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政協:讓特色産業為鄉村添力加碼
2021-08-05 09:47:0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讓特色産業為鄉村添力加碼——自治區政協圍繞“以産業振興促進鄉村振興”協商議政

  近日,自治區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圍繞“實施産業振興行動,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議題協商議政。與會委員表示,要聚焦實施産業振興行動的重點難點問題持續議政建言,在全面助推鄉村振興工作中彰顯擔當作為。

  産業是鄉村振興源頭活水

  圍繞助力實施産業振興行動,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自治區政協發出“鄉村振興 委員行動”倡議書,召開“鄉村振興 委員行動”動員部署會。自治區政協主要領導多次深入田間地頭、園區企業開展調研,召開專題座談會集思廣益,為産業振興發展把脈支招,號召廣大政協委員認真履職,把“委員作業”寫在八桂大地上。

  今年3月至6月,自治區政協專題調研組深入南寧、百色、河池等地開展專題調研,走訪了17個縣(區)30多個村,廣泛徵求意見建議,為助推實施産業振興行動謀思路、出實招、解難題。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支柱。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廣西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扶貧産業,産業扶貧成效顯著,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堅實基礎。

  柳州市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螺螄粉産業發展,推動“小米粉”發展為地方特色經濟“大産業”,短短6年,柳州螺螄粉産業實現了“三個百億”。“柳州螺螄粉産業成功的經驗説明,只要深入挖掘特色資源,走創新發展之路,小特産也可以做成大産業。”自治區政協常委、柳州市政協主席陳鴻寧建議,廣西特色産品豐富、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要依託特色優勢資源積極發展特色産業,努力打造農業全産業鏈,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動力。

  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目前,以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為主的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現代農業的“弄潮兒”,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調研顯示,廣西採取政策引導、財政支持、示範帶動等措施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2020年,全區各類新型主體帶動80%以上的脫貧戶發展特色産業,40.23萬戶脫貧戶直接取得産業收益。

  自治區政協常委黃瑞立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樹立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就是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理念,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同時,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信貸、用地、交通等方面予以支持。

  自治區政協常委、崇左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黎萍,北海市政協主席毛艷瓊提出,堅持招大育強,推動龍頭企業提質升級,著力構建龍頭企業與各類經營主體的利益共同體。抓住人、地、錢等關鍵環節,讓人盡其才、地盡其用、錢盡其效,最大限度激發各種資源要素的活力。深化農村土地流轉改革,激活鄉村振興資源要素。

  增強知名農業品牌競爭力

  品牌就是競爭力。廣西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産業品種品質品牌“10+3”提升行動,在全國率先建立農業品牌目錄製度,創新打造“廣西好嘢”農産品品牌,培育了“柳州螺螄粉”“靈山荔枝”“百色芒果”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特色品牌。

  “加強品牌創建,提升農産品市場競爭力。”自治區政協常委、欽州市政協主席呂洪安,來賓市政協主席韋文晉建議,要大力發揮“政府+企業”在品牌建設、品牌宣傳、品牌行銷等統籌作用,提升農産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一批龍頭企業建立以品牌為核心的發展戰略,拓展行銷渠道,做強企業品牌;發揮産業優勢,打響一批全國知名的“桂字號”“土字號”品牌。

  自治區政協調研組建議,培育打造特色産業集群,加強産業園區建設,形成“一業一園”格局,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産業扶貧與産業振興有效銜接。(廣西日報 記者 王春楠  通訊員 肖亮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