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積極貫徹落實農業農村改革各項舉措—— 釋放農村發展新活力 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2020-12-15 09:15:39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我區積極貫徹落實農業農村改革各項舉措——

  釋放農村發展新活力 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本報記者 龔文穎 董文鋒 通訊員 王金成 周 鈞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業農村改革的征程愈加波瀾壯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完善農村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提高農村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的配置效率,激發農村內在活力。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近些年,我區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於農業農村各項改革舉措,在土地綜合整治、集體經濟發展、鄉村風貌提升、供銷社綜合改革等方面涌現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自治區黨委改革辦會同自治區黨委農辦認真總結提煉,形成經驗清單,印發全區推廣。

  推進土地綜合整治

  助推鄉村振興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地從哪出?錢從哪來?

  北流市抓住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這一“牛鼻子”,成功探索出“黨委引領、群眾主導、市場參與”的全域鄉村振興建設“河村模式”。

  河村房屋多建於清末民初,隨著大量人口外流,老村逐漸荒蕪,斷壁殘垣隨處可見,空心化嚴重,集體經濟薄弱。在實施全域鄉村振興中,北流市積極推進河村土地綜合整治,將以往政府發包項目、政府平臺公司承接、施工企業實施的模式,變為村集體發動農民開墾,以政府工程同樣的成本向村集體收購復墾指標,所得資金歸村集體所有。實施農村宅基地退出和有償使用,徵收的土地有償使用費扣除復墾成本外,全部用於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對復墾好的土地實行集體化經營,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現代特色農業、鄉村文化復興等,實現産業融合。

  當前,河村由一個矮矬窮的“薄弱村”變成遠近聞名的示範村,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村集體年收入達到670萬元,各地遊客紛至遝來。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提高群眾收入

  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實施土地改革,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是關鍵。

  位於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的衝口屯通過集體土地改革,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此之前,衝口屯承包地連片丟荒、四至不清,土地、山林、水利權屬糾紛多,公共設施缺乏,村民集體意識淡薄。一些有志於改變家鄉面貌的村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2016年,他們提出以股權分配形式,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的模式,得到鎮黨委的支持,經村民全體會議商議,最終形成了“確權確股不確地”的改革思路。所有土地由集體重新統一分配,以1979年實行土地承包分田到戶的土地為基數,每戶保留原有土地數量不變,住宅佔地面積從承包地基數扣減。所有土地收益由集體統一分配,將承包地量化為股權,享受土地經營固有分紅,集體土地經營收益以村民人口為基數進行平均二次分配。

  徵地補償款等其他土地收益統一由集體留出發展資金後進行再分配。同時,組建集體所有制的貴港市衝口屯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等。

  經過這些年努力,衝口屯已整合土地4000畝,建設1600多畝百香果連片種植基地,今年預計實現集體收益208.8多萬元,累計分紅59.26萬元,受益群眾136戶,村民集體榮譽感更強了。

  樂業縣則開展“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2017年,樂業縣在花坪鎮開展試點,成立村集體專業合作社及産業園中心,通過流轉土地和招收村民進園務工,實現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變資産。此後,這一模式在全縣推開,連片打造了2.1萬畝獼猴桃、1.2萬畝芒果、1.6萬畝油茶産業園。同時,將社會幫扶資金、政府整合資金、企業投入資金、群眾自籌資金進行整合,按照各類資金投入比例,折股量化為貧困戶基礎股金,投入産業園建設,實現資金變股金。合理量化産業園産權,設置“基礎股、基礎股+自籌資金入股、基礎股+管護費入股、基礎股+自籌資金+管護費入股、土地入股”等五種模式,實現農民變股民。

  樂業縣的“三變”改革,激活了資源要素,加速了産業發展,為群眾鋪就了一條脫貧奔小康的道路,全縣88個村集體和1.4萬貧困人口均獲有股份收益。

  加大資金技術投入 提升鄉村風貌

  鄉村風貌提升,離不開資金、技術等支持。

  按照試點縣投入標準計算,崇左市江州區鄉村風貌提升共需資金近15億元。為破解這一難題,江州區在土地收益、部門資金、銀行貸款、集體經濟等投入機制方面做文章,對實施土地整治項目的村屯,節余指標交易所得收益按照新增水田交易收益30%比例返還用於鄉村建設,還先後整合農林水等部門涉農項目資金5400萬元,爭取農業發展銀行10.4億元融資授信。同時,指導各村每年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提取一定資金作為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改善鄉村風貌。有了資金做保障,江州區成功打造3條鄉村風貌提升示範帶,完成637個村莊改造提升,被評為全國第一批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培訓基地。

  農村污水治理是衡量鄉村風貌一個重要指標。對此,鹿寨縣引入廣西大學進行規劃設計,投入資金,開展廚廁改造,通過鋪設不同管道,建設隔油格柵沉沙池、三格式化糞池,實現農村黑水(人畜糞污)、灰水(浴室、廚房等生活污水)分開收集,就地處理、就地利用、就地循環。實施這種治理模式,污水橫流的現象不見了,蒼蠅蚊蟲少了,環境更美了,房前屋後的微菜園、微果園也有了肥料來源,並且黑灰水處理後成為優質有機肥,還能用它來種植牧草增加收入。

  把供銷社建在村上 服務送到心上

  供銷合作社是農民的合作經濟組織。

  東蘭縣把供銷合作社建到了村一級,通過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吸納村集體經濟資金合作發展項目、開展銷售服務等方式選定村供銷社合作載體,建立與廣大農民的利益聯結,打通為農服務“最後一公里”。為建好村供銷社,東蘭縣廣泛吸納普通農戶、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參與,上級社適當參股,並按功能定位,劃片區分類推動建設。建立相關制度,規範村供銷社運行,進一步拓展經營範圍。目前,全縣新建村供銷社150個,為村民提供農資、日用品、農副産品購銷等服務,還組織建立百香果、沃柑、黑山羊等特色種植養殖基地,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已經部署,目標已經明確,我們要繼續深化改革,突破體制機制障礙,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