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生態旅遊跑出“加速度”——廣西大新縣加快推動旅遊産業提質升級
2022-01-29 14:24:02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生態旅遊跑出“加速度”——廣西大新縣加快推動旅遊産業提質升級

大新明仕田園風光。 (大新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征程 新作為

  “在中越邊境,隱藏著許多茂密蔥鬱的熱帶芭蕉林,讓你完全能感受東南亞度假風情。”1月25日,網友“白兔”在社交媒體分享到大新明仕田園的旅遊心得。

  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建設文化旅遊強區”。近年來,大新縣致力於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觀光旅遊、養生旅遊、休閒度假旅遊、跨國旅遊等業態,加強對綠色發展、文化發展、人居環境發展等方面投入,牢牢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和自治區關於打造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帶的重大機遇,從服務設施建設、生態旅遊融合、文化旅遊品牌三方面發力,全面建設現代化邊疆文化旅遊名城。

  1

  提升成色: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化

  “這個大數據管理平臺是國內首家直連抖音等多家平臺的管理系統,能更好地對民宿的各項數據進行管理分析,更好地服務民宿、增加民宿知名度及經濟效益。”近日,大新縣明仕旅遊度假區舉行大數據管理培訓班,技術人員正在給明仕村附近的35家民宿代表進行業務培訓。

  “明仕旅遊度假區共有12家民宿參與大數據管理平臺搭建,為做好後續的管理服務,我們將落實專門工作人員對接管理,而運營方為平臺用戶提供一對一服務,做好後續使用培訓及各項答疑服務。”大新縣堪圩鄉黨委書記李地介紹。

  為進一步實現旅遊資源規劃配置“一盤棋”,加快建設現代化邊疆文化旅遊名城,大新縣以籌備全區文旅大會大新現場點為導向,制訂54項重點工作清單,加快推進重點文旅項目。目前,全縣3A級以上景區重點區域實現網絡全覆蓋,建有高標準建設旅遊公廁33座、休閒旅遊綠道20多公里。5年間,酒店、民宿數量從176家增加到228家,旅遊步道從8公里發展到20公里。

  2

  打造特色:推動“旅遊+”産業

  日前,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公佈《2021年廣西鄉村旅遊重點村、鎮(鄉)名單》,大新碩龍鎮德天村、堪圩鄉分別被評為廣西鄉村旅遊重點村、重點鄉。

  數據顯示,2021年,大新縣共接待遊客733.75萬人次,同比增長26.17%,恢復至2019年的90.08%;實現旅遊總消費58.06億元,同比增長32.97%,恢復至2019年的90.82%。

  “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輕開發、重體驗,促進旅遊與自然和諧統一,推動觀景與體驗相輔相成,力求在地理環境優勢上做‘邊’、在提升文化品位上做‘特’、在旅遊項目效應上做‘旅’,守好生態旅遊底色,精心打造旅遊精品線路,有效提升了旅遊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大新縣委書記高賢斌道出生態旅遊發展的思路。

  該縣深入實施“大文旅産業”戰略,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為抓手,全力做好2022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各項籌備工作,優化文旅産業佈局,持續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培育“旅遊+”融合産業,著力打造“旅遊+體育”“旅遊+農業”“旅遊+文化”“放遊+康養”等業態。同時,該縣以集中連片發展特色産業為基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景點,欖圩發展以青梅旅遊觀光,恩城鄉發展以採摘葡萄、水上休閒遊;在明仕景區發展以鄉村民宿遊為主題的特色;濃沙發展以休閒垂釣為主題的特色旅遊。

  3

  擦亮底色:打造生態旅遊品牌

  “天青色等煙雨,嫋嫋炊煙,濛濛細雨,氤氳著這一切的美。”近日網友“清音”和朋友分享自己到大新旅遊的經歷。

  每年10月,大新明仕田園景區都舉行豐富多彩的慶豐收活動。金黃的田園稻穗飄香,來自各地的遊客盡情感受邊疆風情和壯鄉風情。

  大新縣把綠色當底色,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品牌,努力打造成為讓城裏人嚮往,讓鄉村人依戀,讓遊人流連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生態型、秀美宜居之地。該縣以節慶活動為載體,打造旅遊經濟增長點,把旅遊作為展示特色文化魅力的重要載體,以文化來提升旅遊品位、豐富旅遊內涵。

  近年來,該縣先後舉辦了2020廣西旅遊民宿大會、明仕豐收節、跨年直播晚會,“奇妙·夜德天”主題夜遊新模式等文化旅遊品牌,以節慶活動的舉辦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該縣加快A級景區創建力度,德天跨國瀑布景區成為崇左市首個、廣西第6個國家5A級景區。5年間新增8個A級景區,其中,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5個、3A級景區3個,4A級以上景區數量排在全區111個縣(市、區)前列。(廣西日報 記者 陳明桂 通訊員 梁桂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