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粵桂兩省區逐步建立東西部協作長效機制 深化 提質 增效
1338個廣東強鎮村、企業、社會組織與廣西1591個協作鎮村結對;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原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實現全覆蓋。
去年落實廣東財政幫扶資金17.09億元,今年落實第一批財政幫扶資金16.96億元,擬實施項目323個。
去年引進東部企業292家,實際到位投資額167.44億元;今年以來新增引導落地投産企業91個。
……
“十四五”開局以來,粵桂協作全面進入深化、提質、增效階段。據自治區粵桂辦日前透露,至2021年,在國家東西部協作成效考核中,廣東、廣西連續3年獲得綜合評價“好”等次,走在全國前列。
以互利共贏為目標 促進落地産業新發展
“促進産業新發展是粵桂協作新階段重中之重。”去年以來,兩省區堅持加強政府引導與推動市場主體參與並重,發展當地特色産業與引導東部企業向西部梯度轉移並重,促進協作地區增收致富與東部企業互利共贏並重,著力構建産業協作的長效機制。
針對廣西農業産業鏈短板,廣東財政幫扶資金投入超過9億元,實施163個産業發展項目及産業基礎設施,僅去年就有超過200家粵企赴桂考察並落地一批項目。其中,深圳同益新公司在廣西那坡縣、忻城縣、宜州區等地投資15億元建設絲綢加工基地等。
“通過引進廣東農業龍頭企業,帶來廣東先進的理念、管理、技術和服務,建設一批帶動力強的大項目,促進協作地區農業産業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自治區鄉村振興局一位負責人説。
依託粵桂現代農業産業園聯盟及各縣原有的産業園,發展地方特色産業及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33個協作縣都在加快“一縣一園”建設。今年計劃在各協作縣打造1—2個粵桂現代農業産業園的基礎上,在全區重點培育10個以上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示範園區。
以精準對接為平臺 開拓勞務協作新路徑
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鄉村工匠”四項工程為重點,創新“政府搭臺,企業出資,學校培養”模式,開展政校企合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2021年累計舉辦勞務協作培訓班231期,培訓廣西農村勞動力11371人次。通過共建産業園區、招商引資、維持幫扶車間良性運作等舉措拓寬區內就業渠道,累計幫助農村勞動力區內就近就業18.54萬人,其中脫貧人口44704人;克服疫情影響,開通專車2689趟次、專列7趟次,“點對點”免費輸送外出務工人員11.21萬人,其中脫貧人口32875人;全年通過粵桂協作機制,幫助我區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73.01萬人,含脫貧人口19.69萬人。
今年以來,累計幫助協作地區農村勞動力就業26.81萬人,其中赴粵就業9.93萬人,“點對點”開通免費專車1732次、專列16趟。
以“圳品”認證為紐帶 打造消費幫扶新引擎
“圳品”是深圳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構建的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供深食品標準體系。
兩省區農業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安排專項資金近4000萬元支持供深基地和“圳品”建設;引入華潤五豐、金晉集團、茂雄集團、百果園、鑫榮懋等一批世界500強、上市公司、供應鏈企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在廣西建基地、拓市場、樹品牌,廣泛動員深圳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商超、龍頭企業等與廣西建立長期穩定購銷關係,有效促進了廣西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可持續發展。
截至目前,我區已有4批38家企業80個優質農産品通過“圳品”認證,121個農産品基地被認定為供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和供深農産品示範基地。有關做法得到國家鄉村振興局肯定,並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選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予以推廣。
廣西力爭年內新建5個以上農産品供粵供深示範基地,幫助20個農産品獲得“圳品”認證,推動更多農特産品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1至4月,廣西銷往廣東農産品共計55.86億元。
以“組團式”創新幫扶 譜寫人才支援新篇章
充分利用廣東的醫療、教育、農業科技等優勢資源,在加強人才交流、結對幫扶的基礎上,創新開展“組團式”幫扶、銀齡行動等模式。
積極引導廣東先進公立醫院、學校發揮各自優勢對我區公立醫院、學校進行“多對一”的組團式幫扶;兩批廣東、深圳共74名醫療、教育、農技退休老專家赴我區開展“銀齡行動”,開展深層次、多領域的人才交流合作;廣東高水準醫院的院長和專家在我區開展了5期公立醫院院長培訓班,共培訓661人次,助力協作地區逐步實現從完善基礎服務向提升醫療管理水準的轉變。
今年,針對換屆人員調整,廣西充分利用廣東的教育資源,有計劃地舉辦鄉村振興培訓班,在33個縣全面實施“耕耘者”項目,分級分類加強對黨政幹部、醫教農等專業人才、村“兩委”幹部、駐村“第一書記”的培訓,逐步實現培訓全覆蓋。
以試點示範為抓手 推進鄉村振興開新局
兩省區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協作,推動“五個一批”試點——
圍繞貫通産加銷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如田東縣的芒果、田陽縣的小番茄、上林縣的漁稻共養生態養殖已成當地示範産業項目;
圍繞融合農文旅打造美麗鄉村示範,在淩雲縣打造“泗水繽紛”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建設民族文化三村四坊,在資源縣建設“紅色老山界”田園綜合體項目等;
圍繞鄉村建設行動改善一批基礎設施,在大化瑤族自治縣投資建設王烈水庫,解決群眾用水難題;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建設特殊教育學校,解決殘疾兒童上學難題,同時實施了一批生活污水處理、垃圾分類、廁所改革等人居環境提升項目;
圍繞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務水準,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打造一批鄉村醫供體平臺、鄉村公共服務平臺;
圍繞數字鄉村建設打造一批智慧農業等特色項目,著力提升鄉村黨建、鄉村治理、農業發展智慧化水準。其中,騰訊公司結對幫扶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崇村,投入500萬元打造“龍布日出”文旅項目,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萬元,將國務院掛牌督戰貧困村改變為粵桂協作鄉村振興示範村。
今年,兩省區政府按照統一規劃,持續投入幫扶資金,全年計劃幫助廣西協作地區打造63個鄉村振興示範點,爭取更多的試點示範項目進入全國“百縣千鎮萬村”行列,成為全國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的典型。(韋繼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