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北海:全鏈條改革打通企業落地“高速路”
2021-07-21 10:14:53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北海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 全鏈條改革打通企業落地“高速路”

  本報記者 藍永前

  “一年重點突破、兩年全面提升、三年爭創一流。”這是2018年5月29日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全區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提出的目標要求。如今3年期滿,北海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不久前,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現場會在蘇州召開,北海市受邀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當前,北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市委、市政府“一號改革工程”來抓,通過實施一系列全鏈條改革措施,統籌打通各相關部門的審批與服務,著力解決企業反映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促進經濟社會持續高品質發展。

  對標先進,推行便利措施

  “在店裏用手機一點,75萬元貸款就到賬了。”7月16日,在北海市國通購物中心,張女士為北海的融資環境點讚。

  張女士因開分店急需資金週轉,按常規要先到銀行備齊資料,提交、等候審批。當銀行工作人員得知她為融資犯愁時,主動上門幫她申請線上抵押貸産品,並完成抵押申請流程提交;不動産登記中心後臺則迅速受理,實現抵押流程當天辦結。銀行與不動産登記中心的密切配合,提高了企業融資落地速度。

  “銀行機構放貸效率平均2天以內,不動産登記交易壓縮到半天以內。”北海市市長廖立勇介紹,學習北京、上海等地先進經驗,北海量體裁衣制定本地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方案。全市301項行政許可事項平均辦結時限從24.2天壓縮至4天以內;上線開辦企業“7合1”一網通辦+智慧秒批系統,實現開辦企業“零費用”;涉稅事項網上辦自助辦;推行政府採購全程電子化改革,等等。

  北海積極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異地辦理,900項實現同城通辦,328項在北部灣經濟區實現“跨城通辦”,首批78項在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跨省通辦”;推行公安便民服務、社保服務和公積金服務改革,“網上辦”使得全市各窗口單位從“排長龍”到“人寥寥”。

  通過在項目引進、落地及扶持發展等方面實施一系列全鏈條改革動作,北海打通了企業落地的高速通道。2020年,全市簽約“三企入桂”項目162個,投資總額排全區第一,其中投資超百億元的項目12個;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42億元、同比增長17.7%,新設外資企業49家、同比增長113%。

  再造流程,突破審批堵點

  北海融都置業公司為“海映蘭嶼小區項目長沙路出入口工程”申請辦理“挖掘城市道路審批”和“砍伐城市樹木審批”,這兩個審批事項的法定辦結時限均為20個工作日。

  “前一天提交申請,沒想到第二天就審批下來了。”該公司負責人王如洪感到驚訝。

  緣何審批這麼快?“秘訣全在‘打包審批、勘審同步’。”北海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劉艷敏介紹,“打包審批、勘審同步”就是把企業需要辦理的若干個行政許可事項整合為一個“審批包”,然後一次受理、一次勘驗,一次辦結。

  為了突破“辦事難、耗時長”這一審批堵點,北海市3年內進行了梯次改革:2018年起,推行立項、用地、規劃、施工、竣工環節“五環相扣”並聯審批改革,項目審批時間從200多天壓縮至60個工作日內;2019年推行“審批環節、審批事項、申報材料和審批服務”線上線下“四個融合”並聯審批;2020年推行業務協同、信息協同、服務協同“三大協同”審批機制改革,將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不動産登記全部納入監管。截至目前,該市行政審批局共辦理各類審批包1270個,打包後平均辦理時間比打包前壓縮60%以上。

  再造審批流程,打通項目審批“最後一公里”,北海的多項措施獲得肯定:“打包審批、勘審同步”被國家審計署推廣;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分類審批模式得到國家住建部認可;“水電氣”一站式服務改革受到中央依法治國辦肯定。

  培育沃土,護航企業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旁觀者”。

  為此,北海市主動親近企業,全力以赴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近年來,該市開展“走企連心解困”“走企護商除亂”“走企問政督效”行動和“三事通解”活動;推出企業政務“服務包”改革,讓企業“反映問題能找到門、解決問題能找到主”;在市縣鄉政務服務中心專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設政府熱線+“e眼”平臺,暢通全員網上監督渠道,實現國務院和自治區兩級“互聯網+督查”平臺營商環境“零投訴”……

  “北海營商環境真是一年比一年好。”六禾電子公司副總經理牟小明有感而發。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洶湧而來,正當他們公司缺乏防疫物資時,北海工業園區管委會幹部給他們送來了,並且還在復工復産時期幫助解決工人返崗以及招工等難題。

  基於對北海營商環境的好感,牟小明自覺“化身”宣傳員和招商員,在他促進下,六禾公司合作夥伴TCL通力電子也進駐了北海。

  北海市不僅提高自身的服務水準,還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營造擔當作為政治生態的重要舉措來打造,出臺了“八個擔當”76條具體措施,實施“一把手”素質能力提升工程。2019年以來,全市共評選表彰擔當作為幹部220人次,市委共提拔重用、晉陞職級擔當作為幹部147人次;調“下”不擔當不作為幹部47人次,嚴肅批評4個負面典型案例。雙管齊下的獎懲措施打出了一套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組合拳”,營造出“辦事不求人、提拔不找人”的良好政治生態。

  北海市委書記蔡錦軍表示,當前該市正著力發展高品質生態環境、高品質基礎教育、高水準醫療衛生、先進智慧城市,大力培育資本、技術、人才和物流“四大要素”市場,實施“沃土政策”,優化企業生長環境,加快形成吸引投資、留住人才的競爭優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