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深化與東盟經貿合作的著力點
2021-06-04 10:10:47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劉家凱

  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給中國對外經貿合作帶來了嚴峻挑戰。廣西需要進一步認清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堅持把東盟作為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的關鍵市場,全面升級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

  一、進一步深挖平臺開放功能,拓展經貿合作新空間。要加快推動中國—東盟博覽會提質升級,用足用好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功能,為中國—東盟乃至東亞地區經貿合作全面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現階段,關鍵是要抓住簽署RCEP的機遇,擴展中國—東盟博覽會服務RCEP功能,增加RCEP合作投資貿易促進活動,開展RCEP高層論壇、政商對接等更寬領域合作、更多層次交流,借助東博會平臺舉辦RCEP全産業鏈展會,把中國—東盟博覽會做深做實。要著力打造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一站式服務平臺,加快引入更多國際機構、商協會、知名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等,在經貿合作、項目引進、市場拓展、跨國技術轉移交易等方面為中國和東盟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不斷促進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經貿交流合作。加快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以數字經濟為基礎,拓寬經貿合作新渠道,加快推進面向東盟國家的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中國—東盟智慧港口、多式聯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等項目,積極開展面向東盟的國際業務,推動與東盟國家在基礎設施、信息安全、數字文化、數字教育、數字醫療、數字旅遊等新興領域廣泛合作,不斷豐富與東盟國家合作的內涵,打造“數字絲綢之路”區域典範。

  二、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領域,提高利用外資品質與效率。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領域負面清單,將簡政放權和負面清單落實緊密銜接,有序推進增值電信、教育等重點領域開放,放寬製造業、採礦業準入,擴大商務服務對外開放,做大利用外資規模,提升利用外資品質。在更大範圍內優化利用外資渠道,進一步建立完善外資招商平臺,擴大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開放,深化國際産能合作,建立全生命週期外商服務新模式,提升對外投資合作水準,打造中國—東盟跨境産業鏈。進一步創新服務措施,完善對外招商引資服務機制,推動以商招商、産業鏈招商,以專題推介會、招商小分隊等形式開展精準招商,完善廣西外商投資企業“直通車”聯席協調會議機制,以優化投資環境吸引重大外資項目、外資企業入駐。

  三、進一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建立跨境貿易産業鏈。要依託地緣優勢,面向東盟探索建立一體化發展標準體系,實施內外貿一體化工程,促進內外貿政策法規、監管方式、經營資質、品質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在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同時加大對內開放,提高産品品質標準和認證的國際化水準,讓內外貿企業市場轉換便捷高效。建設和壯大一批集內外貿一體化的邊貿市場,打造本土優質特色品牌,並在區域內建立相應的産業集群,建立跨境貿易産業鏈。

  四、進一步推動金融門戶開放,促進金融合作便利化。廣西要深化跨境金融創新,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人民幣跨境結算、貨幣交易和跨境投融資服務體系,吸引面向東盟的跨境資金結算落地廣西。推進中馬欽州産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大力開展跨境人民幣同業融資、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跨境人民幣雙向流動便利化、簡化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離岸劃轉業務、境內信貸資産跨境轉讓等業務。建設中國—東盟跨境徵信平臺,對廣西—東盟業務往來提供信用評級和諮詢等服務,提升廣西征信服務品質。大力發展大數據金融,建立以政府為主導、金融機構和大數據企業共同參與的金融大數據交易中心,聯合中國—東盟金融城內金融機構以及東盟各國金融機構,提供相關數據並參與研究分析,探索市場規律,為廣西—東盟經貿合作提供精準可靠的數據支持。

  五、進一步完善跨境物流體系,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要加快建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構建統一、高效的調度平臺及信息系統,鼓勵物流、工業、金融等行業參與打造北部灣智慧港口,提升通道運行規模和品質,推動建立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機制,持續推進降費提效優服,完善跨境物流體系,提高物流運輸效率。大力推進口岸建設,強化口岸設施升級建設,構建口岸開放新體系,全面提升口岸信息化智慧化水準,全面推動“單一窗口”的接入,實現數據共享。加強與東盟國家政策對接,推進公路網、鐵路網互聯互通,降低跨境物流運輸成本,構建智慧運輸體系,加快海外倉儲建設,加強對訂單、庫存、産品流轉的全方位跟蹤管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