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北流風貌提升推動“兩高兩道”沿線鄉村蛻變
2021-09-03 10:19:30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北流風貌提升推動“兩高兩道”沿線鄉村蛻變 鄉村美如畫 業興富路寬

廣西北流風貌提升推動“兩高兩道”沿線鄉村蛻變

位於廣昆高速沿線的晚萬平村風貌提升後風景如畫。劉 軍/攝

廣西北流風貌提升推動“兩高兩道”沿線鄉村蛻變

風貌改造採用“卷草紋紋飾+人字墻+窗框構件”裝飾設計,突出“設計歸根”。(資料圖片)

  秋高氣爽時節,記者驅車沿北流境內廣昆高速路、玉湛高速路出行,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灰瓦白墻相映如畫的嶺南建築群。風貌改造後的北流“兩高兩道”(高速、高鐵、省道、國道)沿線,獨特的人字墻、大小鑊耳、雕花等建築風格元素,將沿途風貌裝扮得絢麗多姿,形成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去年以來,北流市積極探索“設計歸根、建設歸村、工藝歸新、利益歸民、管控歸嚴”的“五歸”工作法,實現“兩高兩道”沿線農房外立面風貌提升“快、好、省”。近日,自治區委員會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自治區委員會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聯合下發通知,這一實踐作為2021年第二批改革典型經驗在全區複製推廣。

  A 村富景美民歡樂

  “小平房增加坡頂,立刻變成小洋樓,變得更氣派、更漂亮了!”前不久,在柳州做建材生意的李家國到北流市民樂鎮萬平村的親戚家串門,一年多不見,村莊、親戚家的房子都變了個樣,讓他讚嘆不已。

  萬平村的山鄉巨變,得益於該市大力開展的“兩高兩道”風貌改造工作。項目推進以來,北流市搶抓機遇,積極拓寬財源,大膽創新探索“五歸”工作法,風貌提升實現快、好、省,今年2月份,該市“兩高兩道”風貌提升進度全區第一,春節前後全面開工的房屋風貌改造已達2800棟。

  為充分調動沿線居民的積極性,該市創建以村民為主體的鄉村風貌改造機制,將項目交由村經濟合作社當業主,勞務公司負責施工,理事會聯合包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回鄉工作隊、鄉村規劃師和聯村企業等8支隊伍力量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村民從中收穫滿滿的幸福感,對改造效果的滿意度大為提升。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兩高兩道”沿線共完成7378棟房屋改造,涉及廣昆高速、玉林繞城高速等高速沿線的西埌鎮石埌塘村、良村和民樂鎮的民樂村、萬平村等多個村莊。改造後的道路沿線村莊,灰瓦白墻相映如畫,村前村後瓜果飄香,實現生態宜居、産業興旺的美麗蛻變。

  B 風貌提升快好省

  “這類房屋平均每棟改造需要4萬多元,除政府補助、老百姓投工投勞外,其餘資金主要通過‘土整歸村’來籌集,解決了風貌改造的資金首要難題。”談及推進風貌提升工作的成功經驗,市住建局副局長張國斌如是説。

  去年以來,北流市進一步拓寬財源,完善資金多元化投入機制,挖掘“十大財源”,通過農村土地整治資金,農村宅基地、公墓有償管理使用資金,財政涉農項目資金,圩鎮開發資金,礦山資源開發資金,集體資産規模經營資金,集體股權收益資金,公益事業收費,社會捐贈資金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11.4億元用於風貌改造。其中,來自鄉村振興群眾自發捐款就突破了1億元。

  2020年,北流市進一步拓寬資金渠道,實施土地整治面積達6900多畝,每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01萬元。在政府工程項目招投標過程中,該市大膽嘗試將施工企業支持鄉村振興建設的捐贈作為評標加分項,僅這塊工作共收到企業捐贈1.3億元,有效破解了資金投入困難。

  “我們改造使用的房屋構件簡單易裝、安全性更好,還能降本增效。”張國斌介紹,改造使用的鑊耳墻、人字墻、窗花等嶺南建築風格元素的裝飾構件,每棟農房改造可節約超10%的成本,坡屋使用的EFS構件對比傳統磚砌結構節約資金成本45%。改造過程操作簡單,省時省力,安裝只需半天即可完成,而傳統的磚砌結構要一二天。

  在建材採購環節,該市創新採用主材集中採購制度,就近按需取材,成本大大減少,在風貌改造中,這一方法得到大力推廣。

  C 道路通達瓜果香

  廣昆高速公路在北流的北面橫貫東西。眼下高速沿線路林交織,連片的火龍果種植成了村民奔向幸福生活的致富果。依託高速路的便利,沿線村的火龍果、百香果等特色水果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呈現一派産銷兩旺的景象。

  “風貌改造不僅讓鄉村變漂亮了,還帶動了沿線鄉村的經濟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廣昆高速旁的北流市民樂鎮民樂村,當年因為修建廣昆高速而搬遷的100戶村民都住上了舒適的樓房,在“兩高兩道”風貌提升中煥然一新。

  説起風貌改造的好處,民樂村黨委書記李健高興地説,近年來,民樂村因為便捷的交通及大容山的優越位置,除了種植水稻和花生,還種植火龍果、番石榴、百香果、沃柑、砂糖橘等水果共800多畝,為村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去年,該村集體收入達40萬元,今年預計還會大幅增加。

  “我們村建設的藝術小鎮,引來很多外地遊客參觀遊玩,既振興了鄉村文化,還促進了村經濟發展,一舉兩得。”萬平村黨總支部書記張傑介紹,去年以來,該村以高速公路沿線鄉村風貌提升為契機,完成86棟民房改造,成功打造具有嶺南民居特色的“藝術小鎮”,新建的國際青年藝術館,成為北流市鄉村旅遊的標誌性建築和東南亞與玉林青年文化交流的平臺。(廣西日報 記者 王艷群 通訊員 李洪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