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隆安縣:那鄉扶貧引活水 幸福花開處處香
2020-07-15 13:59:18來源:南寧日報編輯:劉洋責編:路晶森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群眾住房安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有了保障,脫貧群眾基本實現收入穩定可持續……6月初,記者跟隨“決戰決勝走基層、總攻之勢大採訪——千名記者一線行”大型主題採訪團,來到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隆安縣9個貧困村開展蹲點式、體驗式採訪,了解脫貧經驗,感受脫貧一線翻天覆地的變化。

  隆安縣是中國“那”文化之鄉,“那”在壯語中的意思是水稻田。以“那”為代表的稻作文化,在隆安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綿延數千年。但它也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及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

  4年多來,隆安縣委、縣政府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聚焦“兩個確保”“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標準。隆安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71152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3204人,目前63個貧困村全部摘帽,已退出貧困縣序列。

  貧困群眾收入提高生活改善

  近年來,隆安縣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也得到切實改善,農村居民普遍住上了樓房,飲水安全保障水準也不斷提升,脫貧群眾基本實現了收入穩定可持續,住房安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有保障,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女兒考上了廣西大學,我們一家都非常高興。”説起自己去年參加高考的女兒,隆安縣城廂鎮東安村村民余桂花臉上難掩自豪。余桂花于2017年實現脫貧,如今家裏養雞場存欄量達到10000羽,每年利潤達到3萬—4萬元。“現在再也不用為孩子的學費發愁了。”余桂花笑著對記者説道。

  “以前是想辦法脫貧,現在是想辦法致富,生活有奔頭!”通過發展肉牛養殖,隆安縣喬建鎮龍淰村2016年脫貧村民翟毫月的生活越過越好,不僅新建了樓房,家裏各种家具家電也一應俱全,他把收入的絕大部分用在了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上,給自己定下的生活發展目標越來越高。

  隆安縣古潭鄉育英村貧困戶方果香將自家5畝多土地流轉給農業基地,自己每天還到基地務工,拿到了雙份收入,年收入超過4萬元,不僅還掉了之前建房欠下的債務,孩子讀書的開支也不再成為壓力。

  採訪中,一個又一個脫貧的貧困戶向記者描述著自家生活的變化,感謝黨和國家出臺的好政策,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憧憬。

  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隆安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799元增加到12876元,年均增長9.7%,比同期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幅高出0.9個百分點。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679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37元,年均增長33.83%。

  扶貧幹部駐村挂點發展民生

  在隆安縣,全縣6050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266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識別貧困人口,認真分析致貧原因,全面宣傳扶貧政策,因地因戶因人幫扶,為貧困戶早日摘掉貧困帽子出力流汗。

  隆安縣都結鄉更明村第一書記張海鵬駐村前是南寧市委黨校辦公室主任,這位從來沒接觸過肉牛養殖的第一書記,在更明村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的過程中,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半個養牛“專家”,成為村裏肉牛養殖戶的主心骨。

  發現村裏不少婦女全職在家照料上幼兒園的孩子,隆安縣南圩鎮南興村第一書記岑悠積極籌劃在村裏建設了一個幼兒園,既解決了村裏兒童入園難的問題,又讓更多勞動力能夠騰出手來全力發展種養,實現脫貧致富。

  在隆安縣屏山鄉群力村,返鄉大學生許雄能充分利用農村常見的有機垃圾,通過循環經濟發展種養,走出了一條低碳環保的脫貧路子。如今,合作社基地裏循環經濟的路子越走越穩。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不斷夯實的基層黨建,讓廣大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更讓第一書記和扶貧幹部們成為群眾的主心骨、領路人。他們主動紮根在貧困村屯,為村裏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帶領群眾發展産業增加收入,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日子。

  2016年以來,隆安縣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積極培養致富能人擔任支部書記,通過盤活農村集體資源、發展特色産業、開展合作社經營等形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88個“空殼村”全面清零、“薄弱村”整體提升的發展目標。

  産業發展推動鄉村闊步向前

  在隆安縣都結鄉達利村,扶貧車間已成為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務工增收的主要途徑,就業扶貧車間採取“黨支部+企業+扶貧車間+農戶”的運營模式,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有活幹、企業能招到足夠的勞動力、村集體能通過出租閒置房屋有收益的三贏局面。

  緊靠右江的隆安縣雁江鎮東義村村民轉變養殖方式,逐步發展標準化魚池高密度養殖項目,實現了養殖方式的轉型。

  肉雞、羊、肉牛……近年來,隆安縣布泉鄉巴香村的養殖産業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好,村裏的産業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多到強,村民也在合作社的帶動引領下,大力發展養殖産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巴香村形成了村有主導産業、戶有增收項目的産業化扶貧格局。

  如今,發展産業、外出務工已經成為隆安縣貧困人口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隆安縣通過發展“一戶一增收”自選産業,對有發展條件和意願的貧困戶提供産業獎補資金,積極發展益貧帶貧特色産業。

  此外,隆安縣還積極扶持勞動力外出務工,組織有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參加就業創業培訓,建設扶貧車間吸納勞動力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記者 王志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