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在白圩鎮登山村不刁莊光伏扶貧電站的光伏板下,村民發展魚蝦養殖和土鴨土鵝套養等,實現一地多用、“漁光互補”。潘 永/攝
西燕鎮岜獨村標準化現代蛋雞養殖場。
澄泰鄉大坡村大明壯羊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山水牛養殖基地。
①西燕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上林榮昌服裝加工廠。
②澄泰鄉致富帶頭人黃一晨在産業基地喂雞。
③在古春村東樂屯殘疾青年韋永貞家門前,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古春村扶貧工作隊隊員黃立溫協助他卸下收購來的花生。韋偉群/攝
④在明亮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明澄小學老師同學在上課。
⑤西燕鎮貧困戶在致富帶頭人李高強的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喜領分紅。
⑥“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石蘭松幫助孩子們一個個下船。多年來,一批又一批貧困家庭的孩子在石蘭松的培育下走出大山,成家成才。韋福高/攝
蘇達謀:粵桂協作育出的“領頭雁”
馮應紅:養好小龍蝦 帶頭富起來
韋忠勇:身殘志堅走出脫貧致富路
醉美宜居上林。陳喬湘/攝
大龍湖風光。黃雲清/攝
覃排半島秋色宜人。覃兆學/攝
2006年,上林縣西燕鎮岜獨村上綢莊64歲的藍鳳秀,帶領9名年過六旬的老人劈山修路。他們以“愚公移山”精神,歷經300多個日夜,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修出了長達3公里的“母親天路”。
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50萬上林縣幹部群眾繼承和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天路”精神,按照中央、自治區和南寧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精準施策、聚力攻堅,紮實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措施落地生效。
2020年5月,經自治區批准,上林縣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序列,實現脫貧近8萬人,6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用智慧與汗水書寫“壯族老家”築夢新征程的精彩答卷!
1 “頭雁”帶領群雁飛
“頭雁”領路,激發“雁陣效應”,匯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磅薄之力。上林縣將縣處級領導、幫扶單位及幫扶幹部全部納入網格化管理,縣級98個單位與131個村(社區)挂點幫扶,機關企事業單位6996名幹部職工與貧困戶結對幫扶。2016年以來,共選派756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駐村,實現131個行政村(社區)第一書記全覆蓋。
2015年9月,國務院扶貧辦確定上林縣為粵桂兩省(區)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試點縣。以此為契機,上林縣大力推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實施“兩培兩帶兩促”六大行動,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2016年以來,上林縣嚴格標準優選能人,依託廣東九江河清培訓基地培育致富帶頭人600人,帶動全縣53.72%的貧困戶參與“5+X”産業發展,65個貧困村發展高值漁、山水牛等扶貧主導産業,為村集體經濟帶來創收1900多萬元。145名黨員被培養成致富帶頭人,29名優秀創業致富帶頭人擔任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帶動1053名本土人才返鄉創業。
為緩解致富帶頭人融資貸款難、抵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上林縣整合市縣財政資金4000萬元,建立“創業致富帶頭人産業培育發展基金”和“政府增信+險資融資+保險保障”貸款風險分擔機制,開創“政府+險資+企業+農戶+保險”的扶貧模式,創新推出“政融保”“創業扶貧貸”等貼息金融服務,通過金融扶貧增強農民致富“造血”功能。目前,已向11家致富帶頭人創辦的公司、合作社發放“政融保”融資貸款4130萬元,為94家致富帶頭人合作社兌現“創業扶貧貸”貼息貸款2568萬元。
2 綠水青山興産業
走進白圩鎮趙坐村的上林縣振林(粵桂)漁耕新韻扶貧莊園,濕地變魚塘、荒地變糧倉,農業産業發展與休閒旅遊業有機融合,迸發勃勃生機。
近年來,上林縣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把旅遊與扶貧深度融合,探索實踐扶建房、扶就業、扶創業、扶養老及共分享的旅遊扶貧“四扶一共享”模式。依託湖光山色的資源稟賦,該縣大力推動生態旅遊業發展,大明山、大龍湖、大廟江、鼓鳴寨、霞客桃源、萬古茶園等多彩景區留住鄉愁;民宿、農家樂、鄉村旅遊區等旅遊服務方興未艾。
2016年以來,上林縣發展鄉村旅遊區(農家樂)130余家,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794.4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消費88.62億元。
扶貧産業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上林縣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工則工、宜旅則旅”原則,大力培育發展光伏發電、高值漁、山水牛、生態雞、鄉村旅遊等特色扶貧産業項目,建立縣級“5+X”、貧困村“3+1”特色産業體系,形成了新型産業和優質稻等傳統産業並存的産業發展態勢。
2016年以來,上林縣共發放産業獎補資金2.18億元,建設67個貧困村特色産業扶貧示範園項目、774個産業扶貧開發項目,受益群眾14萬餘人,全縣特色産業覆蓋率達95.20%。131個行政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累計創收2480.31萬元。
3 斬掉“病根”拔“窮根”
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為構築農村貧困人口的健康“安全網”,上林縣精準施策,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進行靶向治療。
上林縣率先在全區啟動醫療衛生服務縣鄉一體化改革,建立健全“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同時,推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優化門診特殊慢性病認定流程,暢通辦卡渠道”等便民惠民方式,走出了特色“健康扶貧”路。截至目前,全縣符合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保,住院報銷比例達94.38%,門診特殊慢性病就醫報銷比例達93.51%。
2015年12月,上林醫改獲得“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決策”榮譽稱號;2019年,上林醫改經驗得到肯定並在全區推廣。
教育,是阻斷貧窮代際傳遞的根本。上林縣深入實施控輟保學的“雙線四包”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新生的扶貧資助政策。通過實施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等活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享受教育資助政策全覆蓋和“不讓一名建檔立卡貧困生輟學”的目標,全縣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
“挪窮窩,拔窮根”。上林縣積極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及後續扶持工作,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16019名搬遷群眾真正做到“有家有業有幸福”。安置點配套8所學校(幼兒園),總投資2.31億元,新增學位7700個,現有學生325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1341人,解決貧困學生就近入學問題。
為更好地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可發展”,2019年7月,上林縣開創全區先河,為西燕安置點搬遷戶發放首批不動産權證,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後顧之憂。目前,全縣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戶不動産權證辦理3856戶,佔整個“十三五”搬遷3866戶的99.74%。
如今的上林,道路通暢,産業興旺,山水漪麗,古韻流芳。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上林縣正乘勝而進不鬆懈,勇往直前戰猶酣,把脫貧攻堅向縱深推進,以“綠色崛起、共享小康”的成績奏響高品質發展的華麗樂章。
脫貧攻堅典型經驗:
一項得到國家扶貧辦、自治區認可,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上林模式”——
“兩培兩帶兩促”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
自2015年以來,上林縣依託國務院扶貧辦粵桂兩省區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基地,採取廣東基地集中培訓和上林本地再培訓相結合方式,大力實施“兩培兩帶兩促”行動,走出一條通過培育致富帶頭人發展産業,從而帶動貧困戶增收的路子。2018年,上林縣受邀到北京就這項工作經驗進行授課、發言,並因這項工作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成功承辦了全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工作現場會。“兩培兩帶兩促”成為全國、全區可複製、可推廣的“上林模式”,得到國家扶貧辦、自治區認可。以下3位上林縣創業致富帶頭人的故事,正是“兩培兩帶兩促”行動成功實施、帶富一方群眾的真實寫照。
蘇達謀:粵桂協作育出的“領頭雁”
走進上林縣澄泰鄉大坡村拉岜莊的達謀生態種養合作社,先進的養殖大棚、合理的産業規劃,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這裡就是由南寧市有名的致富帶貧能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蘇達謀成立的合作社。
2015年,上林縣積極實施“本土人才回引計劃”,經過精心挑選,組織第一批上林籍經濟能人到廣東參加粵桂兩省(區)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學習,學習經營管理和産業技術,蘇達謀便是當時參加培訓的學員之一。
“我應該算是粵桂扶貧協作工程的受益者。”蘇達謀説,自己通過參加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充分了解了上林的商業環境及扶持政策,也更加看好家鄉的發展前景。
2016年3月,學成歸來的蘇達謀,在拉岜莊成立達謀生態種養合作社,流轉了當地800多畝土地,打造一個集生態養殖、功能農産品種植、無公害農産品生産、經濟林種植等多項業務功能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園。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地,蘇達謀的産業越做越大,累計吸納貧困戶71戶285人,其中,固定就業勞動力超過30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1人,人均月收入3000-3500元。
馮應紅:養好小龍蝦 帶頭富起來
“雲裏村水質環境好,養出的小龍蝦品質非常高,極受市場歡迎。”在上林縣雲裏村休閒農業立體養殖基地,負責人馮應紅驕傲地説。
從2016年建小型小龍蝦標準化養殖池、在上林嘗試養蝦,到如今成立專業合作社、建起150畝小龍蝦養殖基地,馮應紅成為當地出名的致富帶頭人,帶動了35個貧困戶一起發家致富,深受當地群眾好評。
自從馮應紅在雲裏村養小龍蝦闖出了名頭後,想要入股合作社向他學養殖技術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是扶貧産業,必須以帶動脫貧為先。”馮應紅沒有照單全收,而是精心挑選培育自己的養蝦扶貧團隊。
李紹孟是入股合作社的貧困戶之一,雖因病致貧,遭遇困境,但他努力奮進的精神感染了馮應紅。在馮應紅的幫助下,李紹孟不僅拿了分紅,還獲得了務工工資,甚至自己種起了黑皮冬瓜,順利實現脫貧。
2018年,馮應紅的小龍蝦養殖基地成為自治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示範點,並先後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廣西大學、上林縣等部門和單位列為貧困村黨組織駐村第一書記、貧困村兩委班子、創業致富帶頭人實訓孵化基地,定期舉辦實訓活動。
韋忠勇:身殘志堅走出脫貧致富路
“我要脫貧,更要帶貧困鄉親一起脫貧。”上林白圩鎮繁榮社區的韋忠勇,因小兒麻痹症先天殘疾,行走不是很方便。然而殘疾並沒有阻擋韋忠勇創業的步伐。
在2014-2016年兩年多時間裏,韋忠勇出欄了5批山羊,銷售收入達22萬多元。隨後,他開始謀劃養殖肉牛。2016年3月,依靠各項扶貧政策的扶持,韋忠勇獲得了3萬元的建牛欄補助幫扶資金,吸納了韋定強等10個貧困戶以産業貼息貸款5萬元及1萬元産業獎補資金入股,解決了資金短缺難題。
成立白圩盛榮養殖合作社、收購控股白圩鎮光華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此後,韋忠勇一步一個腳印拓展著自己的事業。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出欄成品牛100多頭及外銷牛羊糞便等,銷售收入突破100萬元。2017年,韋忠勇一家通過“雙認定”核驗,光榮脫貧。
為帶動更多貧困戶一起脫貧,韋忠勇將自己的養殖場擴建為兩個。目前,合作社存欄肉牛上百頭,先後吸納周邊村莊貧困戶37戶,貧困戶大都以産業貼息貸款及産業獎補資金入股,年分紅不低於4800元,目前已經得到兩次分紅共25.6萬多元。除了年底分紅,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平時還可以到社裏幹活領工資,每天工資約100元。
(任雪花 藍海通/文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上林縣委宣傳部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