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2021-11-16 10:33:33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近年來,桂林市大力推進漓江“治亂、治水、治山、治本”,漓江生態環境逐年得到提升。圖為遊客乘坐遊船觀賞沿岸風光。 本報記者 鄧 華/攝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4月22日,在廣西博測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一名技術人員在對水樣品進行檢測。黃佩強/攝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近年來,廣西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完善工作機制、推動設施建設、強化宣傳發動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圖為南寧市青秀區環衛站工作人員正在為青少年講解垃圾分類知識。黎秀妹/攝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2019年,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成功創建六堡茶田園綜合體項目,發展茶園1000畝,成為當地六堡茶的主要産區之一。圖為村民在採摘高山雲霧六堡茶。 本報記者 何學俏 通訊員 潘紹姍/攝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貴港市覃塘區大嶺鄉利用古平水庫建設漁光互補發電站,該電站總投資3.22億元,裝機總容量40兆瓦。 本報記者 周 軍/攝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裏樂村拉任屯,仫佬族姑娘摘收成熟的毛葡萄。廖光福/攝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2019年6月3日,隨著一列“錦繡紫”地鐵列車緩緩駛出南寧心圩車輛段車庫,國內首個“海綿車輛段”南寧軌道交通3號線心圩車輛段正式投入使用。 本報記者 周 軍 通訊員 鐘咏峰/攝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防城港市港口區生機勃勃的臨海紅樹林景觀。 本報記者 何學俏 通訊員 韋光勇/攝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近年來,北海市堅持品牌引領、政策推動、項目支撐、全域發展,大力發展濱海文旅産業,加快建設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圖為北海潿洲島風光。李君光/攝

廣西:構築生態家園 推動綠色發展

近年來,三江侗族自治縣通過恢復“魚稻共生”傳統農耕模式,做到“田中有稻、水裏有魚、田底有螺、泥中有鰍、坑上有瓜”的立體綜合種養,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圖為2019年10月11日,該縣婦聯舉辦巾幗能手收稻抓魚“雙學雙比”擂臺賽,喜慶豐收。吳練勳/攝

  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廣西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守護好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斷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從科學保護桂林漓江,到著力解決揚塵污染、秸稈露天焚燒、餐飲油煙等人民群眾關切的突出環境問題,再到河池市被列為全國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5年來,廣西在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中持續發力,全區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並保持全國前列,勾繪出更多藍天白雲、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美景。

  不斷夯實綠色家底,家園更加美麗。5年來,廣西持續加大投入進行國土綠化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目前全區森林覆蓋率達62.5%,居全國第三位;共建立自然保護地223處,面積225.36萬公頃,自然保護區78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3處),居全國第六位;全區野生動植物種類數量達1.8萬多種,居全國第三位,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

  生態産業漸入佳境,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5年來,廣西大力推廣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及清潔技術,水果、桑蠶、糖料甘蔗、秋冬菜、優質雞、羅漢果、茉莉花(茶)産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創建18個國家級特色農産品優勢區,數量排名全國第一;全區林業産業總産值由2016年的4777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7521億元,躍居全國第二位;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6個、國家級綠色工廠45個、國家級綠色産品30種;國家級生態級旅遊示範區、自治區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數量分別達到3家和87家。

  擘畫未來,廣西將繼續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廣西日報 記者 余 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