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中越北侖河二橋口岸。 林珉正/攝
發展光伏發電産業助農增收。 張國興/攝
色彩繽紛的石江春曉花海。 譚海東/攝
技術人員向種植戶傳授黃金百香果苗培育技術。 鐘 文/攝
京族群眾喜獲豐收。 黃錦新/攝
中越互市便民臨時浮橋。 譚海東/攝
工人們分揀落地加工的堅果,實現就近就業。 何璐璐/攝
旖旎的金灘風光助力旅遊扶貧。 劉 華/攝
何秋珊 譚海東
東興市是我國唯一與越南等東盟國家海陸相連的國家一類口岸城市。近年來,東興市緊緊圍繞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確定的脫貧目標,把脫貧攻堅作為統領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科學部署、強力推進、創新模式、盡銳出戰,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資源以及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優勢,釋放海的潛力,做足邊的文章,推動邊民脫貧致富,實現産業興邊穩邊固邊。“十三五”以來,東興市累計754戶2813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3.34%下降到目前的0.0024%。
1 創新“邊貿+”扶貧模式 帶動邊民脫貧致富
沿海沿邊,是東興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近年來,該市充分利用國家級開放平臺和邊貿政策,勇於改革創新,因地制宜打造出了一條具有“東興特色”的“邊貿+”扶貧模式,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肯定,並被遴選為全國商務扶貧典型案例。
創新“邊貿+黨建+互助組”扶貧模式。組建以“1個黨支部領航,N個邊民互助組、每組成員20人以上,每組吸納1戶貧困戶”的邊境貿易“1+N20+1”扶貧模式,幫助邊民特別是貧困戶增加經營性收益。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東興市現有備案邊民20282人,其中互助組128個3334人,帶動貧困群眾113人脫貧致富。
創新“邊貿+金融服務”扶貧模式。以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引導金融機構創新對邊貿扶貧的信貸産品和服務方式,建成東興市邊民互市貿易結算中心,通過給予每個邊民2萬元授信資金、每個邊民互助組100萬元的信用貸款,同時對符合條件的貧困邊民予以5萬元小額信用貸款等方式助力互助組開展互市貿易,為互助組3334名邊民提供金融支持,其中22戶貧困戶通過小額信用貸款入股互助組的形式,實現年收入增加7500元以上。
創新“邊貿+落地加工”扶貧模式。依託完整的口岸邊貿體系,實施互市商品落地加工,理順互助組和加工試點企業的購銷關係,形成“邊貿+落地加工”扶貧模式,現有32家落地加工企業提供超過1萬個就業崗位,今年以來,為超過100名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
創新“邊貿+專業市場”扶貧模式。借助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推進農副産品、建材、海産品、機電、輕紡服裝、跨境電商等專業市場項目建設。“邊貿+專業市場”扶貧模式帶動邊民就業超過2萬人,其中貧困人口就業超過300人。
創新“邊貿+物流”扶貧模式。依託東興邊貿互市區大發展的機遇,引導貧困戶通過參與“邊貿+物流”運輸扶貧模式實現脫貧致富。目前,在東興市物流行業就業的20多名貧困群眾年人均收入2.5萬元以上。
通過創新“邊貿+”扶貧模式,東興市不斷延長邊境貿易的産業鏈價值,實現了更高水準的開放,讓邊民在邊境貿易産業鏈的各個環節得到實惠,使邊民變為商人,成為邊貿的主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實現興邊富民,穩邊固邊,沿邊開放,貢獻東興力量。
2 強化黨建引領促脫貧 村級集體經濟顯成效
“在村兩委的有力推動下,現在河洲村蘭花基地每年可以銷售30萬株蝴蝶蘭成品苗、近10萬株成品花,成為遠近聞名的國門花卉村。”東興鎮河洲村第一書記唐上東説,“除了蘭花産業,我們村在果蔬種植産業也進行了嘗試,並由黨支部書記作為帶頭人先行摸索,逐漸走出了林下經濟、庭園經濟的綠色可循環發展之路。”
河洲村黨支部的成功引領,充分體現了東興市抓黨建促脫貧的安排部署。近年來,東興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強化“黨建+”理念,把黨建工作全面融入決戰貧困、決勝小康中,築牢邊境地區基層堡壘,增強脫貧攻堅主力軍,將黨組織建設嵌入到産業扶貧中,找準用好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的結合點和發力點,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東興市還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全過程,緊緊圍繞目標定位,突出統籌兼顧、因村制宜,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子。近年來,東興市組織各村、社區充分利用本地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條件,整合利用各級扶貧資金3500多萬元,積極探索自主經營、盤活資産、服務創收、挖掘資源、合作經營、實體興村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農民增收、村集體增收目標。
東興市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的重要抓手,建立鎮、村“書記抓”責任機制,構建鎮、村兩級聯動體系,通過黨建引領、産業支撐、人才培養,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並重點謀劃集體經濟項目,引導各村用準用活扶持資金。今年以來,先後投入360萬元實施大旺村金花茶加工廠、長湖村旅遊停車場等一批“造血”功能強的産業項目。東興市結合培育打造集體經濟示範村、集體經濟強村發展計劃,遴選符合條件、基礎較好、基層組織能力強、群眾意願高的東興鎮長湖村等6個村作為試點村,探索實施資産經營、産業配套、資源開發、為農服務、電商創業、聯合經營6種發展模式,進一步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渠道。
今年上半年,東興市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525.94萬元,同比增長69.14%,4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超5萬元,達標率100%,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的良性發展,有效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和創業能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3 發展特色産業促增收 京族群眾邁向小康路
産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近年來,東興市踐行新發展理念,發揮“海邊山”優勢,不斷加大産業扶貧力度,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支撐。
在東興京島海洋漁業核心示範區,佔地3200多畝的江源水産養殖基地開闊而壯觀,錯落有致的綠蝦池儼如著了墨的棋盤,一眼望不到邊。這片曾經長期受海潮浸漬的鹽鹼荒田,在科學的培育和利用下,如今成了村民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東興市海洋漁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效武一邊忙著組織收漁,一邊向記者介紹:“平時都會邀請周邊的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過來,跟他們分享我們養殖海水芒魚的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前期投産,還有後期的銷售,帶動他們一起致富。”
東興京島海洋漁業核心示範區主要通過土地流轉,將丟荒的鹽鹼地集中連片,改造成養殖池塘,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生産基地+農戶”運作模式,壯大和培育現代海洋漁業産業。目前,示範區擁有水産養殖面積6.3萬畝,年産量10.8萬噸,年産值60多億元。
以邊旺村、以海強村、以山富村。除了打造京島海洋漁業示範區、現代農業示範園,東興市還打造了邊民互市貿易區、金花茶種植示範園、蘭花基地等特色産業園區,不斷完善健全縣級“5+2”、貧困村“3+1”特色産業體系。同時,通過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和“黨組織+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為貧困群眾栽下“搖錢樹”,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增收。
在産業扶貧的帶動下,脫貧戶們實現穩定持續增收,日子越過越紅火。值得一提的是,在東興市江平鎮巫頭、氵萬尾和山心三座島嶼(俗稱“京族三島”)聚居著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近年來,“京族三島”2.1萬京族人民借助國家開放對越南邊境貿易口岸等政策的東風,充分發揮臨海沿邊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融入到對越邊境貿易、發展濱海旅遊、打造特色産業的大潮中。短短數年,東興市京族地區的經濟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寨也一躍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較快的少數民族村寨之一,京族更成為我國單一民族中人均年收入最高的民族之一,京族群眾穩步邁入全面小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