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蹚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梧州大力推動礦山治理促進産業轉型升級見聞
2020-11-18 10:57:42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梁乾勝 通訊員 黎國魁

  在岑溪市祥雲礦區觀景臺,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以往散亂堆放、光禿禿的開採完的礦山經過重新覆土植綠修復,一座座山上長滿青草,披上了綠衣,綠意盎然。

  這是梧州市依託自身豐富的資源與生態優勢,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實現綠色發展的一個生動體現。

  近年來,梧州市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提出的“三個一定”和“一個全力”要求,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加快建設綠色礦山工作方案》和《梧州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實施、試點先行、示範引領”模式,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念,推進礦區環境綜合治理,不斷地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推動産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符合本地資源稟賦特點、體現地區優勢和綠色的發展路子。

  目前,梧州市建成綠色礦山27座,完成年度任務108%,建設完成率排名全區第一。

  1  綠色引領:“要我修復”到“我要修復”

  近日,記者來到岑溪市祥雲花崗岩礦山區,山頭的一邊是忙碌有序的作業場面,另一邊是披著“綠裝”山頭。

  “我們面前這幾座已經修復完成的礦山經過覆土、消坡、整形、固化和綠化,如今已成為一道風景線。”岑溪市祥雲花崗岩礦區負責人黎健東説,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要求,邊開採邊修復,從2019年8月開始建設至今,已投入1000萬元,修復、綠化面積約8萬平方米,開採過的礦山經過硬化、綠化、美化,形成了綠色、安全、穩定的景觀屏障,生産效能也提高了,每天出能産生礦石2850噸,比以前提高了2倍。

  祥雲礦區礦山修復是梧州開展綠色礦山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市高度重視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在全市礦山企業中營造良好的綠色礦山創建氛圍,提高了全社會對綠色礦山建設的認識,實現礦山企業從“要我修復”到“我要修復”的轉變。

  在實施過程中,按照“綜合利用,同步修復”的原則,對於新設立的礦山,嚴格按照開發與修復相同步,不製造新的歷史遺留問題,對於廢棄礦山,確定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承建”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將生態修復理念和市場化運作思維拓展到綠色礦山建設和廢棄礦山修復中,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同時償還廢舊礦山綠色礦山建設的歷史欠帳。

  今年以來,梧州建成岑溪市三堡108花崗岩礦等9座花崗岩礦、蒙山縣對外經濟合作有限公司油麻衝鉛鋅礦、蒼梧縣榮晉貿易有限公司袍村石場等綠色礦山27座,完成年度任務108%,完成率排名全區第一。

  生態環境好了,社會效益也初步顯現。目前,岑溪市建成投産或正在建設的固廢加工企業20家,投産後可處理花崗岩固廢約3000萬噸/年,每年可上交稅收9000萬元。

  2 綠色推進:“整治升級”到“轉型升級”

  深秋,岑溪市馬路鎮偉正花崗岩礦場開採現場一派忙碌景象。相關負責人表示,礦山“一面墻”(指採礦場正在開採作業的礦山無臺階像墻壁一樣直立,開採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治理通過驗收後,作業更安全、規範、高效,花崗岩年開採量預計可達5萬立方米。

  近年來,梧州市利用開展綠色礦山建設之機,引導産業轉型,向綠色産業發展。

  專項整治。去年以來,梧州市持續深化“一面墻”開採礦山專項整治,相關礦山企業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梧州市共有10家“一面墻”開採礦山企業獲得自治區應急管理廳批復通過“一面墻”礦山整治工程驗收合格,整治任務完成數量達75%,整治進度排名全區第一。

  以退為進。梧州市實施退城進園戰略,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把“散亂小”企業關停,剩下企業陸續進園發展。岑溪市已建成糯垌三興、三堡振興、馬路義垌、馬路水準4個石材加工區和糯垌新塘花崗岩廢料綜合利用加工區。退城進園後,岑溪市恒昌石材有限公司構建了生態循環石材産業鏈,石漿廢石經破碎提純後80%可轉變為鉀鈉石粉,剩下的20%廢渣可作建築砌塊磚的原料。

  以點帶面。以産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大企業大公司為龍頭,提高科技水準,整合資源開發,以點帶面,引導礦産資源開發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延伸礦産資源開發、加工産業鏈,促進礦産資源利用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目前,梧州市城投集團已完成注資,整合市轄區4家建築石場。

  據不完全統計,梧州市礦産資源開發和深加項目建成投産,可為該市增加工業年産值50億元,實現年稅收4.5億元。

  3  綠色發展:“資源優勢”變“産業優勢”

  梧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金屬礦資源有稀土、鈦、鉛、鋅等12種,非金屬礦産有高嶺土、花崗岩等24種,鈦白粉産量約佔全國1/10,是全國最大的花崗岩生産基地。

  如何把這些資源優勢變成産業優勢,梧州的做法是:依託建築用砂石資源優勢和靠近粵港澳區位優勢,引進龍頭企業,打造建材環保産業鏈,加快建築新材料産業快速發展,帶動當地礦産、鋼材、儲備物流等上下游産業的協同發展。

  藤縣依託轄區內蘊涵豐富的陶瓷土礦産資源,實施以資源換産業的發展戰略,按照綠色礦業理念,建設了藤縣中和陶瓷産業園,已完成建設約2萬畝,已有44家企業簽約入駐園區,其中陶瓷生産企業20家,上下游配套企業24家,總投資額超150億元,已投産陶瓷企業13家、配套企業7家。

  近年來,梧州深入實施“東融”戰略,主動承接産業轉移,把握重點,推動陶瓷、石材、木材等建材産業提質增效,增強鈦白、節能環保、林化、新能源等高品質發展能力,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實現經濟增長新突破。

  引進龍頭,做大産業。11月8日,梧州市重點引進的南部(岑溪)石材循環生態産業園項目開工儀式在三堡鎮振興石材加工區舉行。該項目投資300億元,是2020年廣西“三企入桂”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已列入今年第四批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該項目通過綠色礦山建設整合岑溪市三堡礦區、糯垌礦區、馬路礦區的花崗岩資源,促進礦産資源可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礦産資源開發實現規模化、集約化開採。投入運營後,預計年産值可達300億元,安排就業5萬多人。

  今年5月,梧州市與上海電氣集團簽約,建設梧州建築新材料科技産業園項目,聚力打造以高端石材、裝配式建材、新型墻體材料、新型橋梁材料等為主的生産加工業,以現代物流、現代裝備製造和社會化專業綜合配套服務為引領的産業集群園區。

  堅持綠色發展,梧州的資源優勢逐漸轉化成産業優勢。據統計,今年1-10月,該市建材環保産業鏈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1.24億元,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99%;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467.02億元,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55.6%;新增上規入庫企業76家,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58%;建材環保産業總産值同比增長17%。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