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綠色發展厚植生態優勢 山水相依盡享詩畫美景——南寧生態文明建設亮出硬核“成績單”
2021-07-01 18:23:12來源:南寧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綠色發展厚植生態優勢 山水相依盡享詩畫美景——南寧生態文明建設亮出硬核“成績單”

那考河濕地公園鳥語花香、流水潺潺,讓人流連忘返。

綠色發展厚植生態優勢 山水相依盡享詩畫美景——南寧生態文明建設亮出硬核“成績單”

綠色發展厚植生態優勢 山水相依盡享詩畫美景——南寧生態文明建設亮出硬核“成績單”

南湖湖水澄碧,岸邊芳草綠樹相依,令人心曠神怡。

  “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要求廣西“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這為新征程上南寧推動綠色發展,打造更高水準的生態宜居城市注入了強勁動力。

  回顧南寧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猶如打開一張繪滿生態美景的絢麗畫卷,亮點頻出,令人讚嘆。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抬頭,是醉人的“天空藍”。

  蒼樹吐翠,碧水泛波——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

  南寧市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獎(2007年)、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年被評為“美麗山水城市”。

  美景、榮譽背後,是南寧市交出的生態答卷。南寧市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治水、建城、為民,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污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讓首府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不斷提升城市生態宜居水準,切實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展現首府良好形象的發力點,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美麗的那考河畔描繪的綠色發展圖景在首府南寧已經成為現實。

  藍天常駐幸福長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如今,藍天白雲不再是奢侈品。從向藍而生到藍天常駐,這份來之不易的“藍天幸福感”,南寧是怎麼獲得的?

  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5天,佔全年75%,僅4個月未出現污染天氣……這是2013年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時,當年的南寧市區環境空氣品質情況——城市揚塵、尾氣排放、秸稈焚燒,大氣污染給綠城的天空貼上了一張“黑名片”。

  如何破題?緊緊抓住科學、依法、精準治污的牛鼻子,南寧踏上了向藍而生的治污新征程。

  “慧眼”觀落塵,走航“嗅”污染。依託揚塵治理“慧眼”系統與道路積塵負荷走航監測,南寧對工地、消納場、攪拌站等開展“降塵處理”,蹚出一條科技賦能的精細治理路徑。

  依靠科技支撐與精細治理,南寧的藍天保衛戰逐漸從治一隅向治全局擴展。

  “人防+技防”監管模式、衛星遙感監控系統、鐵塔視頻監控系統……曾經難覓蹤跡的秸稈露天焚燒火點如今變得有跡可循,今年1—5月,近3600處火點被發現並處置。

  煙花爆竹燃放讓幸福春節亮起生態“紅燈”,傳統節日需要“綠色”打開方式。我市強化禁燃管控,形成禁燃禁放護藍天的社會新風尚。

  “散亂污”工業企業治理腳步正在加快。南寧推進重點行業煙氣深度治理,持續推進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綜合整治。

  落實執行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禁行區、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專項執法檢查、迅速科學應對污染天氣過程……出實招、下實勁、見實效,南寧打贏藍天保衛戰,啃下的都是硬骨頭,收穫的是一片新天地:

  ——污染少了。2020年全年未發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值繼續下降,2020年市區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1.6%,市區環境空氣品質實現連續五年穩定達標。

  ——藍天多了。2020年南寧市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7.5%,與2013年相比提高了近22.5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第17位。今年1—5月,市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優於全區平均水準1.5個百分點。

  從向藍而生到藍天常駐,“22.5個百分點”的跨越,是南寧市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生動寫照。

  碧水繞城家園美

  依水而生,因水而興。南寧內河縱橫交錯,其治理問題一直廣受關注。

  自北向南貫穿中心城區的朝陽溪是“老南寧”難捨的牽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因為城市發展、工業和生活污染等問題,朝陽溪“臭”名遠揚。

  為徹底、全面治理朝陽溪,推進“中國綠城”品質提檔升級,南寧開啟了朝陽溪黑臭水體治理的征程。

  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一系列治理手段讓曾經的臭水溝實現蛻變。

  如今,走進朝陽溪上游連疇村附近河段,困擾周邊居民幾十年的“黑臭頑疾”得到了有效根除:潺潺的溪流,平靜的湖面,鳥禽自由徜徉,岸邊草場沙沙作響,仿佛回歸於老邕城故里兒時的田園與淺灘。

  朝陽溪轉變的背後,濃縮著一段南寧黑臭水體生態修復的探索之路。

  普查結果顯示,建成區13條城市內河有38個河段屬於黑臭水體,污水通過直排口流入內河及邕江,城市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

  治理,迫在眉睫。黨的十八大吹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號角,南寧水環境治理隨之提速,全市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的資金投入、前所未有的治理力度,開展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堅決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讓碧水繞城、清水流淌。

  從“末端治理”轉向“全過程治理”;從“只治水裏”轉向“水陸同治”……南寧在黑臭水體治理中轉變思路,統籌岸上岸下、上游下游,開展全流域全要素系統治理,綜合施策,隨著一系列措施實施,我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明顯,為民治水的理念深入人心。

  曾經的臭水溝那考河經過治理綻放“新顏”,那考河流域治理項目成為全國城市內河流域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及海綿城市建設標杆,榮獲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在那考河流域治理的帶動下,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黑臭水體治理等一批運用新理念新模式治理的項目全面啟動,並取得成效。如今的沙江河退污還清,變成一個水清岸綠、鳥語花香的濕地公園。

  2019年,南寧以總分第二名的成績入圍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目前,全市建成區38個黑臭河段已消除黑臭。全市主要流域水質優良比例常年保持100%,連續多年實現“Ⅱ類水入境、Ⅱ類水出境”。

  碧水藍天、綠樹紅瓦、水岸如黛、江山如畫……邕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以最美的姿態流淌著天人合一的讚歌。

  治理一條江,改變一座城。南寧市高品質高標準高水準打造江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百里秀美邕江”,新建和改建公園15個、綠道163公里,夜遊邕江成為市民新體驗。

  南寧的海綿城市建設成效凸現。共完成海綿建設項目287項,完成總投資107.52億元。2019年,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以全國第三名的優異成績通過國家驗收。

  綠滿邕城畫卷舒

  城擁林而綠,城因綠而美。綠色生態是一座宜居城市的幸福底色。如今,南寧人正生活在綠意盎然的園林城市裏,實現家居青山綠水間的夢想:南寧園博園成為首府的綠色新地標;邕江成為展示綠色發展的城市“綠軸線”;一批公園和街頭小遊園讓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素有“中國綠城”美譽的南寧,也曾面臨綠化層次、品種較為單一的窘境,“中國綠城”品質如何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南寧市以鞏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成果為契機,進一步提升“中國綠城”品質,隨著重點工程的不斷推進,南寧“半城綠樹半城樓”的生態園林特色進一步凸顯——

  城市綠地建設成果顯著。形成濱水園林新景觀,建設城市綠化工程,拓展城市綠化版圖,打造街頭精品遊園等。

  營造一路一景“生態綠廊”。在竹溪大道、民族大道、五象大道等精品道路開展綠化提升建設,呈現出生態自然、色彩斑斕、物種豐富的園林綠化景觀。

  打造城市橋梁“立體花帶”和“生態綠島”。大力推進城市立交橋、人行天橋“立體花帶”建設,形成四季花開的立體花帶景觀。

  推進公園“一園一品”建設,提升公園服務水準。打造了人民公園“歷史文化園”、金花茶公園“茶花文化園”、獅山公園“竹荷文化園”、石門公園“櫻花公園”等主題突出的精品公園。

  目前,南寧的“綠”實現由“量”到“質”的過渡,四季鮮花盛開,香氣沁人——

  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工程、南寧園博園、江南公園、埌東公園等綜合性公園和“一路一景”主題特色項目紛紛建成。

  獨具特色的智慧型海綿園區、特色礦坑花園、東盟特色植物主題園、頂螄山考古遺址公園等園博項目贏得了國內外嘉賓的高度讚譽,助力南寧園林城市建設。

  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區(含武鳴區)綠地率達35.15%,綠化覆蓋率40.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2平方米,“中國綠城”品牌越擦越亮。

  “生態宜居”正不斷嵌入南寧人的幸福生活。空氣清新,綠水逶迤,城景相映……這些改變成為南寧人獲得幸福感的源泉。 

  記者手記

  讓綠色成為城市最美的底色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而今,綠色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山清水秀、天藍氣清,都是美好生活拼圖上不可或缺的一片,是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最亮麗的背景色。

  南寧市堅持治水、建城、為民,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首府污染防治攻堅戰,讓“南寧藍”保持常態;持續有效治理城市黑臭水體,確保內河水質長治久清;推進園林綠化增量提質,構建起“中國綠城”的生態格局,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首府南寧得到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數據閃亮耀眼,變化振奮人心。如今南寧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生態紅利持續釋放,生態建設深入人心,生態美與百姓富實現了共存共進。

  生態文明建設,彰顯歷史擔當,也蘊含治理智慧。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中,南寧市將繼續提升生態宜居水準,使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中國綠城”品牌進一步擦亮。

  未來美好,有期待更需奮鬥。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尹海明 楊盛 賓藝苑

  本版圖片:本報記者黃維業

  值班主任:楊樂 編輯:莫珍玲

  美編:朱小華 校對:吳麗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