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解決群眾關切 司法為民服務社會——賓陽縣法院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民憂
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賓陽縣法院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提升審判質效、延伸司法服務等舉措,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制定25項便民措施,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和使命,以實際行動紮實為民解憂、為民辦實事,目前累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66次,政法幹警參與人數370人次,切實將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
提質增效 讓群眾切實感受公平正義
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賓陽縣法院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緊緊圍繞頑瘴痼疾專項整治,建立了13項制度重點,解決制約審判質效的難點問題,大力開展長期未結案件突擊清案行動、超期未發放執行案款專項清理行動和涉法涉訴信訪“回訪”行動等,推動審判質效進一步提升,將隊伍教育整頓成效轉化為執法辦案的成果。
賓陽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覃軍表示,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提升審判品質和效果,從嚴從快辦理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案件,就是為群眾辦實事。截至6月30日,賓陽縣法院在新收案件數同比增長18.23%的情況下,結案數同比增長38.66%,法官人均結案58.4件,同比增長38.72%。
賓陽縣法院堅決嚴厲打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危害群眾合法權益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加強源頭治理和綜合治理,努力遏制該類犯罪的多發高發態勢,今年上半年共審結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142件230人,其中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詐騙罪等“兩卡”犯罪案件47件50人,有效斬斷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鏈條。
為最大限度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賓陽縣法院把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追贓追罰挽損工作相結合,今年以來為52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被害人追回贓款95.21萬元,依法追繳罰金109.65萬元。
聚焦民生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5月,賓陽縣法院對一批涉及農民工施工合同糾紛案舉行集中發放儀式,為16名申請執行人發放工資、運費、貨款等共計233.39萬元。這是賓陽縣法院聚焦民生、紮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辦證難”曾是賓陽縣購房群眾反映強烈、呼聲迫切的民生問題。賓陽縣力沃·幸福裏項目因開發商廣西賓陽縣華晟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資金鏈斷,無法完成該項目的後續建設,導致停工,涉及1000多戶業主住房難題。賓陽縣法院受理華晟公司破産清算案後,高度重視案件的審理工作,緊密組織協調各職能部門,在依法依規的基礎上,於今年3月19日實現力沃·幸福裏一期已出售房産順利開展不動産權證書登記工作。
另外,賓陽縣賓都大廈300多戶業主購房後也因為開發商沒有交納人防費等問題而長期無法辦理産權證。賓陽縣法院受理該案並依法審判,積極與不動産登記中心、住建和稅務等部門溝通協調,幫助業主解決了不動産權證的辦理問題。
群眾利益無小事,賓陽縣法院通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解決涉民生糾紛案件,不斷提升群眾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
延伸職能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賓陽縣法院積極延伸職能作用,以滿足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為導向,深入社區、企業、銀行等走訪調研,以座談會的方式傾聽意見,開展送法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單位等活動,不斷推動司法為民工作向基層延伸。
黎塘工業園區是賓陽縣工業項目的集中區,入駐企業約200家,用工人數達3萬餘人。黎塘法庭為服務縣域工業集中區,積極回應企業的司法關切和服務需求,依託法庭駐黎塘工業園區法官工作站,為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法制培訓、合同指導等多樣化的法律服務。自法官工作站成立以來,駐站法官共計走訪企業40余家,為企業提供法律諮詢60余次,指導企業簽訂合同6次,為當地企業穩定發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下一步,賓陽縣法院將立足主責主業,繼續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把為民辦實事融入日常工作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寧日報 記者郭少東 通訊員陳冬玲 董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