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秸稈綜合利用的廣西“密碼”
2021-01-29 09:43:03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穎倩責編:趙瀅溪

秸稈綜合利用的廣西“密碼”

  甘蔗砍收後,柳州鑫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派出專業工作隊為農戶免費機收甘蔗尾葉。

  本報記者 唐廣生 通訊員 蘇瑩瑩 文/圖

  ■核心閱讀

  作為農業大省區,廣西每年可生成大量秸稈。由於農民對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的意識不強,導致部分農民頂著“禁令”焚燒秸稈。而秸稈還田成本高、技術高等問題也在客觀上導致了秸稈焚燒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十三五”期間,廣西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形成了廣西特有的“密碼”,破解了秸稈綜合利用難題。截至2020年底,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5%,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秸稈利用總量累計達8500萬噸,推廣綜合利用模式技術面積2.3億畝次,增收節支60多億元。

  聚焦産業發展,構建利用高效産業鏈

  日前,記者一行走進位於南寧市青秀區伶俐鎮的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但見一輛輛裝著玉米秸稈、甘蔗尾葉的車輛正在過磅,收購的秸稈一部分被切碎後加工成飼養肉牛的青貯飼料,一部分與養殖産生的糞便一同加工成商品有機肥。

  公司負責人介紹,通過推行“秸—飼—肥”種養結合模式,降低了規模養殖企業成本,推動了肉牛養殖産業的良性發展。至今,該公司年産秸稈飼料達10萬餘噸,生産有機肥5萬餘噸,年養殖肉牛超過6000頭。

  橫縣作為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甜玉米生産基地,通過生産青貯飼料和飼料顆粒兩種途徑,實現了甜玉米秸稈全域全量利用。據橫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潘國長介紹,該縣採用“農戶訂單+企業配送”的模式,企業根據畜禽養殖戶需求配製供應顆粒狀的雞、鴨、豬飼料。

  “秸稈顆粒飼料沒有任何添加劑,餵養出的畜禽品質好,雞鴨每斤零售價能提高2—5元,‘陶圩雞’‘北灘雞’等還通過了特色産品認證。”潘國長説,目前該縣生産的秸稈飼料顆粒還銷往貴州省等地,秸稈飼料顆粒年産值達到1380萬元,青貯飼料年産值約為4000萬元。

  在玉林市玉州區,水稻秸稈被大量應用於草繩編制、稻草人製作。玉州區推行“企業+農戶”的模式,由企業出資購置100台草繩加工機,免費借給農戶使用,企業每月統一上門向農戶回收加工的草繩;玉林市富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下半年開始製作稻草人藝術品,銷往南寧、賀州等地的休閒農莊、公園、景區等,一個1—1.5米高的稻草人能賣到2000元左右。

  玉州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覃艷説:“玉州區2020年在試點鄉鎮實現了6000畝水稻秸稈的全量利用,僅每畝水稻産生的秸稈通過編制草繩可獲得440多元的可觀利潤。”

  據自治區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站長莫宗標介紹,近年來,廣西整合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和自治區鄉村振興項目資金1.4億多元,支持45個縣(市、區)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各試點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區各地以秸稈多元綜合利用為主,發展肉牛養殖、食用菌栽培等多個産業鏈條,秸稈産業化利用能力大幅度提升。

  強化能力提升,促進利用高品質發展

  “把握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重點、難點,探索形成一批區域特色、基地帶動、規模發展、多産業融合的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典型,進一步提升了廣西秸稈産業化利用能力,促進了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高品質發展。”莫宗標説。

  據了解,目前廣西已形成了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十大模式:“秸稈還田循環培肥”“秸—飼—肥種養結合”“秸—沼—肥能源生態”“秸—菌—肥基質利用”“秸—飼加工”“秸稈—基質—肥料循環利用”“秸稈覆蓋栽培循環”“秸稈燃料化循環利用”“秸稈養殖墊料肥料化循環利用”“水稻秸稈原料加工利用”。在秸稈直接還田、飼料化利用、能源燃料、基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技術突破,並在各地進行了推廣應用。

  為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模式的推廣力度,2020年底,《廣西主要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彙編》出臺,推介發佈廣西主要農作物秸稈“五料化”利用技術15項、收儲運典型模式4種,為推進全區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和收儲運體系建設提供了樣板。

  全區各地也“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涌現出許多好做法、新辦法——

  南寧市印發《農作物秸稈直接還田技術示範推廣實施方案》,在各縣區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驗示範。

  柳州市生物質發電廠與農戶簽訂合約,安排專業工作隊進田機收甘蔗尾葉,實現了農戶無須作業成本、企業免費獲得秸稈、蔗葉離田作業專業化、秸稈資源被有效利用“四贏”。

  欽州市成功推廣馬鈴薯稻草覆蓋種植和“稻—稻—菌”生態循環種植模式,養殖企業收購秸稈進行飼料化利用實現過腹還田。

  貴港市引進秸稈還田及綜合利用監管系統,有效解決了農機秸稈作業面積核算、人工測量成本高且標準不一等問題。

  來賓市興賓區由政府統一齣資打捆回收蔗葉,解決了蔗農的後顧之憂。

  全區各地通過加大對成熟使用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模式推廣應用力度,大大提升了秸稈綜合利用能力和收儲能力,企業、農民科學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熱情大為高漲。

  謀劃制度創新,推進利用與農戶聯結

  為全面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廣西積極謀劃制度創新,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聯合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自治區財政廳制定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獎補(暫行)辦法》,分等次對綜合利用成效突出的縣進行獎補,支持獎補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扶持秸稈産業化發展、建設收儲運體系所需的農資種苗、機械設備、收儲設施和離還田作業補助等。

  “之前收回的秸稈都是用來燒水做飯,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農戶用上了電和煤氣,秸稈大多被廢棄。”賓陽縣古辣鎮平南村農民賴錦球説,雖然近年來秸稈綜合利用有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但秸稈收集、運輸、出售費時費力,農戶積極性不高。

  為此,廣西積極探索建立秸稈綜合利用與稻穀目標價格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掛鉤的“補獎罰”機制,從自治區、市、縣、鄉鎮四個層面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生態補償機制試行試點,強化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戶之間的有機聯結。

  2018年,廣西出臺稻穀目標價格補貼實施方案,將秸稈還田列為稻穀生産者補貼內容,每畝最高補貼標準300元。南寧、貴港兩個設區市在市級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中,規定對秸稈還田的耕地每畝提高補貼標準250元;對露天焚燒秸稈的農戶取消其當年補貼資格。賓陽、平南、合浦等12個縣區分別在縣級稻穀目標價格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中制定了與秸稈綜合利用掛鉤的“補獎罰”條款和內容,明確具體執行辦法和補獎罰標準。

  “隨著政府近幾年宣傳的深入人心,許多農民已經有了秸稈能夠換錢的意識,知道了‘秸稈不能燒,還田得獎勵’。”賓陽縣武陵鎮留寺村致富能人盧樹寬説,為了給這些“不能燒”的秸稈找“去處”,他和身邊的親戚朋友們聯合經營一個草簾製作廠,收購稻稈加工成草簾銷往廣東、海南等省及周邊地區,草簾每張有20%—25%的利潤,一年銷量約有5000—6000噸。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