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黃沙鱉成為廣西桂平市一張亮麗名片
2021-08-12 17:03:5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黃沙鱉成為桂平市一張亮麗名片 “鱉”具一格 成就數億元大産業

黃沙鱉成為廣西桂平市一張亮麗名片

桂平市黃沙鱉採用倣野生生態養殖。

黃沙鱉成為廣西桂平市一張亮麗名片

桂平黃沙鱉。

黃沙鱉成為廣西桂平市一張亮麗名片

從池邊捕撈收穫的黃沙鱉苗,正在等待裝車。

黃沙鱉成為廣西桂平市一張亮麗名片

吳矗華

黃沙鱉成為廣西桂平市一張亮麗名片

黃麗泉

  桂平黃沙鱉是優良地方品種,鱉體呈淺土黃色,富含維生素A和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門冬氨酸、賴氨酸、亮氨酸含量較高。

  《桂平縣誌》記載,桂平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動物資源中爬行類主要有龜、鱉、蛤蚧(大壁虎)、壁虎、斑蜥等。長期以來,廣西黃沙鱉以其優異的品質遠銷粵港澳大灣區,尤以桂平黃沙鱉名聲更大。

  20世紀80年代,由於人為濫捕,野生黃沙鱉資源急劇下降。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桂平市金田鎮農民收集當地河流野生的黃沙鱉進行人工養殖和繁殖。因投喂福壽螺、野雜魚等,養殖期達3年以上的黃沙鱉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其顏色和味道與野生黃沙鱉相差無幾。

  其實,鱉的滋味鮮美不在肉,而在鱉甲四週的柔軟部分,它下垂似“裙”,故名“裙邊”。其味細嫩鮮香,不肥不膩,令人回味無窮。桂平黃沙鱉正因為其裙邊寬厚較硬,與中華鱉有著明顯的區別,因此,口感、味道及營養價值明顯優於中華鱉,深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桂平市主要以稻鱉生態養殖及“農民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方式推動黃沙鱉養殖業迅速發展。2010年,原農業部批准對“桂平黃沙鱉”實施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截至2020年底,以金田鎮為重點,南木、垌心、江口等26個鄉鎮全部發展黃沙鱉養殖。桂平市共有黃沙鱉養殖戶數1.06萬戶,養殖面積1.24萬畝,産量5698噸,産值4.13億元,佔桂平市漁業總産值的29.46%。桂平黃沙鱉養殖已成為廣西黃沙鱉養殖的重要基地,也成為桂平市廣大農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為進一步促進桂平市黃沙鱉養殖發展,該市農業農村部門將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黃沙鱉的産量和品質。計劃到2022年,桂平市黃沙鱉養殖面積達1.3萬畝,産量8000噸,産值9.6億元。

  1 生態養殖效益好

  據調查,目前桂平市黃沙鱉養殖採用的是倣野生生態養殖,即在稚鱉期投喂高品質配合飼料,幼鱉和成鱉期投喂福壽螺、小魚、蝦等鮮活餌料,並讓黃沙鱉自然越冬。

  由於採用倣生態養殖,其品質上乘,不但色澤光鮮,而且肉質鮮美,一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消費者都視其為中高檔食品。所以,黃沙鱉價格高,養殖效益好。以目前平均養殖成本每公斤33元計算,池邊收購價為每公斤160元,投入産出比為1:4.848,效益相當明顯,是廣大農民致富的好路子。

  由於養殖黃沙鱉的場地要求不高,面積可大可小,投資也可大可小,特別是利用房前屋後的空閒地建池養鱉,發展“庭院漁業”,已經成為桂平市養殖業的一大特色。

  為了鼓勵養鱉大戶做大做強産業,2003年起,桂平市人民政府在金田鎮劃定一塊區域,開闢小區式黃沙鱉生態養殖示範基地。養殖戶可以根據需要,進入小區承包土地、修建鱉池和住房,進入小區的農戶還可以獲得政府資金支持。

  養殖小區的設置,打破了黃沙鱉發展瓶頸。當地政府還成立了桂平市金田黃沙鱉養殖協會,使協會成為基地的核心,帶動農戶近1000人參與養殖。

  “協會+基地+農戶”的養殖模式,為桂平黃沙鱉標準化、産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黃沙鱉養殖已成為桂平市水産養殖的優勢産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路子。

  2 科技先行基礎實

  科技先行,為桂平黃沙鱉養殖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

  黃沙鱉作為廣西特有的地方優良品種,其繁殖、培育及病害防治等都具有地方特點。2002年開始,貴港市水産技術推廣站對黃沙鱉的繁殖、養殖技術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比如該站與廣西大學合作進行的《黃沙鱉繁殖與養殖技術示範》項目,在國內首創4齡雌鱉年産卵86.7枚,受精率90.9%,孵化率91.2%,育苗成活率90.7%的好成績。

  該項目在桂平市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應用。據統計,項目區成鱉養殖平均畝産709.7公斤,畝增産108公斤。經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專家評審,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準,為降低養殖風險、維持價格穩定和推進品牌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多年來,桂平黃沙鱉健康養殖的理念在全市各鄉鎮得到了廣泛認可,操作技術在廣大的養殖農戶中得到迅速提高,科普基地採用“基地+示範戶(養殖戶)+服務+市場”的方式,帶動農戶走上水産健康養殖的致富道路,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3 “龍頭”帶動發展快

  經過多年發展,黃沙鱉在桂平市已形成“一村一品”格局。金田鎮禾益村村民介紹,全村有300多戶搞起庭院養殖黃沙鱉,養殖面積達400多畝,養鱉戶都增收致富了。

  從“一村一品”到養殖協會、養殖企業的成立,桂平市黃沙鱉養殖逐步走向産業化。2004年,桂平市金田鎮黃沙鱉養殖協會成立,至今發展會員300多戶,黃沙鱉養殖面積達8240畝。桂平市金田鎮匯源龜鱉養殖場53畝的養殖水面,全部引用天然的山泉水,年放養鱉苗10萬多只,通過實施外塘生態養殖,飼養出來的黃沙鱉色澤光亮、裙邊寬大、食味鮮美,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年産商品鱉30多噸。

  龍頭企業參與黃沙鱉養殖,推動了黃沙鱉養殖業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桂平黃沙鱉的知名度,打響了品牌。2010年,原農業部批准對“桂平黃沙鱉”實施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4 品牌戰略實力增

  2020年12月14日,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正式發文,公佈第三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桂平黃沙鱉”成功進入86個入選産品(企業)名單之中,被列入第三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

  近年來,桂平市農業農村部門深刻意識到,要實現桂平黃沙鱉産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實施品牌戰略。各級領導帶頭深入黃沙鱉養殖村調查研究,在地理標誌、産品申報、註冊商標、産品宣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申報等方面,給予全面的指導。

  2020年8月,桂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廣西地理標誌農産品——桂平黃沙鱉保護工程項目實施方案》,提出通過實施桂平黃沙鱉地理標誌農産品保護工程項目,提升桂平黃沙鱉綜合生産能力,強化桂平黃沙鱉品質控制和特色品質保持,推動桂平黃沙鱉産業鏈標準化生産,打響區域特色品牌,強化品質標識和可追溯管理,推動桂平黃沙鱉地理標誌農産品生産標準化、産品特色化、身份標識化、全程數字化,打造桂平黃沙鱉地理標誌産品特色養殖産業,助力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

  其中,投入資金105萬元,委託有資質、經驗豐富的專業品牌行銷機構對桂平黃沙鱉進行品牌策略規劃、形象包裝。同時,加強桂平黃沙鱉地理標誌使用管理,建立使用桂平黃沙鱉地理標誌的經營主體目錄和全程品質安全管控檔案,接入廣西農産品信用信息平臺,並按照《廣西農産品品質安全“黑名單”管理辦法》實施管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或使用智慧生産、行銷、監管、服務等信息化平臺,保證産品生産全程可追溯。

  桂平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施桂平黃沙鱉産業品質提升、區域公共品牌打造和品種保護,桂平黃沙鱉産業規模將得到擴大,種質資源更加豐富,黃沙鱉品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品牌影響力大增,預計可提升桂平黃沙鱉産品價格15%以上。推動全市黃沙鱉、石龜、山瑞鱉等水産品養殖産業的發展,預計年增加水産品産值5億元。

  續寫傳奇的養鱉人

  第一個“吃螃蟹”者——吳矗華

  每逢佳節,69歲的吳矗華都會親自準備幾道黃沙鱉美食,款待賓朋。他説,在金田,一桌好菜離不開黃沙鱉。豐腴Q彈的裙邊充滿膠質,再配上一口鱉肉,鮮香十足。

  不同於大眾型的豬牛羊肉,黃沙鱉肉有著強身壯體、滋陰養顏的功效,是上等的滋補食材。南宋詩人陸游曾讚譽,“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

  黃沙鱉又稱水魚、團魚,原産自廣西境內的潯江、左江、鬱江等西江流域。隨著人們對其營養價值的認識加深,到上世紀90年代,桂平黃沙鱉數量一天比一天少,價格卻一個勁往上漲。

  看到市場上的桂平黃沙鱉很搶手,吳矗華隨即動起了人工養殖的心思。他從河裏捕撈野生鱉,利用自家的0.3畝屋邊地刨坑建池,成了養殖黃沙鱉的第一人。地處黔江、鬱江、潯江三江交匯的桂平,也由此開創了廣西規模養殖黃沙鱉的先河。

  雖然黃沙鱉市場前景不錯,但養殖技術難度很高,要求飼養者熟悉黃沙鱉的習性,在養殖上,吳矗華可謂“零基礎”。憑著不服輸的勁頭,經過3年多的不斷摸索、研究,吳矗華終於將桂平野生黃沙鱉成功馴化,並且自創了一套生態養鱉的好方法。

  1994年,吳矗華所養的黃沙鱉大部分産卵,但因未掌握孵化技術,導致鱉苗死了一大半。直到兩年後,他才收穫第一批300隻鱉苗。從1996年開始,他既賣鱉苗,又賣肉鱉,年收入20多萬元。

  吳矗華利用房前三分空地變身萬元戶的消息,在當地引起轟動。人們紛紛跟風效倣,在房前屋後挖池養鱉。一時間,黃沙鱉養殖成為當地最熱門的種養産業之一。

  倣野生生態養殖開創者——黃麗泉

  今年58歲的黃麗泉,是吳矗華帶動併發展起來的養殖大戶。每年7月正是黃沙鱉頭苗出産的高峰期,按照慣例,黃麗泉都會清點種苗數量,並一一記錄下來。

  黃麗泉所在的彩村雖然距離桂平市區僅20公里,但是人多地少,成了村裏經濟發展的最大阻礙。

  過去因為窮,村裏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然而黃麗泉卻是例外的。他畢業後回到村裏,種水稻、淮山,養家禽,後來又發展養豬,日子過得還算穩當。聽説隔壁鄰村有人養鱉發了財,這讓他有些按捺不住。1996年,黃麗泉找到吳矗華,一見面就要了400隻鱉苗。

  為了確保桂平黃沙鱉品種的純正天然,黃麗泉翻閱了不少書籍。他汲取吳矗華的養殖經驗,打造倣野生外塘生態養殖,並以當地新鮮小魚、小蝦、泥鰍、螺肉作為餵養的主要餌料。

  功夫不負有心人,黃麗泉的桂平黃沙鱉在2006年取得了廣西無公害産品認證,一走向市場,就立即拉低了與野生鱉的價格差,優良的鱉苗也為他增加了收入來源。嘗到甜頭的他順勢而為,將承包的面積擴大到30多畝,年平均純利潤也從幾萬元漲到超20萬元。

  隨著品牌打響,村民們紛紛來找黃麗泉“拜師”學習,當地政府也將他的養殖基地納入重點扶持龍頭養殖企業。在技術部門的指導下,黃麗泉開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農家課堂”。在他的帶動下,彩村的庭院養殖黃沙鱉迅猛發展。

  目前,彩村利用庭院養鱉面積達到450多畝,年産50多萬隻鱉苗、100多噸商品鱉,年總收入2350萬元,戶均收入10.98萬元。

  (本版文圖由桂平市農業農村局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