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三江縣:創新發展模式 “茶葉+刺繡”助脫貧
2020-11-18 09:15:41來源:廣西新聞網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三江縣:創新發展模式 “茶葉+刺繡”助脫貧

  侗族採茶姑娘正在同樂村茶園修剪茶枝。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趙景玉 攝

三江縣:創新發展模式 “茶葉+刺繡”助脫貧

  侗族刺繡世家幾代傳承人在侗繡博物館剪裁、刺繡侗繡圖案及花邊。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趙景玉 攝

  廣西新聞網柳州11月17日訊(通訊員 趙景玉 實習生 李夏潔)11月12日,走進廣西柳州市三江縣同樂苗族鄉同樂村,歌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揚,讓人不禁遐想,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沿著彎彎折折的石渣路來到同樂村茶園,身著漂亮侗族服飾的同樂村姑娘們嘴裏唱著山歌,雙手忙碌著修剪茶葉,歌聲唱出了對明年新茶豐收的美好期待。

  三江侗族自治縣依託農業資源優勢,做足“山水”文章,把茶葉産業作為精準脫貧、助農增收的重要支柱産業,創新發展“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同樂村是三江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該村有茶葉種植面積15.8平方公里,茶葉加工廠34個,茶葉篩選廠4個。茶葉加工廠主要將當天新採摘的茶葉烘烤幹,而茶葉篩選廠將烘烤幹的茶葉按4個等級進行分類包裝出售。

  “以前每家每戶都是白天在茶園採茶,晚上在家用柴火烘烤茶葉,很辛苦,烤得茶葉色澤不勻稱,也沒有辦法按市場需求進行等級分選,産量低、價格自然也低。”同樂村村支書韋榮芳回憶道,現在村裏有34個茶葉加工廠,茶葉加工、篩選廠全是自動化高標準設備。只要設置好機器的參數,不用熬夜就能將茶葉烘烤分選好,省事效率高。“農網改造前用電不穩定,每個廠最多只能加工40000千克的生茶葉,隨著農網的升級改造,現在34個加工廠基本上每個廠每年都能加工生茶葉75000千克,每月每廠大概三、四千元電費,篩選廠每月每廠電費達10-12萬元。”

  “現在城市裏有的電器,我們村家家戶戶都有。”同樂村40多歲的村民石甫玉明笑著説。石甫玉一家三代人住著4層的小洋房,一樓是自家的茶葉加工廠,二樓以上是住房。一樓主要加工自家採摘和收購來的茶葉,然後包裝出售。4-10月是茶葉豐收季,茶農在茶田裏幹活勁頭十足,石甫玉明老婆則忙前忙後,端起剛剛出爐的自製油茶吆喝大家趁熱喝。

  “現在生活好了,吃穿不愁,就希望以後能置辦兩部車,一部貨車用來拉貨賺錢,一部小車家用。”談到未來的設想希望,石甫玉明一家信心滿滿。

  近年來,同樂村除茶葉産業外,還大力發展侗族刺繡産業。目前共有村民1406戶4924人發展侗族刺繡,以“企業+協會+人才+農戶”模式,打開侗繡産品市場,讓侗族婦女足不出戶便可增收脫貧。同樂村共有貧困戶313戶1343人,已于2019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僅剩的18戶也于2020年9月全部脫貧出列。

  今年只有26歲的覃桂珍,是侗族刺繡世家覃家的第五代傳人。 在侗族,姑娘們自小跟著母親學習刺繡,覃桂珍也不例外。“我從六歲接觸侗繡,暑假便幫著母親刺繡並到各大城市展銷。”在多年刺繡學習中,覃桂珍的技藝越發精湛,曾獲得2017年“金鳳凰”創新産品設計大賽銀獎、2018年“金鳳凰”創新産品設計大賽的金獎。

  大學畢業的覃桂珍回鄉自己開了一個扶貧車間,扶貧車間共為118個貧困繡娘提供就業崗位。同時,扶貧車間還給每一位繡娘提供三輪培訓,一輪5天,大約半個月就能培訓出獨立刺繡的繡娘。在扶貧車間刺繡的每個繡娘都有1400元左右的月收入。工作的地方離家近了、收入多了、開支少了,而且也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裏老少,扶貧車間裏的繡娘們個個都打心底感謝覃桂珍,年輕的她帶領村裏婦女在家門口脫貧致富。

  説起覃桂珍的創業史,辛酸中略帶慶倖。一個20多歲的女孩子放棄大城市就業機會回鄉創業,覃桂珍的舉動讓旁人百思不得其解。正如覃桂珍自己所説,回鄉創業不是自己一時衝動,而是一種想將刺繡這個古老技藝一直傳承下去的情懷,讓更多的人了解侗繡,傳承好侗繡文化。

  “一套侗族服飾手工刺繡需要3個月,有了這個扶貧車間,現在機器刺繡只需一個星期,而且機器刺繡的花邊方便清洗,不變形。大批量的成品更具標準化,不存在繡娘純手工刺繡的個體差異性。一套侗族服飾的價格也由手工刺繡的七八千將至幾百元。”覃桂珍告訴記者。

  車間在2018年培訓大約500個繡娘,近兩年培訓繡娘達2000多人。目前,車間的兩條生産線主要生産侗族服飾上的花邊和旅遊小工藝品,如圍巾、小香包、十二生肖吉祥物、抱枕等,方便遊客購買攜帶,進一步加大了侗繡文化的傳播力。該車間2019年生産的侗繡産品産值約80萬,預計2020年可達120萬的産值。

  按照侗族當地傳統習俗,女兒出嫁時,媽媽會精心準備一套親手繡制的服飾、被褥、坐墊、枕頭等嫁粧,刺繡技藝因此代代傳承。這些年,覃桂珍在原來侗繡成品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堅持“兩條腿走路”傳承好侗繡“非遺”,保留手工侗繡的精髓,同時通過扶貧車間加大侗繡的産業化,她認為侗繡的“非遺”和産業化是相輔相成的,她想用更加現代化的形式來展示“非遺”,讓更多的人了解侗繡文化。

  為了使“非遺”更加全球化、普遍化,覃桂珍創新侗繡産品銷售形式,堅持“實體+線上”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在三江縣各大商鋪鋪貨寄賣,參加各地博覽會展銷,同時也結合年輕人的市場化銷售模式,在直播間、淘寶推售侗繡産品。

  “車間接過最遠的侗繡訂單是香港,廣西各地、三江縣各大商鋪、酒店都有車間出廠的侗繡産品,這幾天車間正在為三江某酒店定制一款侗繡圍巾贈送給遊客。”覃桂珍介紹道,當地的繡娘可以在車間就業,也可以在家帶孩子、務農的同時,通過車間提供的刺繡産品訂單“居家”賺錢,實現增收脫貧致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