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奮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021-08-02 09:45:52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我區在加快建設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中再提速 奮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全區7個設區市首次“同框”入圍全國地表水水質排名前10強;完成植樹造林288.5萬畝,林業産業總産值同比增長20.5%;實施“三品一標”認證産品總數達2400多個,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和地理標誌農産品基本實現追溯管理全覆蓋……來自國家和自治區有關部門的今年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數據顯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上半程”,廣西在加快建設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中再提速。

  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努力走出一條有特色的環境治理和綠色發展之路,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懈努力。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浪溪江是位於柳州市柳江上游融江河段一級支流,因河床陡險灘多、水急浪大而得名。在7月19日生態環境部通報的今年1—6月國家地表水水質排名中,廣西有7個設區市首次“同框”進入全國前10強,其中柳州市位居榜首。而柳州市9個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所在水體,便包括了今年新增的浪溪江。

  7月24日,記者來到融安縣大將鎮,只見浪溪江水質清澈,如同一條玉帶在青山間蜿蜒,與岸邊一片片綠色的金桔樹、竹林等林木互相映襯,美如畫卷。今年以來,融安縣在深入推進當地特産金桔産業高品質發展過程中,持續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進一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對境內浪溪江等河流生態環境的破壞。

  今年,生態環境部對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進行了更新,其中廣西地表水考核斷面由去年的52個增加到今年的112個,與“十三五”考核相比,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增加一倍多,水環境影響因素大幅增加、更趨複雜。

  據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廣西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鞏固水污染防治成果,通過加強技術供給、信息供給、監督管理和綜合協調,將水環境治理由治標向標本兼治、從末端向全過程式控制制轉變。1—6月,全區11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98.2%,水環境品質穩步向好。

  廣西在藍天保衛戰中找差距抓落實,做細做實城市揚塵綜合治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煙花爆竹禁燃限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工作。1—6月,全區環境空氣品質總體良好,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92.9%。

  此外,廣西紮實推進一批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項目。今年以來,廣西共有40個項目納入中央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儲備量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已累計獲得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資金4.92億元。

  切實築牢南方重要生態屏障

  廣西沿海、沿江、沿邊,是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自然資源豐富,戰略地位突出。進入“十四五”時期,廣西如何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進一步夯實綠色家底,切實築牢南方重要生態屏障?

  7月15日,梧州市審議通過該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成為廣西第一個發佈“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意見的設區市。這標誌著梧州市生態環境管控進入“定制”時代,為推動該市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提供了“綠色地圖”。

  近年來,廣西加快建立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三線一單”空間管控體系,並在2020年12月成為全國第二批首個公佈“三線一單”成果文件的省份。今年以來,各設區市在省級成果基礎上,根據各自的環境資源稟賦、目標與問題導向,進一步細化了市級成果。6月17日,各設區市級“三線一單”成果全部通過了社會穩定性風險評估。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之一。今年以來,廣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深入實施森林品質提升工程,深入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繼續實施“綠美鄉村”建設工程,加力推進珠防林、海防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人工造林種草,加大漓江、九洲江等重點區域生態修復。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1—6月,廣西全區完成植樹造林288.5萬畝,佔年度計劃任務的103%,提前超額完成了年度植樹造林任務。

  自治區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半年,廣西將加快編制實施國土科學綠化總體規劃,全面實行造林綠化任務直達到縣、落地上圖精細化管理,年內實現設區市“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全覆蓋,確保完成森林覆蓋率達到62.52%。

  大力發展綠色産業生態經濟

  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我區充分發掘“金山銀山”的價值,大力發展綠色産業、生態經濟,加快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

  7月6日,廣西森工集團高林公司新廠年産28萬立方米纖維板薄板生産線建設熱火朝天。作為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和“雙百雙新”産業項目,森工集團積極採用先進的設備技術,建設廣西單線産能規模最大的進口壓機纖維板薄板生産線,預計到9月首批3個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産,人造板總産能將達到180萬立方米以上,産品涵蓋纖維板、刨花板和膠合板三大板種,進一步鞏固在全國人造板行業的領軍地位,為進軍高端綠色傢具家居領域奠定良好基礎。

  今年以來,廣西在全面推行林長制、林業産業園區建設、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上半年,全區實現林業産業總産值3082億元,同比增長20.5%。下半年,將繼續推進林業生態經濟發展,深入實施油茶“雙千”計劃,實施國家儲備林地力提升工程、林下經濟綠色富民提升工程,加快推進進口木材暨高端綠色傢具家居産業園、北部灣國際木材交易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打造萬億元綠色林業産業。

  廣西是全國農業大省區,生態優勢明顯。今年以來,廣西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廣集約化生態種養模式,農業增産提質取得實效。目前,全區實施“三品一標”認證産品總數已達2400多個,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和地理標誌農産品基本實現追溯管理全覆蓋。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從今年6月至2024年6月,我區將開展食用農産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全面系統推進生産方式進一步轉型升級,使綠色防控技術得到普遍應用,農藥獸藥使用更加科學合理,違法使用禁限用藥物問題基本解決,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有效遏制,生産銷售的食用農産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今年以來,我區工業綠色化轉型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近日,記者在位於來賓市的華寶纖維製品公司生産線上看到,平常看起來不起眼甚至被廢棄的甘蔗渣,經過降解、塑膜、打包等一系列工序後,被製作成可降解的環保新餐具。“以往甘蔗渣只能做衛生紙,現在做成可降解餐具後,實現了經濟效益的翻番。”公司有關負責人説。

  來賓市是甘蔗主要種植區之一,甘蔗渣制漿産量每年可達30萬噸,佔全廣西甘蔗渣制漿總産量的50%左右。“來賓市目前正探索制糖綜合利用多樣性發展新途徑,推動涉糖涉蔗全産業鏈向食品、造紙、環保餐具材料、制藥、可降解材料、生物工程等新應用領域延伸拓展,打造可降解環保材料生産基地。”來賓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説。

  “我區將推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産品的試點建設,未來三年將推進節能技改及綠色發展項目100項以上。”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説,下半年還將大力淘汰落後産能,加快高耗能産業節能技改,加快形成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産業發展導向,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廣西日報 記者 余鋒 駱萬麗 王艷群 陳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