡萄之鄉。
為了這個産業,羅城努力了十幾年。該縣水果生産技術指導站站長姚寧説,開始在石漠化山區種植毛葡萄,
因沒有種植技術借鑒,加上野生只有單性花葡萄,産量極低。
為了尋找雙性花毛葡萄,羅城和廣西農科院合作,技術人員走遍山區每個角落。直到2006年,才找到一株貴比黃金的雙性花毛葡萄。
這是火種,是羅城萬千貧困人口的希望。
“雙性花毛葡萄産量高,産量穩定。”姚寧説。緊接著組培苗,擴種,5年後的2011年在全縣推廣種植雙性花毛葡萄。據介紹,毛葡萄不僅僅是一項産業,也是治理石漠化重要手段。毛葡萄特別適宜在石山區種植,推廣種植毛葡萄治理石漠化,對我國南方濕熱地區岩溶山區生態重建、岩溶山區石漠化治理和綠色覆蓋具有積極意義。
目前羅城共種植8萬畝毛葡萄,其中雙性花毛葡萄近5萬畝。該縣把毛葡萄産業列入主要扶貧産業之一,特別是中西部貧困石山地區,種植毛葡萄已成為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從2009年起,全縣累計有3800多戶貧困戶參與毛葡萄種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00多戶。從2012年至今,全縣已有1200多戶貧困戶種植毛葡萄實現脫貧。
化整為零 廣開思路做大産業
在羅城喬善鄉街上,有一家餐館做的蒸牛頭菜肴,頗有名氣,不少外地客人慕名前來品嘗。
喬善鄉是羅城肉牛規模養殖比較集中的4個鄉鎮之一。“目前全縣牛存欄2.8萬頭左右,你要問牛都在哪?就在各家各戶的牛欄裏。”該縣扶貧辦工作人員説,全縣8000多戶養殖戶中,近一半是貧困戶。
東部甘蔗多,西部草坡多,飼料不用愁;同時鼓勵規模養殖和農戶散養,參與門檻低,銷路無憂,還有補貼,群眾認可度高,熱情高。羅城的肉牛養殖産業就這麼“烘起來”了。
喬善鄉喬本村貧困戶吳代書年近八旬,家裏只有他和老伴。他養了一頭母牛,今年生了一頭小牛。“去年賣了一頭牛,得了1.5萬元。”他説,“平時就割點牧草,還幹得動。”
喬善鄉黨委書記鄧燕妮説,本地有養牛習慣,只要因勢利導,做大養牛産業大有希望。之前,喬本村黨總支部多方調研,與群眾探討,還到區內外取經,考慮本村資源優勢和群眾習慣後,放棄走“大而全”的規模養殖模式,選擇了“小而精”的群眾自主生態養牛發展模式。目前喬本村貧困戶養牛127戶,佔全村貧困戶的25.1%。喬善鄉養殖戶451戶,其中貧困戶231戶,佔全鄉貧困戶的12%。
如果説農戶散養肉牛産業是“鋪天蓋地”,那麼,正在建設的規模化養殖,就是使之成為“頂天立地”的大産業。
羅城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縣正推進種牛場和肉牛示範場(點)建設,發揮示範養殖作用。該縣把小長安長好種養專業合作社建的養殖場作為全縣種牛示範基地,新牛場佔地100多畝,建成7棟1.9萬平方米的新欄舍,年可飼養肉牛2000多頭。各鄉鎮也選定1-2個肉牛養殖示範場(點),通過示範基地(場點),整體推進全縣肉牛産業提質發展。
羅城還通過粵桂協作辦聯繫對接廣東客商,幫助銷售肉牛和通過加工牛肉條、牛肉罐頭,提高産品附加值,增加養殖戶的收入。目前,該縣正積極協調推進四把鎮新肉牛交易市場的建設,力爭用3-5年時間,把四把鎮肉牛交易市場打造成區內外聞名的牛市。
聚沙成塔 建設基地振興産業
在羅城東門鎮衝洞村群山環繞之中,是一大片甘蔗林。這是村民的“綠色銀行”、貧困戶的“提款機”。衝洞村脫貧戶廖文明,就是靠這個“提款機”建起了第二層樓房。
這個衝洞片區“雙高”糖料蔗基地總面積達1600多畝,實施時間是2018-2023年,總投資600多萬元,涉及兩個自然屯共258戶98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4戶433人。
政府積極推動,農民踴躍參與,小塊土地合併成大塊土地,“雙高基地”順利建設。接著,統一規劃路網、水網、調種,確保每塊土地通車通水;統一整地、開行,確保基地實施全程機械化;統一聽從調配和安排,確保片區建設開展正常性;自主成立機械、種植合作社帶領農戶,以機械化指導推進建設。
羅城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全縣甘蔗種植總面積鞏固在18.5萬畝,其中“雙高”糖料蔗38片區2.4萬畝。預計受益蔗農9252戶3.37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02戶人口7609人。到2020/2021年榨季,力爭全縣進廠原料蔗60萬噸以上,年産值約3.12億元。
聚沙終成塔。一家家農戶加進來,一個個基地建起來,一項項産業興起來,羅城“催強”産業扶貧攻堅的腳步鏗鏘有力——
創新“基地+農戶”油茶産業模式,大力發展油茶産業基地,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和入園務工實現增收,目前已建成萬畝油茶示範基地3個、千畝示範基地10個。
創新水果産業發展模式,創建千畝以上連片水果基地20個,該縣東門鎮經黃金鎮至龍岸鎮的柑橘等水果産業,形成“百里水果長廊”,扶貧産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據介紹,目前羅城特色産業面積達280多萬畝,覆蓋農戶93.03%。毛葡萄示範區、萬畝油茶種植示範區、金玉柚産業核心示範區獲認定為自治區三星級示範區,全縣創建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園)累計達232個,實現了大産業“頂天立地”、小産業“鋪天蓋地”。(文 覃偉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