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脫貧攻堅的文藝力量
2021-03-16 09:47:29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蘇超光 王艷群 通訊員 房永明 翟全紅

  經過八桂兒女的艱苦奮鬥,廣西與全國同步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在這些奮鬥者中,有一支力量不能忽視,那就是文藝力量。

  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創作的電影《秀美人生》公映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全國25部作品獲獎,廣西佔3部,均為脫貧攻堅主題作品;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脫貧攻堅全國攝影作品徵集活動,廣西6件作品入選……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廣西文藝工作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基層,紮根生活,與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命運,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以一批批接地氣、有情懷、有溫度的作品,激勵和鼓舞八桂兒女,展現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擔當與力量。

  文産融合:展現富民之力

  在大新縣五山鄉三合村,春日暖陽下,一幅幅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墻畫形式多樣、構思巧妙、色彩絢麗,讓村莊顯得格外生動而多彩。

  這些分佈在三合村10個屯的100幅墻畫,是自治區文聯發動美術工作者歷時半年精心繪製的。

  “民風淳樸團結和睦,經濟繁榮環境優美。”三合村華麗轉身,一改往日臟亂差。村民們説,村容村貌不整潔,和這藝術畫不協調。

  三合村原屬自治區劃定的深度貧困村。2015年,自治區文聯定點幫扶後,派出多名文藝骨幹輪番駐村擔任第一書記。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全村如期完成脫貧任務,村容村貌大變樣,群眾精氣神顯著提升。一幅幅充滿藝術元素的美麗墻畫,也成為遊客合影的網紅打卡地。

  文藝猶如春天的一粒種子,只要根植鄉村土壤,就能開出絢爛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走進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獨峒村,簸箕畫、服飾、扇子、布藝、十字繡……各種類型的農民畫隨處可見。

  如何讓民族藝術在新時代開出富民之花?該縣扶持發展農民畫産業,讓侗鄉貧困農民擺脫貧困、增收致富。

  2019年,獨峒鎮侗族農民畫産值達500多萬元。很多農民放下鋤頭拿起筆,生活富足安穩。如今,獨峒村已建成三江侗族農民畫傳承基地,三江農民畫銷往國內外市場,2000多幅被文旅部贈送各國使館,500多幅被各地博物館收藏,近2萬幅走進全國各地景區、酒店、賓館和家庭。

  脫貧攻堅戰中文藝的富民之力,在中國文聯全國5個重點文藝扶貧縣之一的昭平縣黃姚鎮鳳立村也有生動的實踐。在發展旅遊産業中,該村將歷史悠久的壯錦文化發揚光大,成立了壯錦編織隊,將壯錦飾品推向景區景點,群眾通過織錦增加了收入。

  文藝惠民:展現扶志之力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讓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錨定了前行的目標。”自治區文聯負責人説,“精準扶貧,扶志為要。文藝就是扶志的金鑰匙,可以引導幫扶對象轉變思想觀念,激發內生動力。”

  唱山歌、演農戲、舞龍獅……八桂兒女自古崇尚文藝活動。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屋建瓴,優先發展文化事業,大力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廣泛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了多元化、全覆蓋的市、縣、鄉、村、屯五級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廣大群眾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各種文藝表演,既提升了文化認同感和幸福感,又改善了社會治安。

  河池是廣西脫貧攻堅主戰場,該市文聯組織文藝志願服務團隊以“文藝志願+精準扶貧”為載體,深入11個縣區的15個鄉鎮72個貧困村屯,送演出、送書籍、送輔導,並打造出“鄉村春晚”品牌節目。

  據統計,“鄉村春晚”已在巴馬瑤族自治縣東山鄉的卡橋、江團、長洞、弄山4個布努瑤文藝村連續舉辦了12屆,在宜州、都安、大化也連辦了好幾年,成了當地老百姓每年必看、最為期盼的節目。

  來賓市的大小村莊裏,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層出不窮。該市724個行政村先後建起文化綜合樓、文藝舞臺、燈光球場、文藝隊和鄉村少年宮等設施,並組建起1297支農民籃球隊、1012支農民文藝隊,各級各類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在“經濟洼地”上建起了文化高地,被評為“全國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

  植根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廣闊土壤,近5年我區在開展“千村萬戶文藝惠民工程”中,創建了文藝村777個、文藝戶1220戶,命名“廣西特色文藝之鄉”96個。

  深耕沃土:展現凝聚之力

  “十三五”以來,我區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扶貧一線,見證新變化,感受新活力,激發新靈感,創作了一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優秀作品。

  斬獲駿馬獎的《駐村筆記》《人間消息》《被風吹過的村莊》3部作品,無不帶著泥土的芬芳;入選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專項的報告文學《青春之花——黃文秀》,入展“2020·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雙年展”的3組廣西作品,均充滿鄉土氣息。

  真實的故事令人感動,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後,廣西作家深入環江,采寫完成《沸騰的毛南山》報告文學;廣西攝協會員與毛南山鄉群眾同吃同住,拍攝出一批優秀的攝影作品,並精選百餘件在南寧、北京、環江舉辦“廣西環江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攝影展覽”;自治區文聯幹部林超俊創作的《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在《民族文學》發表,並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土生土長”的文藝作品,不僅激發了我區廣大群眾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雄心、信心和決心,也在全國激發出了昂揚奮鬥的精神力量。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積澱多少故事。《駐村筆記》是作家潘紅日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黃金鎮寺門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期間創作的。駐村兩年裏,他親見精準扶貧給貧困地區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激發出了巨大的創作能量。他感言:“兩年駐村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思想上得到了洗禮,藝術上得到了提高。”

  在三合村种老屯,有一條嶄新的鄉道,名叫“青年作家路”。這條路見證了鄉村建設者的詩意與情懷,也見證了廣大文藝工作者在扶貧攻堅中的奮發有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