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推進養老産業發展 南寧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休閒養生健康養老勝地
2020-08-21 10:46:53來源:南寧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推進養老産業發展   南寧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休閒養生健康養老勝地

  社區老年人在南寧敬老月系列活動中表演舞蹈。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推進養老産業發展   南寧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休閒養生健康養老勝地

  唐山城市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長者舉辦生日會。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推進養老産業發展   南寧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休閒養生健康養老勝地

  市老年人活動中心“長者飯堂”投入運營。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推進養老産業發展   南寧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休閒養生健康養老勝地

  我市第一家縣區(開發區)公辦示範性養老福利機構——南寧市華僑投資區社會福利院。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推進養老産業發展   南寧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休閒養生健康養老勝地

  我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投入運營,標誌著我市養老服務業進入“互聯網+”時代。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推進養老産業發展   南寧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休閒養生健康養老勝地

  我市城市養老服務中心相繼投入社會化運營,為老年人開展社區養老服務。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推進養老産業發展   南寧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休閒養生健康養老勝地

  老年人接受康復治療。

  本報記者何任朗

  在南寧市老年人活動中心,老人們唱歌、跳舞……到處充滿歡聲笑語;在南寧市五象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練書法、做手工、繪畫……到處其樂融融;在南寧市福利中醫醫院,老人們做按摩、做針灸、理療……放鬆享受各種養老服務。

  近年來,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南寧市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改革試點落地,先後被列為全國養老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城市、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廣西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核心區。同時,以此為契機先後出臺了涵蓋用地保障、稅費優惠、財政補貼、醫養融合、“互聯網+”等多方位、全領域的養老服務支持政策,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現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奠定堅實的基礎。 

  1

  完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

  4月23日,南寧市五象養老服務中心(南寧市第二社會福利院)舉行揭牌儀式,這家備受市民關注的大型醫養結合型公辦養老機構正式運營,面向社會開放接收長者入住。該養老服務中心庭院開闊,道路整潔,綠草如茵,綠樹成蔭,漫步院中,如走進春日畫卷,成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好去處。

  在城市的另一邊,位於興寧區三塘鎮三塘北路的泰康之家·桂園養老社區建設現場一派繁忙,該項目預計2022年正式對外開放營業,可提供約1160戶獨立生活養老單元,配置二級康復醫院和約410張康復護理床位。

  近年來,我市深化自治區“1521”養老發展思路,對養老服務業發展進行了精心佈局。市本級採用PPP模式,投資4.9億元建設有2000張床位的南寧市第二福利院,該院一期750張養老床位提升改造項目目前已列入亞洲開發銀行支持項目;推進全市15個縣區(開發區)各新建一所300—500張床位公辦示範性養老福利機構,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建設23個城市養老服務中心、132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投入5000萬元提升改造了8個區域性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和440個農村幸福院。從市區到縣區,再到鄉鎮、鄉村,我市養老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完善。

  目前,我市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763個,其中,公辦養老機構14個,民辦養老機構85個,鄉鎮敬老院103個,其他養老服務機構561個。全市共有床位35253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從2013年的15張增至28張。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從無到有,至今共建成155個。

  2

  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加快大健康産業發展的決策部署,南寧市著力推進健康養老産業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養老、康養、大健康等産業項目。

  目前,由太和集團投資的大型養老社區太和·自在城、由合眾人壽投資的合眾優年生活社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泰康、華潤、華邦投資的大型養老項目落地南寧;三胞集團、中國普天、前海人壽等國內知名保險、地産、醫療、金融、互聯網等大型企業,先後在我市佈局有牽動力和影響力的重大健康養老産業項目,形成了一批具有示範帶動性的龍頭企業。

  為進一步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的門檻,2019年,在國家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改為備案管理後,我市印發《關於簡化利用現有空閒房屋設立養老機構有關手續的通知》,為設立養老機構大開綠燈。文件印發以來,新備案養老機構34家,登記備案床位6253張,民辦養老機構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公建民營改革,已連續4年召開公建民營推介會,將建成的公辦養老服務設施面向社會公佈,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目前,我市有50%以上的公辦福利機構實行了公建民營。我市80%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城市養老服務中心投入社會化運營。

  同時,我市積極推動實施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服務專項行動,與太和·自在城、泰康、華潤、南寧市第二福利院等4家綜合(投資)型養老企業和服務型養老企業開展第一批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服務項目合作,新增普惠床位3842張,獲得中央資金7684萬元。

  3

  推進養老服務改革試點

  我市于2018年5月被確定為中央財政第三批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獲得中央資金3124萬元。隨即我市下發了《南寧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的目標。

  落實住宅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我市出臺《南寧市新建住宅小區配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管理辦法(試行)》,對照全國最高標準,要求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不少於3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且單處不少於300平方米。

  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服務制度。我市出臺《南寧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意見》,為1.2萬名60周歲以上城市特困散居、失獨、低保、重點優撫對象以及85歲以上高齡老人等五類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960元/年·人至1960元/年·人的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

  2019年10月,我市在全區率先開展50個“長者飯堂”試點,年滿60周歲以上的南寧市城區戶籍老年人在“長者飯堂”用餐(午餐)可享受2元/餐·人的補助,同時政府給予助餐配餐服務站點相應的建設補助、運營補助和送餐補助。“長者飯堂”還全面簡化服務流程,實現刷臉、刷碼(愛南寧一碼通城)、刷卡三種方式用餐,老年人在“長者飯堂”就餐能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捷。

  培育、扶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連鎖化、專業化、品牌化運營。我市出臺《南寧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組織運營補貼暫行辦法》,對符合條件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每個運營站點給予5萬元至15萬元的運營補貼,對運營站點達到10個以上的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每新增加1個運營站點增加獎勵資金1萬元,2019年下達補貼資金843萬元。

  通過出臺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完善,2019年完成民政部、財政部專家組對我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驗收工作,南寧市獲評優秀,驗收成績在全國36個試點城市中排名第三,並獲得100萬元中央獎勵資金。

  4 

  全面提升養老服務品質

  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品質提升專項行動。近年來,共投入福彩公益金1096萬元,資助全市所有養老機構建立老年人康復訓練室、標準洗衣室,進行養老機構消防設施設備升級改裝。2016—2020年共落實自治區民辦養老服務機構補貼資金2567萬元,共通過部門預算安排民辦養老機構床位建設和運營補貼補助資金1814萬元。

  開展養老服務考核評比。我市連續開展了兩屆考核評比暨以獎代補、兩屆護理之星以及三輪養老機構星級評定表彰工作,發放獎勵資金超過300萬元,充分調動了養老服務機構、社會組織提升服務品質的積極性。

  推進養老服務業規範化建設。2018年,我市編制《南寧市養老機構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制度與流程模板》和《南寧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制度與流程模板》,在全市全面推廣。

  開展養老職業技能培訓。近年來我市培訓了4137名有意願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城鄉各類勞動者;支持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南寧市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根據相關行業部門提供的養老服務人才需求計劃,增設老年服務與管理、老年社會工作等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滿足養老服務業發展需求,其中,市衛生學校2019年在廣西首個獲得國家第一批老年照護“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

  積極探索建立“時間銀行”互助養老志願服務機制。目前,51個城市社區全部設立“時間銀行”互助養老志願服務站,共招募志願者2621人,服務對象1906戶,建立志願團隊169個,存入時間15456.45小時。

  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我市以全國首批醫養結合工作試點城市為契機,出臺了《南寧市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工作實施方案》,將醫養結合工作納入養老事業和健康産業發展統籌規劃,市財政投入1040萬元用於醫養結合試點建設,初步形成了養中有醫、醫中有養、醫養合作、家醫簽約等多种醫養結合模式。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30所醫療、養老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和一級以上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能夠100%為老年人就醫提供不同形式的便利服務和就醫綠色通道。全市100%的養老機構能夠通過內設醫療機構或與周邊醫院簽訂協議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推進“互聯網+養老”融合發展。我市先後投入900萬元以購買服務和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建設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平臺涵蓋養老服務監管平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和養老機構管理信息化平臺。我市將購買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的理念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與市養老服務監管平臺實現數據對接,互聯互通。同時,市財政給予運營企業9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和195萬元的通信費補助。要求每個街道辦為運營企業提供不少於100平方米的服務用房。政府還投入325萬元為每個街道站點購置1台智慧化體檢儀器,為社區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吸引老年人進入社區開展數據採集。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深化改革,將我市打造成為佈局合理、功能完備、服務優化、特色突出的全國養老服務綜合改革示範城市和區域性國際休閒養生健康養老勝地。

  本版圖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