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0月27日電題:木棉花開紅勝火——廣西千里邊境線脫貧紀實
新華社記者向志強、陳一帆
南疆廣西,上千公里的邊境線蜿蜒曲折,高大挺拔的木棉樹沿線巍然屹立。這是一條有著奇山秀水的美麗風景線,但也曾因偏遠閉塞處處刻下貧困印記,8個邊境縣(市、區),5個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或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
從整合資金修路引水到改造房屋穩定安居,從因地制宜推動特色種養到立足優勢發展邊貿,從搬出大山進廠務工到更新觀念斬斷窮根……經冬復歷春,木棉樹下的新時代脫貧攻堅事業始終熱火朝天。
從羊腸小道到康莊大道
那坡縣百省鄉那布村水弄屯,一個位於邊境零公里處的苗族山寨,由於大山阻隔、海拔較高,這裡的村民曾被稱為“住在雲端的人”。羊腸路、茅草房、煤油燈……新華社記者曾用鏡頭記錄下這裡的貧苦景象。
2008年,當地政府為水弄屯村民蓋起磚瓦房,修通砂石路,新建蓄水池,村民陶美羊一家的生活有了起色,還買了第一輛摩托車。
2015年實施精準扶貧以來,水弄屯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再次升級:家家戶戶住進更加穩固的樓房,加建容量更大的蓄水池,房前屋後配置儲水凈水的“水坦克”裝配式蓄水池,寬敞硬化的通屯路上樹起了太陽能路燈桿。
在政府的幫扶下,陶美羊現在養著6頭牛、3頭豬,去年賣了1頭牛就收入7000多元。“我們還有邊境補助、低保補助、産業獎補,孩子讀書有教育補助,日子一年過得比一年好。”陶美羊掰著手指給記者數起各種福利。
連著三四個月不下雨,全村吃水就靠一眼水量有限的山泉——幾年前,靖西市龍邦鎮大莫村弄關屯的養殖戶陶皇保總是為水發愁:人都不夠吃,羊怎麼辦?
2018年初,村民們歷經曲折找到了水源地。當年7月,對口幫扶大莫村的深圳市龍崗區出資160萬元,建成5個高位水池和7.5公里長的引水管道。陶皇保打開家裏的水龍頭,當清澈的水嘩嘩流出,他的愁緒一掃而光,山羊養殖數量也增加到100多頭。
經過數年建設,廣西邊境地區公路總里程突破8000公里,實現了從羊腸小道到康莊大道的飛躍,邊境8個縣(市、區)“縣縣通高速”“鄉鄉通瀝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邊境地區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超過80%。
完善的基礎設施、便利的生活條件和邊境補助政策讓更多人願意長住邊境一線,不少貧困戶從條件較差的老家搬到邊境0到3公里地區。
因地興業充實“錢袋子”
看著長勢喜人的板藍根,瑤族村民鳳亞內終於體會到來自土地的豐收滋味。鳳亞內的家位於那坡縣平孟鎮念井村西馬屯。這裡山岩嶙峋、土壤稀薄,人均耕地不足0.3畝,長期以來,村民只能在石頭縫裏種少許耐旱玉米度日。
“興邊富民感黨恩,造田感謝解放軍”——20世紀90年代,部隊排雷之後,在山弄裏平整出一塊10畝左右的土地,無償交給村民耕種。2019年,當地黨委政府結合地貌特點,在西馬屯周邊實施砌墻保土工程,開始又一次“造田”,將80畝斜坡石頭窩改造成土地,發包給農戶種植板藍根。
如今,站在進屯的山口放眼望去,兩側山坡是連片的板藍根種植基地,上方是新建的一戶一個棚捨得養殖場,依山而建的樓房錯落有致。
近年來,邊境沿線黨委政府在積極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的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産業和邊貿及加工業,開發公益性崗位,群眾增收渠道逐步拓寬。
迎著早晨的陽光,劉艷青邁著輕快的步子,走向離家一路之隔的扶貧車間上班。在她身後,是寧明縣愛店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福小區,不遠處便是愛店口岸和邊貿進出口加工物流區。
搬遷出來之前,劉艷青的丈夫患病、孩子年幼,家庭的重擔全壓在她一人身上。為了掙錢,她得前往距家3小時路程外的山林割松脂,去一趟半個月都不能回家。2018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劉艷青的苦日子總算到了頭。除享受邊境補助外,她還成為一名“上班族”,在家門口參與邊貿落地加工,一天能獲得100元工資。
目前,愛店鎮安福小區已安置來自5個鄉鎮的5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地大力推進扶貧車間建設,因地制宜成立邊民互助組,引導邊民廣泛參與邊民互市、貨場裝卸、進口産品落地加工等。
龍州縣更是嘗到了因地興業的甜頭。全縣以“種養貿遊工”五大産業為核心,加大“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力度,引進企業帶動村集體和農戶發展牛羊養殖,組建200多個邊貿互助組帶動貧困戶8000多人通過運輸、裝卸等就業增收,發展紅色旅遊,建設扶貧産業園等,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1.79%降至2019年的0.25%,成為廣西首個脫貧摘帽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擦亮更美邊境線
經過持續奮戰,廣西邊境地區貧困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變。從2016年至2019年,廣西8個邊境縣(市、區)實現373個貧困村38.77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69%。
在脫貧攻堅路上,邊境地區發展如何接力前進?靠生態、靠文化、靠教育、靠開放……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廣西邊境地區正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新道路。
當了20多年蔗農的農海忠從來沒想到,靠深山密林中的鳥也能實現脫貧致富。他所在的龍州縣逐卜鄉弄崗村地處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當地借助保護區獨特資源優勢,建設弄崗生態觀鳥科普基地,創新推廣“觀鳥經濟”實施生態扶貧,全村166戶730人(其中貧困戶47戶231人)參與其中,通過提供交通、食宿、嚮導等服務增收。
教育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通過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落實學生資助政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實施教育振興八大工程系列重大項目,邊境地區教育主要指標快速增長。
在靖西市,當地積極利用“兩後生”政策,幫助初中和高中畢業後未能繼續升學的貧困孩子到技工學校學習,實現技能就業和穩定就業,2017年以來已組織557名“兩後生”參加技能培訓。
開放是邊境地區的優勢。近年來,一系列新開放平臺在廣西邊境落地,東興、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向縱深推進,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獲批、廣西自貿區崇左片區建設啟動等,正推動口岸貿易、互市貿易和落地加工貿易蓬勃發展,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供堅實保障。(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