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全球七成羅漢果在這裡加工銷售 ——永福羅漢果企業抱團出海記
2025-10-10 13:37:46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全球七成羅漢果在這裡加工銷售 ——永福羅漢果企業抱團出海記

羅漢果選果比賽。

  秋陽初升,永福縣羅漢果科技示範園內,藤蔓垂綠,青果纍纍。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羅漢果採摘與選果比賽在這裡上演。

  “龍江鄉的,這邊集合!”一名神采奕奕的隊長揮手招呼著同伴。各鄉鎮參賽隊伍中,經驗豐富的老果農與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並肩而立,背簍斜挎,蓄勢待發。

  “計時開始!”口令一下,果園霎時安靜,只余枝葉的窸窣與果實落筐的清脆聲響。年輕小夥眼疾手快,專挑飽滿的果實;身旁的大媽指尖輕觸,便能精準判斷成熟度。5分鐘的競賽,比拼的不僅是速度,更是對這片土地饋贈的深刻理解。一旁的選果區同樣緊張有序,鄉親們飛快地將羅漢果按大、中、小分類。

  這熱火朝天的競賽場景,是永福羅漢果産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剪影。這些果實,將從桂北的青山綠水間出發,跨越重洋,走向全球市場。

  1 耕耘 青山綠水間孕育“黃金果”

  永福是“中國羅漢果之鄉”,擁有近400年的種植歷史。地處黃金緯度,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富硒土壤,為羅漢果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環境。

  比賽興奮勁頭過後,龍江鄉的參賽隊員們和記者聊起了家常。“以前種羅漢果,靠天吃飯成分大,技術也老套。”一名老果農感慨道,“現在不一樣咯,科技示範園推廣標準化種植,平地也能高産,選苗、施肥、管護都有講究,畝産翻番不説,品質也更穩定了。”他指了指身旁的年輕人,“現在村裏年輕人也願意回來種羅漢果,覺得有奔頭。”

  這“奔頭”的背後,是強有力的科技賦能與政策扶持為支撐。永福縣連續多年實施羅漢果價格保險,出臺聯農帶農扶持方案,真金白銀的投入穩住了農戶的心。2025年,全縣羅漢果種植面積近15萬畝,預計鮮果産量突破15億個。坐落于蘇橋鎮的永福羅漢果科技示範園,作為集育苗、種植、科研、文化展示于一體的産學研平臺,成為推動技術落地的核心引擎,帶動畝産從過去的8000個普遍提升至目前的1.2萬個以上。

  在示範園育苗基地,永福縣羅漢果研究所所長秦開德如數家珍:“這裡是羅漢果的搖籃。我們每年能提供500萬株優質母種苗,‘龍江一號’作為主力品種,抗病能力強、豐産、品質佳,佔據了主要市場份額。”他坦言,新品種選育道阻且長,但科研的腳步從未停歇,加之今年永福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名單,為産業的高品質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 出海 叩開41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大門

  豐收的果實,如何實現價值最大化?永福的智慧,不僅在於通過精深加工打通價值鏈,更在於整合力量抱團闖蕩全球市場。

  在桂林三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剛采收的羅漢果經過一道道工序,被製成羅漢果甜苷、濃縮汁等高附加值産品。“我們的産品遠銷美國、日本。”公司副總經理梁小燕向記者介紹,這背後,是全縣年加工超50億個的強大産能作為支撐。

  而抱團出海的模式,讓永福羅漢果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由28家本地企業聯合組建的廣西永福福中福羅漢果有限公司是這一模式的典範。公司董事長韋新連透露:“最近一批貨即將發往比利時。”該公司深度融合生産、科研、加工、銷售,構建全産業鏈,不僅擁有1.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廠區和領先的加工設備,日加工能力達200萬個,更構建了從6600畝標準化種植基地到“八統一”管理模式的全産業鏈品控體系。

  “我們研發了100多個小類産品。”韋新連向記者細數,“從傳統的茶飲到深加工的濃縮汁、甜苷,甚至專門為海外市場開發的複合花草茶。很多高端酒店大堂的免費茶飲,都由我們供應。”這種從賣原料到賣産品、賣品牌乃至賣標準的升級,使得永福羅漢果的“中國甜”能以更豐富的形態、更穩定的品質,叩開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市場的大門。桂林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桂林市羅漢果及其提取物出口範圍持續擴大。

  “全球70%的羅漢果集中在永福加工和銷售。”永福縣副縣長莫正雲表示,在永福羅漢果協會的整合下,各企業統一標準、共享信息、共建渠道,形成了攥指成拳的合力,共同應對國際市場的風浪,讓源自東方的健康甜味,穩穩地走向世界餐桌。

  3 致遠 打造面向世界的“永福名片”

  産業發展的背後,亦有成長的煩惱。

  在永福羅漢果研究所的種苗培育大棚裏,一排排嫩綠的母種苗長勢良好。秦開德俯身查看苗情:“‘龍江一號’目前支撐著全國約80%的種植面積,是産業發展的功臣。”他話鋒一轉,指尖輕觸一片嫩葉,“我們必須跑在時間前面,培育出更多抗逆性強、品質更優、能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的新品種。”

  這份緊迫感,正轉化為行動。新品種選育週期動輒10年以上,而市場變化日新月異。這不僅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更是一場需要持續投入和耐得住寂寞的科研長征。據了解,永福縣正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利用雜交育種乃至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現代技術,加速優新品種的選育進程。與此同時,野生羅漢果種質資源的保護、脫毒種苗技術的攻關也在同步推進,旨在構建起更加穩固、充滿活力的良種繁育體系。

  面對市場波動,羅漢果協會會長呂雨淩表示:“今年羅漢果價格保持在理想區間,但隨著後期加工企業進入生産旺季,預計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基於這一判斷,該協會通過制定行業規則規範市場,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向生物制藥、功能食品等高附加值領域延伸,打造核心競爭力,讓抱團出海更有力。

  産業的升級,更是一場從産品到品牌的深刻變革。永福正以打造“世界級品牌”為目標,引入專業策劃進行頂層設計。不僅在重要城市和新興媒體平臺發起品牌攻勢,更深度挖掘400年的栽培文化,讓品牌更具魅力。

  在獲批國家3A級旅遊景區的羅漢果小鎮,遊客可採摘鮮果、參觀文化展示館、通過大數據平臺感知産業脈搏。這種“農業+文旅”的融合實踐,讓羅漢果紮根更肥沃的文化土壤,“生長”出超越農産品本身的豐厚價值,生動詮釋著“一産優、二産強、三産活”的發展新格局。

  永福謀劃建設智慧物流及電子交易中心,打造集交易、倉儲、配送、電商于一體的現代化樞紐,賦能産業更快速、更精準地響應全球市場。

  “永福羅漢果的蛻變,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更是中國農業‘向綠而行、向高而攀’的縮影。”永福縣委書記韋文周説,要繼續打磨這枚“東方神果”,讓它不僅甜在舌尖,更甜在鄉親們的心裏,甜在全球消費者的記憶裏——這是永福的使命,也是中國農業走向世界的底氣。

  秋風送爽,永福大地上的羅漢果藤蔓孕育著新一輪的生機與希望。從比賽現場的歡聲笑語,到不斷豐富的産品矩陣,再到文旅融合帶來的品牌增值,永福羅漢果正跨越山海,抵達更遠的地方。(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施洋洋 傅清龍 通訊員 劉玉婷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