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市全力以赴交出一份優秀“生態卷”
2022-02-09 10:37:54來源:南寧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一江碧水看治理 綠波繞城潤家園——我市全力以赴交出一份優秀“生態卷”

南寧市全力以赴交出一份優秀“生態卷”

南寧市堅持治水、建城、為民,全力保護水環境。圖為百里秀美邕江。記者黃維業攝

  進入水環境品質排名榜前30,排在全國33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24名、省會城市第2名;

  進入水環境品質改善榜前30,排在全國33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22名、省會城市第1名。

  1月31日,生態環境部公佈了2021年全國地表水水質成績單,2021年1—12月,南寧市進入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品質狀況排名“雙紅榜”。

  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各監測斷面均達到或優於水質目標要求,地表水水質達標率實現100%;在國家考核斷面數量翻倍的情況下,主要流域二類以上水質佔比達到100%,連續三年實現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全優。市境內主要流域保持“二類水入境、二類水出境”;2021年1月南寧市地表水水質首次上榜全國前30,連續12個月躋身全國水質考核“紅榜”,全年排名保持省會城市前2名。

  近年來,南寧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好碧水保衛戰,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態保護水準逐年提升,水環境品質顯著改善。2021年,因水而興、水城相依的南寧,用好水資源,做足水文章,交出了一份優秀“生態卷”。

  創新體制機制 “一把手工程”把穩治水方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生態環境保護。以貫徹落實河長制為抓手,2021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開展巡河,各級河湖長累計開展巡河(湖)14.89萬人次、督查檢查116次,南寧市自查自糾“四亂”臺賬問題銷號率100%。市生態環保委辦印發各類水污染防治通知、通報、督辦共計27份,針對南寧市主要流域開展執法檢查,立案處罰28件,處罰金額511.59萬元。

  2021年,市生態環保委辦制定印發《南寧市水污染防治2021年度工作計劃》,將流域治理、黑臭水體整治、水功能區及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等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一崗雙責”實施考評,在全區各設區市中率先實施各縣(市、區)、開發區地表水水質排名和黑臭水體水質排名,各單位治水任務完成情況賦以大權重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形成“市主導、縣區負責、部門統籌、企業挑重擔”的治理格局。2021年南寧市黑臭水體治理經驗入選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典型案例,那考河PPP項目榮獲國家發改委綠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典型案例,朝陽溪流域治理項目入選住建部《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案例集》。創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成效初顯。

  健全預警制度 “水質偵察兵”精準溯源治污

  在原有23座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基礎上,全市境內流域增建運行27座市級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主要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網格全覆蓋。建立“日通報、旬分析、月預報”的水質預報制度,引入微信機器人實現水質數據手機實時可查,2021年累計發佈地表水水質預報12份、預警27次,編制黑臭水體水質監測簡報18份,排查交辦52個水生態環境問題至屬地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此外,與上下游的百色、崇左、貴港、來賓等城市簽訂《跨市江河流域突發環境事件合作備忘錄》,持續深化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水污染聯防聯控。全市治水管水人切實做到“水質數據隨時掌握、污染源情況心中有數、整治辦法精準有效”。

  抓污染源削減,打好“組合拳”持續控污減量。對工業企業監管保持高壓態勢,組織全市承接工業廢水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制定“一廠一策”方案,全市16個工業園區廢水全部實現工業污水集中處理。持續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2021年新建仙葫污水處理廠、武鳴城南污水處理廠,完成污水管網建設117.54公里,雨污管網清淤修復45.8公里,打通市政道路雨污水斷頭管50處。2021年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達62.46%,較去年增長18.86%。推動養殖業綠色健康發展,出臺畜禽養殖禁養區排查整治方案,對14家禁養及限養區內規模養殖場進行清理整治,整治八尺江流域157家、清水河流域12家養殖場(戶),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80份。截至目前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92.72%,其中大型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裝備配套率100%。

  生態治理沒有暫停鍵。南寧市將繼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自治區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系統治理和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落實“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主線,深化流域綜合整治,加強黑臭水體長效治理,保障飲用水源水安全,切實保好水、治差水、護飲水,不斷提升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品質。(南寧日報 記者楊盛 通訊員農姁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