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加快金融開放門戶建設 有效強化改革系統集成
2021-06-29 10:13:49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廣西:加快金融開放門戶建設 有效強化改革系統集成

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廣西基地。

廣西:加快金融開放門戶建設 有效強化改革系統集成

深交所廣西基地。

廣西:加快金融開放門戶建設 有效強化改革系統集成

舉行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和保險創新綜合示範區評審。

廣西:加快金融開放門戶建設 有效強化改革系統集成

中國-東盟金融城。南寧五象新區管委會供圖

  廣西經濟高品質發展亮點展示之金融答卷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站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和“十四五”開局的歷史坐標上,廣西金融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總目標,以“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的昂揚鬥志,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和保障水準,各項金融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廣西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也為廣西實現2021年上半年“雙過半”工作目標交上了一份優秀的金融答卷。

  1 形成“一主一副一批”金融空間佈局

  2021年以來,廣西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在金融集聚、改革集成、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廣西按照資源集聚、競合發展、服務實體、開放創新、防控風險的原則,編制《廣西全區金融空間佈局規劃》,推動全區形成“一主一副一批”金融空間佈局,提升金融集聚效應。

  在南寧打造金融開放門戶核心區,建設中國—東盟金融城。緊緊圍繞強首府戰略,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在南寧五象新區打造中國—東盟金融城,著力建設中國—東盟金融城金融大廈、中國—東盟跨境金融服務中心、中國—東盟黃金産業園、保險産業園、金融中後臺科技園等一批重點項目,推動形成金融總部集聚區、金融信息服務區、金融營運服務區、科技金融産業區,有效吸引金融資源集聚。截至2021年5月末,中國—東盟金融城入駐金融機構(企業)222家,是2018年末的9倍,其中,2021年內新增金融機構(企業)60家。

  發揮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優勢,打造北欽防區域性航運金融中心。北海市著力發展向海金融,以航運保險為特色,加快建設保險創新中心、向海經濟投融資中心、産貿融合服務中心、向海金融信息服務中心和現代金融産業城,形成“一城四中心”發展格局。防城港市突出航運貿易金融發展特色,啟動建設北部灣(防城港)航運貿易金融中心,以貿易、航運為紐帶拓展金融服務,集聚航運貿易金融各類主體,開展航運貿易金融業務創新。欽州市積極推動港口、航運、金融實現多業態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動,著力建設港航金融創新區、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區、“兩國雙園”跨境金融創新區。

  依託資源稟賦,打造一批特色金融城市和金融改革示範區。柳州市積極打造産融結合示範區,桂林市爭創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梧州市推進東融示範區特色金融發展,貴港市探索發展港産融合綜合金融服務,玉林市、來賓市深化財政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百色市爭創全國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試驗區,賀州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範區,河池市探索發展康養金融,崇左市創建保險創新綜合示範區。通過各地的積極參與,推動各市金融産業發展能級躍升,引領實體經濟跨越式發展,夯實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的基礎。

  2 統籌推進五大金融改革創新試點

  著力打造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大保險業務創新,發揮保險保障功能,為廣西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今年1—5月廣西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417.01億元,同比增長12.19%,高於去年同期0.58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增速6.65個百分點,保費增速全國排名第4位,西部排名第1位;累計為全社會提供各類財産和人身風險保障達28.72萬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和給付109.92億元,同比增長15.99%。跨境保險走在全國前列,1—5月累計為3.4萬輛次出入境車輛提供風險保障50.87億元;轄區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累計支持出口和“走出去”51.87億美元。“險資入桂”成效顯著,1—5月,投向廣西的債權投資計劃(險資項目投資主要形式)登記94億元,新增規模全國第八。

  著力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引導金融機構健全綠色金融內部管理,廣西北部灣銀行、桂林銀行披露環境信息報告,建行廣西區分行、平安銀行南寧分行等設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推動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建立綠色金融企業(項目)庫,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範圍和統計標準。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區綠色貸款餘額3084.23億元,同比增長29.51%,高於本外幣各項貸款增速14.45個百分點。南寧市成功發行廣西首單碳中和綠色公司債,柳州市發行廣西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

  著力推進跨境金融改革創新試點。中馬欽州産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截至6月15日,試點地區共有9家銀行的30家分支機構備案成為試點銀行,5項試點業務全部落地,金額50.33億元。打造“百強千企聚鏈”工程,獲批跨境區塊鏈平臺信保保單融資場景全國首批試點,助推廣西在中西部地區最先實現試點業務落地。截至6月16日,平臺共為130家企業發放貸款1029筆,金額折合人民幣47億元。穩步推進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外國人才薪酬購付匯便利化試點,業務辦理時長由原來1個小時壓縮至10分鐘,企業資金效率大幅提升。積極推動銅精礦、鐵礦石、大豆、天然石油氣、玉米等多個品種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結算取得進展,結算金額17.9億元。

  著力推進直接融資改革創新試點。遴選桂林市、梧州市、百色市等市以及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等國有企業啟動直接融資改革創新試點。動態更新優化自治區上市後備企業庫,保留100家優質上市後備企業在庫。摸排債券項目儲備情況,動態更新自治區層面2000億元規模的債券項目庫。著手建立資本市場專家庫,深化政府與市場聯動。舉辦廣西領導幹部資本市場高級研修班、廣西上市後備企業資本市場高級研修班。首次在全區範圍內組織開展2020年廣西直接融資典型案例及主創團隊徵集工作。1-5月,廣西企業在境內市場發行各類債券(不含同業存單)共計702.7億元,排名全國第17位,較去年同期排名上升3位。

  爭取開展期現結合試點。研究出臺《開展期現結合服務廣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實施方案》,聚焦氧化鋁、木材、棕櫚油、油氣等領域開展現貨交易與期現合作,促進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聯動發展。加快建設中國—東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打造面向東盟的大宗産品交易平臺。探索在自貿區內開展預售交易業務試點。積極佈局面向東盟地區交割倉庫、物流網絡以及交易經紀業務,建立大宗商品供應鏈體系。與上海期貨交易所達成共識,支持廣西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標準倉單交易平臺開設氧化鋁等品種報價專區,形成具有周邊影響力的“廣西價格”。

  3 打造系列重大金融發展平臺

  建設金融中後臺服務基地。集聚中銀香港東南亞業務營運中心、中國太平東盟保險服務中心、交通銀行南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銀行遠程智慧銀行中心、平安集團跨境金融數字平臺、陽光保險電話銷售中心、螞蟻集團廣西區域中心、廣西金融電子結算服務中心、桂林銀行資金運營中心等一批金融中後臺服務機構。中信集團籌建南寧大數據智慧服務呼叫中心基地。工商銀行計劃在廣西設立面向東盟的研究機構和業務結算中心。

  建設交易所廣西服務基地。深交所廣西服務基地、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廣西基地相繼落地,定位於支持廣西資本市場發展的在地化服務平臺,逐步建成面向東盟開展服務的重要工作平臺。推動新三板公司來桂設立廣西基地,強化我區新三板後備掛牌企業培育和發債融資業務服務。推動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來桂設立廣西基地,強化期現聯動服務實體經濟。

  建設中國—東盟金融信息服務平臺。依託新華社國家金融信息平臺,啟動建設中國—東盟金融信息服務平臺二期項目,吸納與融合來自中國、東盟各國的一手資訊,加快形成匯集海量信息的數據庫,為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信息溝通、數據共享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服務支撐。

  建設中國—東盟金融合作學院。聯合金融機構開展培訓1.3萬人次,“中國—東盟金融名家大講堂”“金融開放與法律創新圓桌會”等學術品牌形成影響,打造聚焦面向東盟的金融人才培養高端學府、金融決策諮詢高端智庫、金融國際合作高端平臺。

  下一步,廣西將著力強化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深度結合,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改革系統集成,為我國全面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本版文圖除署名外均由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