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推進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
2022-04-14 11:29:49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我區推進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 保護八桂遺珍 活化利用文物

廣西推進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

廣西考古發掘的東漢陶船見證海上絲路歷史。

廣西推進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

古籍修復讓古籍在文化傳承中“復活”。

  從花山岩畫追尋駱越先民的歷史足跡,在合浦大浪古城“觸摸”海上絲綢之路的文明印跡,探訪博物館感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走進紀念館聆聽紅色故事,緬懷革命先烈……遍佈八桂大地的歷史遺珍,講述廣西故事,永續韆鞦文脈。

  “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産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我區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將保護成果惠及民眾作為文物工作的宗旨,推動文物保護、考古調查、文物搶救修復與合理利用等工作全方位開展,讓八桂大地上的文物“活”起來——

  1 摸清八桂家底,守望精神家園

  八桂大地,歷史悠久,人文璀璨。古人類、手斧、貝丘遺址、大石鏟、岩畫、銅鼓、靈渠、岩洞葬、石刻以及土司、向海之路、抗法固邊、紅色革命文物等,豐富的文化遺存展現廣西多元交融的深遠歷史,彰顯華夏文明的深厚底蘊。

  讓文物説話,讓歷史説話,讓文化説話。保護歷史文物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今年3月,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強調,全區各級各部門要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準,讓文物“轉”起來、“智”起來、“動”起來……

  目前廣西共有不可移動文物10599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14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1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465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595處,世界文化遺産1處,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3項。國有可移動文物961951件(327687件套)。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措施》《關於實施廣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的意見》《關於推進特色博物館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法規和政策文件。2021年7月,廣西文物局掛牌,並在全國率先完成全部市縣的文物局掛牌工作,進一步壓實文物保護主體責任、優化文物保護管理體系。

  在自治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廣西紮實推進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全面推進革命舊址、遺址公園、傳統建築壁畫、石窟寺(含摩崖石刻)等保護工作,實施了梧州近代建築群、桂林石刻等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重點文物保存狀況持續改善。靖江王陵等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合浦大浪古城等項目考古調查、發掘和課題研究工作持續推進;圍繞國家戰略,我區積極開展海上絲綢之路、邊疆文物調查和發掘研究……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2021年,廣西桂林甑皮岩遺址、合浦漢墓群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今年,我區計劃建設集文物展示、保護、研究、利用為一體的“廣西考古標本庫房”。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所長林強透露,該項目目前正穩步推進,廣西考古博物館建設項目列入廣西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文物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卷帙浩繁的古籍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載的歷史見證。今年“壯族三月三”假期,廣西圖書館依託館藏古籍資源,推出 “走讀廣西”八桂壯族歌謠文獻展,展現廣西歌海的歷史魅力。廣西圖書館館長、廣西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秦小燕表示,該館常態化開展古籍宣傳推廣活動,“蕓帙葉香——廣西壯族自治區藏國家珍貴古籍展”“體驗雕版印刷 品讀古籍善本”等系列活動受到廣大讀者歡迎,更好地發揮了古籍的社會服務功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潤澤生活、滋養心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為做好古籍保護工作指明瞭方向。我區將繼續深入推進古籍普查,全面摸清廣西古籍存藏情況;重點加強珍貴古籍和瀕危古籍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加快古籍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建設,促進古籍資源便捷使用和開放共享……讓更多人共享文物保護成果,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

  2 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2022年清明期間,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開展“清明祭英烈”網上祭奠活動,網頁下方有一份“湘江戰役紅軍英烈名錄”,收錄了兩萬餘名紅軍戰士的名字,這些名字和背後的事跡不斷被人們追尋、銘記。“湘江飛歌祭英靈,天風長嘯頌英雄”,網友們紛紛留言,寄託心中哀思,致敬革命先烈。

  “銘記奮鬥歷程,擔當歷史使命,從黨的奮鬥歷史中汲取前進力量。”我區深入拓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渠道,圓滿完成湘江戰役烈士紀念設施建設保護和紅軍遺骸收殮保護工作,紮實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建設。2020年,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設施落成對外開放。湘江戰役烈士紀念設施等入選國家2021年度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紅色基因庫建設試點。截止2021年12月31日,湘江戰役“一園兩館”接待參觀1222.63萬人次,成為弘揚和傳承長征精神的重要載體。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廣西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約2000處,全區博物館紀念館收藏可移動革命文物10649件(套),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一處處舊址講述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文物彰顯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我區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賡續紅色血脈——實施連城要塞遺址和友誼關等一批革命文物保護修繕、安全設施建設和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等一批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數字化保護項目;舉辦“中國共産黨廣西革命建設百年曆程文物圖片展”“廣西廉政文化展”巡展等專題展覽,講述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讓紅色精神傳播開來。

  把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旅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廣西依託紅色文化資源,成功創建百色起義紀念公園5A級景區等一批紅色旅遊景區,推出“鄧小平足跡之旅”“湘江戰役之旅”等10條紅色遊學精品線路,涉及全區14個設區市,展現廣西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走過的壯闊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紅色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促進鄉村振興作用進一步彰顯。

  3 講好廣西故事,推動文明交流

  讓文物在發掘、保護和利用中重煥光彩,博物館承擔著重要作用。全區各博物館緊扣館藏文物特色,不斷推出新展覽,探索利用科技和創意手段推進網上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建設和文創産品開發,豐富而珍貴的藏品傳遞歷史回聲,講述八桂大地的繁榮與文明。

  4月12日,廣西博物館以館藏文物翔鷺紋銅鼓、羽紋銅鳳燈和大銅馬為原型,結合區塊鏈技術,在網絡平臺首次推出3款數字藏品。藏家選購後,可以隨心所欲地在螢幕上翻轉藏品,從不同視角觀察文物的精巧構造、精湛工藝和精美紋飾,了解古人聰明才智,感受文物原有韻味……這是該館推進智慧化建設工作,運用信息技術推動藏品保護、展示及利用的一次融合創新之舉。據韋江館長介紹,圍繞讓文物“活”起來,該館致力立足館藏文物,打造具有廣西歷史文化特色的展覽體系:一是打造全面展示廣西從石器時代到新中國成立的廣西通史陳列;二是通過駱越文化、銅鼓文化和民族歷史文化的展示,豐富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內涵;三是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展,賦能三大定位的新使命,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這套清代壯族女服底部的刺繡紋樣,是一個藝術化風格的漢字——‘壽’,這個特別的設計,使服裝在保持壯族文化特色的同時,也展現了漢民族文化元素,交匯融合,相容並蓄……”4月6日,廣西民族博物館《民族志∙館長説》線上開講,帶領觀眾走進龍脊十三寨,感受廣西各民族文化共融的優良傳統和互助互愛的團結精神。為充分展示廣西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該館以“銅鼓文化”“五彩八桂”“壯族文化展”三大基本陳列為主,通過創辦“暢享民歌”“廣西民族志影展”“非遺天天見”等品牌活動,向觀眾生動立體展示多姿多彩的廣西文化。“創新民族文化遺産保護手段,持續激發文物資源的時代活力,保護、傳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我們使命在肩。”館長梁志敏説。

  據自治區文旅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區登記備案博物館119家,其中免費開放博物館50家,一級博物館3家,二級博物館9家,三級博物館18家。廣西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正有序推進,北海市博物館、容縣廣西華僑博物館、大藤峽博物館等市縣級特色博物館相繼建成,一批新建生態博物館、鎮史館、村史館先後建成,全區特色博物館體系基本建成。崇左市壯族博物館“甌駱傳承 壯家歡歌——壯族歷史文化展”,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洞穴家園——柳州史前文化陳列”等特色展陳引人關注……各級博物館陳列展覽數量品質明顯提升,公共服務和宣傳教育能力不斷擴展。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各地各級博物館努力探索“線上+線下”的融合模式,以雲課堂、直播、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讓更多人感受文物之美,觸摸歷史溫度,感受中華魅力。(廣西日報 記者 秦 雯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