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接續奮鬥再出發 鄉村振興開新局
2021-07-26 09:49:07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我區聚焦風險難點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接續奮鬥再出發 鄉村振興開新局

  2021年註定不平凡!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

  廣西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後,也與全國一道步入了小康社會。

  勝非其難,持之者其難。

  “十四五”、第二個百年開局,廣西沒有喘口氣、歇歇腳,而是提出“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

  聽,壯鄉兒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步伐鏗鏘有力。

  看,八桂大地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征途上風生水起。

  織牢防貧監測網

  去年脫貧摘帽的百色市那坡縣今年成立防止返貧監測預警中心,負責對全縣9個鄉鎮進行監測預警,常態化關注風險戶,及時進行跟蹤監測。對排查出的邊緣易致貧戶和脫貧不穩定戶,先是由縣級各相關行業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對照本部門職責,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及時落實幫扶政策,直至預警對象解除風險;其次,加強動態管理監測,安排村兩委、駐村工作隊進行跟蹤幫扶,嚴格按照流程做好線下材料並及時在規定時間內上報縣預警監測中心。

  目前,那坡縣新增的58戶邊緣易致貧戶、38戶脫貧不穩定戶達到“三保障一過線”標準,解除風險。

  今年初開始,自治區制定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方案,建立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幹部走訪排查、部門篩查預警、群眾反映的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核查和響應機制,千方百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開展防貧監測集中排查行動,找準監測對象並納入系統監測。

  開發全區防貧動態信息監測和幫扶系統以及廣西防貧手機APP,推動實現風險預警、審核認定、政策落實、跟蹤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智慧化。

  實行精神和物質“雙重扶持”、增加收入和減少支出“兩線發力”,動態幫扶監測對象。

  截至6月30日,我區納入系統監測的39.55萬人已有17.52萬人解除返貧、致貧風險。

  夯實增收全鏈條

  與貴州交接的河池市天峨縣,今年以來進一步優化脫貧攻堅期內形成的縣級“5+2”、村級“3+1”産業目錄,在資金、項目、政策等方面給予5年以上集中傾斜支持,補齊技術、設施、行銷等短板,促進産業提檔升級,安排資金支持産業以獎代補、農業示範區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産業園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一步推進肉牛養殖、珍珠李、桑蠶、旱藕、林下經濟等特色産業發展。

  “我們還針對群眾對修産業路的強烈要求,集中力量予以解決。”天峨縣鄉村振興和水庫移民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縣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整合原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項目資金,建設鄉村硬化道路35條121.3公里、産業道路54條157公里。目前,項目已開工建設60個,竣工12個。

  如何使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廣西打出一套組合拳——

  修訂完善産業獎補政策,支持脫貧地區發展壯大特色産業。持續開展扶貧産品認定管理和消費幫扶工作,上半年全區新增認定扶貧産品2417款,銷售扶貧産品達106.29億元。

  “上半年,全區脫貧人口務工人數超過去年全年務工規模。”自治區鄉村振興局有關同志介紹,全區組織系列招聘送崗、“點對點、一站式”等就業服務活動,發揮就業幫扶車間、公益性崗位、“以工代賑”項目等作用,幫助脫貧人口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

  安排9.87億元財政資金用於實施88個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産業項目,組織系列就業幫扶工作,實現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16.05萬戶搬遷戶一戶一人以上就業。

  對接爭取廣東省5市繼續結對幫扶我區8市33個原國定貧困縣,聯合廣東協同推進“九大領域協作”,創新推進鄉村振興“五個一批”建設。上半年,廣東已落實到位財政幫扶資金16.774億元,互派挂職幹部、專業技術人才587人次,幫助我區結對市縣農村勞動力新增就業24.85萬人,引導294家企業到協作地區投資發展,採購和幫助銷售我區農畜牧産品和特色手工藝産品191.8億元。

  25家中央單位繼續定點幫扶我區28個原國定貧困縣並保持2年穩定,9000多家區內和駐桂單位繼續定點幫扶5379個脫貧村,繼續向脫貧村派出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向60個縣(含54個脫貧縣)派出駐村工作隊長。

  邁好振興第一步

  “十四五”開局之年,廣西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日前,記者在百色市田東縣看到,合恒村那恒屯、福蘭村那福屯正在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一幅“形中有魂”“魂中有形”的美麗新村圖景逐步展現其魅力。

  今年初,全區農村工作會議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産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部署要求,結合廣西實際,從風貌塑形、産業做實、文化鑄魂三個方面對鄉村振興工作作出了系統部署。

  接著,自治區推出鄉村振興三年行動重大舉措——

  以“産業興旺”為主導,推動實施糧食安全保障、現代特色農業産業提質、鄉村旅遊和健康産業壯大、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後續産業扶持、縣域産業園區基礎設施提升五大工程。計劃投資約7480億元,建設項目超過1.1萬個。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三大專項行動,聚焦鄉村“形、實、魂”全面提升,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推動鄉村産業發展,改善鄉村發展基礎條件,有效增加鄉村公共服務資源。上半年,安排2021年度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60.54億元,資金量較2020年增長2.92%,已全部下達市縣。

  聚焦“三大區域”,向中央爭取並確定我區20個原深度貧困縣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自治區層面確定20個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4個“參照政策給予支持”縣。

  從補足邊境地區財力、改善邊民生活條件等方面入手,傾斜支持防城港市防城區等8個邊境縣(市、區)發展。上半年下達8個邊境縣均衡性轉移支付24.84億元,下達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4.69億元。( 廣西日報 記者韋繼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